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濕疹來襲,瘙癢難耐?對症治療是關鍵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易復發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好發於頭面、四肢屈側及會陰等部位, 常呈泛發或對稱性分佈。 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 濕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 約占皮膚科門診病人的20%, 其病因複雜, 容易反復, 屬於皮膚科的疑難病之一。 臨床上, 每天都診斷大量的“濕疹”病例。 濕疹是多因性疾病, 對於濕疹病因理解, 各有不同。 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密切相關。 部分與內分泌功能紊亂,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遺傳因素亦為本病因素之一。 病因複雜給本病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雖然很多學者對濕疹的概念與分類存在不同的看法,

但較公認的對有關濕疹的基本認識是一致的, 即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有多形性皮疹, 伴有劇烈瘙癢, 易反復發作和慢性化。

濕疹的病因

1.環境因素(30%):

諸多研究證實, 環境因素是濕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壞境因素主要是指外界刺激, 包括日光、紫外線、寒冷、炎熱、乾燥、化學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氣體、多汗、搔抓、動物皮毛、植物、化學物品、建築物件、化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濕疹。 因此, 你會發現, 許多患者在春季百花盛放的季節時長濕疹發作。

時值春季, 最近經常有因皮膚問題前來就診的患者, 大部分是濕疹。 有位女士就是以全身出現紅色小疙瘩、瘙癢、抓後出水為主訴前來就醫的。 該女士的症狀已兩三年, 每年春季加重。 經過診斷, 患者脈象弦滑數, 舌苔白膩, 屬於典型的慢性濕疹急性發作。 從中醫辨證論治角度分析, 是由於內蘊濕熱、兼感外邪化熱, 熱重於濕導致的。 治療需以清熱除濕, 解毒止癢為主。 內治外洗雙管齊下,

內治用龍膽草、梔仁、黃芩、金銀花、川連、鮮茅根、生地、澤瀉、車前草、白鮮皮組成方劑, 外用龍膽草擦劑。 經過三個階段治療, 方劑調整, 後皮膚光滑不癢, 臨床治癒。

2感染因素(25%):

某些濕疹與微生物的感染有關, 這些微生物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 馬拉色菌,

氣源性真菌如交鏈孢黴, 分枝孢黴, 點青黴, 煙麯黴, 鐮刀黴, 產黃青黴, 黑麯黴及黑根黴等。

3飲食因素(15%):

人類的食物品種極多, 一般可分為植物類, 動物類, 礦物類, 在近代的食物中還經常應用一些化學合成的食物如糖精, 醋酸, 枸櫞酸, 香精, 合成染料等, 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變態反應, 從而導致濕疹的產生。

4藥物因素(15%):

藥物因素是某些濕疹, 尤其是濕疹型藥疹的最主要的原因, 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濕疹性藥疹的可能性, 但常見者主要為:

1、乙二胺類抗組胺劑;安息香酊吸入劑;普魯卡因;對氨基水楊酸;食物和藥物中偶氮染料, 碘化物及有機碘化物等多種藥物, 主要引起系統性接觸型藥物性皮炎。

2、氨苄青黴素, 阿莫西林, 鎳, 肝素及汞主要引起佛狒綜合征。

3、青黴素, 甲基多巴。

5.遺傳因素(10%):

某些類型的濕疹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

濕疹臨床表現

濕疹的不同部位

濕疹分為三種類型,且病因多種多樣,每種類型的症狀均有所差異,根據臨床觀察,濕疹主要臨床變現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一)急性濕疹 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二)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三)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有鱗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斑丘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

二、皮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對稱性分佈。

三、自覺瘙癢劇烈。

四、病程不規則,常反復發作,遷延難愈。

五、常見特定部位的濕疹有面部濕疹、臍部濕疹、頭部濕疹、耳濕疹、手足濕疹、乳房濕疹、肛門外生殖器濕疹、小腿濕疹等。

六、錢幣狀濕疹:常於冬季與皮膚乾燥同時存在。多發於手足背、四肢兩側、肩、臀、乳房等。紅色小丘疹,丘皰疹,密集成錢幣狀,滋水較多。慢性者肥厚、結痂及鱗屑,周圍有丘疹、水皰,似“衛星狀”。自覺劇烈瘙癢。

瞭解了濕疹的病因和臨床症狀,就應該及時治療,濕疹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形象,還會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對症治療尤為重要。

濕疹的治療

濕疹西醫治療

一般治療

(一)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瞭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二)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儘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製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局部治療

應溫和、無刺激性,具體用藥視病期及皮損情況而定。

(一)急性濕疹:無滲出時,爐甘石洗劑,每日4-6次外用。瘙癢明顯時酌加糖皮質激素乳膏外用。

(二)亞急性濕疹:可選用糊劑,如氧化鋅糊膏或5%糠餾油糊膏,糖皮質激素乳膏劑,每日2-3次外用。

(三)慢性濕疹:可選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劑、軟膏或硬膏、氧化鋅軟膏劑焦油類軟膏。

系統治療

(一)抗組胺類藥物:傳統抗組胺藥多有中樞鎮靜作用,如撲爾敏,4-8mg,每日3次口服;去氯羥嗪,25mg,每日3次口服;賽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

(二)非特異性脫敏治療:10%葡萄糖酸鈣,10ml 或硫代硫酸鈉,0.64g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後,每日1次靜脈注射;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內加維生素C2.0-3.0g,每日1次靜脈滴注;也可用甘草酸二銨(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複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1-2周為1療程。

(三)糖皮質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狀,但停藥易復發,故一般情況不主張應用。

(四)雷公藤製劑 目前一般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4次口服。

濕疹的中醫治療

濕疹,中醫稱之為“濕瘡”,是由票賦不耐,風濕熱邪客于肌膚而成,中醫認識濕疹由來已久,古籍書記載很多。本病的急性期一般認為是“瘡”,慢性期認為是“癬”。《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有了“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記載,認識到臟腑病變與皮損發病存在密切關係。中醫對於濕疹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國現代名老中醫在長期反復實踐的基礎上,將成人濕疹分為熱盛型和濕盛型兩大類型。在臨證時根據病人的表現和中醫的基本理論,權衡病人在各個階段濕與熱的比重就成為辨證的中心問題。

1.內熱型(濕熱之中以熱為主)發病急,病程短,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秘結,小溲短赤,局部皮損初起皮膚潮紅,狀如雲片塗丹,歉熱,輕度腫脹,繼而栗疹成片或水皰密集,滲液流津,搔癢無休,搔抓後有痛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數洪大。治宜清熱利濕,佐以涼血。

處方:龍膽草二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澤瀉三錢、梔子二錢、生地五錢、車前草五錢、木通一錢、連翹三錢、槐花三錢、生甘草一錢。

內熱盛,大便乾燥者,加川軍、枳殼;下焦濕盛者加黃柏;滲液多者加滑石塊、茵陳;發於面部者加菊花;發於頭部者加槁本;發於腰背部者去膽草加杜仲;發於上肢者加薑黃;發于下肢者加牛膝或木瓜;搔癢明顯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苦參。

2.濕盛型(濕熱之中以濕為主):多由前型遷延而成,或反復發作,病程日久,鏈綿不愈,時輕時重。全身多無明顯症狀,偶見便溏溲清,舌質淡,周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緩。局部皮損增厚變粗,有抓痕及搔起之皮屑,色暗褐,滲液較少或無滲液,頑固搔癢,抓後無痛感。治宜健脾利濕,佐以清熱。

處方:厚朴三錢、陳皮二錢、澤瀉三錢、炒黃柏三錢、茯荅三錢、豬苓三錢、 炒枳殼三錢、 炒薏米三錢、炒白術三錢、車前子(包)三錢。

濕象明顯者加蒼術;若濕熱鬱結日久,則應加用驅風解毒止癢的藥物或用經驗方全蟲方加減,方藥如下:全蟲二錢、豬牙皂角二錢、皂刺四錢、黃柏三錢、枳殼三錢、苦參二錢、白蘚皮五錢、威靈仙四錢、生槐花五錢。

中醫對濕疹的治療講究辨證論治,因每人症狀病因不同,方劑也不一樣,患者朋友切勿對本宣科,若出現上述症狀,需經專業醫生診斷後,對症治療,以免藥不對症,耽誤治療。

作者簡介:

濕疹的不同部位

濕疹分為三種類型,且病因多種多樣,每種類型的症狀均有所差異,根據臨床觀察,濕疹主要臨床變現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濕疹三種。

(一)急性濕疹 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二)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三)慢性濕疹 多有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轉化而來,皮損為暗紅或棕紅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蘚樣變,表面有鱗屑、抓痕和血痂,周圍散在少數丘疹、斑丘疹等。皮損在一定誘因下可急性發作。

二、皮疹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側為多見;皮疹往往對稱性分佈。

三、自覺瘙癢劇烈。

四、病程不規則,常反復發作,遷延難愈。

五、常見特定部位的濕疹有面部濕疹、臍部濕疹、頭部濕疹、耳濕疹、手足濕疹、乳房濕疹、肛門外生殖器濕疹、小腿濕疹等。

六、錢幣狀濕疹:常於冬季與皮膚乾燥同時存在。多發於手足背、四肢兩側、肩、臀、乳房等。紅色小丘疹,丘皰疹,密集成錢幣狀,滋水較多。慢性者肥厚、結痂及鱗屑,周圍有丘疹、水皰,似“衛星狀”。自覺劇烈瘙癢。

瞭解了濕疹的病因和臨床症狀,就應該及時治療,濕疹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形象,還會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對症治療尤為重要。

濕疹的治療

濕疹西醫治療

一般治療

(一)應盡可能的尋找患者發病或誘發加重的原因,詳細瞭解病史、工作環境、生活習慣、思想情緒等;作過敏原檢查,如皮膚點刺試驗或皮內試驗、特異性IgE抗體及斑貼過篩試驗等,以發現可能的致敏原。

(二)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洗燙、劇烈搔抓等;儘量不穿化纖貼身內衣、皮毛製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鮮、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感染,避免過勞、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

局部治療

應溫和、無刺激性,具體用藥視病期及皮損情況而定。

(一)急性濕疹:無滲出時,爐甘石洗劑,每日4-6次外用。瘙癢明顯時酌加糖皮質激素乳膏外用。

(二)亞急性濕疹:可選用糊劑,如氧化鋅糊膏或5%糠餾油糊膏,糖皮質激素乳膏劑,每日2-3次外用。

(三)慢性濕疹:可選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劑、軟膏或硬膏、氧化鋅軟膏劑焦油類軟膏。

系統治療

(一)抗組胺類藥物:傳統抗組胺藥多有中樞鎮靜作用,如撲爾敏,4-8mg,每日3次口服;去氯羥嗪,25mg,每日3次口服;賽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

(二)非特異性脫敏治療:10%葡萄糖酸鈣,10ml 或硫代硫酸鈉,0.64g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後,每日1次靜脈注射;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內加維生素C2.0-3.0g,每日1次靜脈滴注;也可用甘草酸二銨(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複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1-2周為1療程。

(三)糖皮質激素:能很快控制症狀,但停藥易復發,故一般情況不主張應用。

(四)雷公藤製劑 目前一般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4次口服。

濕疹的中醫治療

濕疹,中醫稱之為“濕瘡”,是由票賦不耐,風濕熱邪客于肌膚而成,中醫認識濕疹由來已久,古籍書記載很多。本病的急性期一般認為是“瘡”,慢性期認為是“癬”。《素問•至真要大論》中就有了“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記載,認識到臟腑病變與皮損發病存在密切關係。中醫對於濕疹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我國現代名老中醫在長期反復實踐的基礎上,將成人濕疹分為熱盛型和濕盛型兩大類型。在臨證時根據病人的表現和中醫的基本理論,權衡病人在各個階段濕與熱的比重就成為辨證的中心問題。

1.內熱型(濕熱之中以熱為主)發病急,病程短,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秘結,小溲短赤,局部皮損初起皮膚潮紅,狀如雲片塗丹,歉熱,輕度腫脹,繼而栗疹成片或水皰密集,滲液流津,搔癢無休,搔抓後有痛感,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數洪大。治宜清熱利濕,佐以涼血。

處方:龍膽草二錢、黃芩三錢、黃連二錢、澤瀉三錢、梔子二錢、生地五錢、車前草五錢、木通一錢、連翹三錢、槐花三錢、生甘草一錢。

內熱盛,大便乾燥者,加川軍、枳殼;下焦濕盛者加黃柏;滲液多者加滑石塊、茵陳;發於面部者加菊花;發於頭部者加槁本;發於腰背部者去膽草加杜仲;發於上肢者加薑黃;發于下肢者加牛膝或木瓜;搔癢明顯者加白蘚皮、地膚子、苦參。

2.濕盛型(濕熱之中以濕為主):多由前型遷延而成,或反復發作,病程日久,鏈綿不愈,時輕時重。全身多無明顯症狀,偶見便溏溲清,舌質淡,周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沉緩。局部皮損增厚變粗,有抓痕及搔起之皮屑,色暗褐,滲液較少或無滲液,頑固搔癢,抓後無痛感。治宜健脾利濕,佐以清熱。

處方:厚朴三錢、陳皮二錢、澤瀉三錢、炒黃柏三錢、茯荅三錢、豬苓三錢、 炒枳殼三錢、 炒薏米三錢、炒白術三錢、車前子(包)三錢。

濕象明顯者加蒼術;若濕熱鬱結日久,則應加用驅風解毒止癢的藥物或用經驗方全蟲方加減,方藥如下:全蟲二錢、豬牙皂角二錢、皂刺四錢、黃柏三錢、枳殼三錢、苦參二錢、白蘚皮五錢、威靈仙四錢、生槐花五錢。

中醫對濕疹的治療講究辨證論治,因每人症狀病因不同,方劑也不一樣,患者朋友切勿對本宣科,若出現上述症狀,需經專業醫生診斷後,對症治療,以免藥不對症,耽誤治療。

作者簡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