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貧困山村的讀書聲——岩門村扶貧故事之一

□本報記者 曹習斌 陳帆

11月14日清晨, 初冬的薄霧還未散去, 鹽邊縣箐河傈僳族鄉岩門村團結小學的教室裡, 已傳出琅琅書聲。 陪同採訪的村支部書記謝如錢感慨地說:“聽到孩子們的讀書聲, 心裡感到很踏實。 ”

謝書記的感慨還要從村裡的一次勞務派遣說起。

岩門村共有234戶農戶, 貧困戶近三分之一, 達74戶。 為了增加一些村民的收入, 2015年7月, 駐村“第一書記”丁奎和中石化攀枝花分公司聯繫, 選派一些年輕人到加油站上班, 月工資兩三千元, 不算低。 一共8個人報名, 可最終只有一個女孩去報到上班。 女孩上班不到3個月,

也回到了村裡。 原因很簡單——幹不了。

這件事讓村幹部明白, 岩門村貧困的原因很多, 但根子在觀念落後、缺少文化。 要“摘窮帽去窮根”,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除了抓經濟發展, 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讀書學知識, 長見識、有本事。

但要讓孩子們回到課堂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家長有家長的打算:早點回家做農活實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裡比學校自在。

村幹部知道工作難做, 但認准了的理, 是硬骨頭也要啃:扶貧先扶智, 治貧先治愚。 讀書, 是岩門村人的出路和希望;教育扶貧, 是脫貧攻堅整體戰役中, 一場必須打贏的戰鬥。 結合2015年全市啟動的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 村兩委和駐村幹部狠下“繡花”功夫, 著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幹部帶頭、入戶動員、改造學校、經費資助……

恰在這時, 一個好消息在村裡傳開了。 2016年3月, 村民賀國元的女兒賀紅梅從攀枝花市商貿校畢業後, 簽訂3年合同, 應聘到日本一家企業工作, 每月收入8000多元人民幣。 在這之前, 為供女兒讀書, 賀國元下過煤礦、挖過草藥, 一心一意想讓女兒走出大山。 賀國元的女兒很爭氣, 終於學有所成。 在和父親視頻聊天時, 女兒說:“打算結束在日本的工作後回到家鄉, 開一個傈僳族傳統服裝專賣店, 把傈僳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

也許是村兩委和駐村幹部的工作抓到了點子上, 也許是賀國元的女兒勵志讀書成才的事給村民帶來了觸動, 一些村民在私下議論:還是讀書才能有出息, 不然一天到黑只能蹲在地裡種包穀,

再活三輩人也是個種包穀的。

大坪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丁順銀的女兒丁國秀兩年前因貧輟學。 2016年9月, 在各級黨委、政府、對口幫扶單位和村組幹部的幫助下, 丁國秀重返校園。 今年, 丁國秀通過考核和麵試, 成為全省“百工技師工程”計畫的一員, 在成都機電工程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涯。 丁國秀的學費、住宿費、書籍資料費等費用全免, 每月還可領到800元生活補助。

蚩順成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他的小兒子在箐河中心校讀四年級, 還有一個女兒在市第九中學讀高三。 兩個孩子讀書的費用都壓在蚩順成的肩上, 擔子很重。 蚩順成原本打算讓女兒讀完高中後就回家當個幫手, 做活路, 但現在想法變了,

他說:“我沒機會讀書了, 但孩子要讀下去, 不管讀中學、大學, 讀到哪裡我供到哪裡。 ”

今年, 岩門村74戶貧困戶中, 沒有一戶貧困戶的適齡子女因為貧窮而輟學, 全村有26個孩子正在讀高中、中專和大學。

綠茵茵的山坡上, 朝陽穿透薄霧, 照亮了團結小學操場上那面飄揚的國旗。 但在2公里外的岩門村大坪組, 蚩順成的耳朵裡好像總有自己兒子稚嫩的讀書聲。 他使勁兒拉緊了裝滿桑葉的背篼, 也許這一背篼桑葉喂出的蠶, 就能給兒子換幾支筆、幾個作業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