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忘為民初心 托起民生幸福——2017年全市民政工作亮點一覽

市民政局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為全市民政事業創新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今年以來, 市民政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群眾滿意為根本, 以“同業對標、爭先進位元”為目標, 聚焦重點、攻克難點、培育亮點, 辦成了一批事關長遠、為民惠民的大事實事, 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務目標。

聚焦能力提升

黨風廉政建設扎實深入

這一年, 全面加強党的建設, 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 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載體, 精心組織“黨章黨規黨紀大講堂”“遵規守紀大教育”活動, 提升了黨員幹部的規矩意識和服務意識。 認真執行黨員幹部駐村幫扶制度, 領導班子帶頭駐村蹲點調研, 選派4名年青幹部到梁山縣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組織開展“大愛民政·擔當為民”主題實踐活動,

在全市民政系統評選宣傳100名先進人物, 勇奪市直機關運動會女子、男子拔河一等獎, 組織開展“福彩杯”全市民政系統書畫攝影比賽、職工運動會, 增強民政部門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加強紀律作風檢查, 領導班子帶隊開展作風和紀律檢查19次, 幹部作風明顯好轉。 加大政策執行監督檢查力度, 主動邀請派駐紀檢組參加民政惠民政策落實、養老院服務品質提升、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民政資金使用管理等檢查活動, 對發現的問題從嚴從速處理, 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地、作風效能持續提升。

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對缺失的地名標誌進行補設。

聚焦脫貧攻堅

社會救助效能切實增強

這一年, 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全部納入低保救助, 我市2項救助工作入選《民政部“救急難”案例彙編》, 困難家庭精神病人醫療救助工作做法編入《山東省脫貧攻堅·實踐篇》。 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完成“十二連增”, 人均月保障標準分別達到541元、360元, 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3.4萬名。 全面實施農村五保物件分類供養,

基本生活標準為每人每月470元, 照料護理標準分為每人每月100元、170元、340元三個檔次, 保障農村五保對象1.8萬名。 扎實開展困難家庭精神病人醫療救助, 實施藥物救助6700人、住院救助875人。 認真落實專項救助政策, 實施醫療救助20811人、臨時救助15283人、教育救助3626人、危房改造266戶。 全力推進“救急難”, 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視窗更加規範, 有效承接各項救助職能下沉, 確保求助方便、救助及時。

互助養老院老年夫妻全家福。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

養老服務業突破發展

這一年, 全市新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1處、農村幸福院109處, 新增養老床位5022張, 養老床位達5.5萬張, 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 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 全市民辦養老服務機構50家, 床位9500張。 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市場化運作, 以市社會福利中心二期養老院為試點, 8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公建民營”, 19家敬老院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運營。 推動醫養融合發展, 全市“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21家, 醫護型床位6600張。 開展養老院服務品質建設專項行動, 對196家養老院進行了全面整改、全面達標,綜合評估成績位居全省第1位。6個縣(市、區)建成養老服務資訊平臺,線上線下服務輻射近30萬老年人。強化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全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達8000名,持證上崗率達80%。

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

聚焦適度普惠

社會福利保障水準全面提升

關愛孤殘兒童,共沐溫暖陽光。

聚焦和諧穩定

雙擁優撫安置政策落實到位

這一年,圍繞慶祝建軍90周年,組織舉辦“強軍夢·雙擁情”文藝演出,廣泛開展“關愛功臣”和“雙擁在基層”活動,在媒體開設《軍人本色》欄目,我市雙擁工作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雙擁模範創建成果長城融合展,營造了軍民魚水情深的良好氛圍。4個縣(市、區)接受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首輪年度考評並獲高度評價。撫恤補助標準同比提高10%以上,義務兵家庭人均優待金達到1.4萬元,惠及全市7萬多人。高品質完成“省11條”政策清零任務,全市投入資金48843萬元,為42339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落實了相關政策。

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讓流浪乞討人員溫暖過冬。

聚焦共建共用

基層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這一年,深入實施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三年行動,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市級示範點100處,順利通過省政府督查組專項督查。創新基層管理服務機制,實施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專案15個,形成“快樂生活,幸福濟陽”、“數位景鴻,陽光服務”等社區服務品牌,3個社區被確定為省級社會工作試點單位。濟甯市社會工作協會依法成立,濟寧志願服務資訊平臺線上註冊志願者28萬人、志願服務團隊1900個,發佈各類志願服務活動3000余項,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依法登記社會組織2965個,其中,社會團體1233個,社會服務機構1730個。深入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開展首輪社會組織“雙隨機一公開”活動,強化社會組織監管,社會組織服務水準切實提升。

聚焦規範服務

社會事務管理水準切實提升

這一年,組織召開全市移風易俗現場推進會,黨員幹部帶頭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組織開展移風易俗“百日攻堅”活動,移風易俗全省群眾滿意度調查位次大幅前移。全市組建農村紅白理事會6511個,實現一村一會、一會一章程,有效遏制了“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惡俗陋習。深入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150個農業鄉鎮(街道)建立關愛工作站、配備工作專幹,3898個農村留守兒童集中的村(居)設立關愛活動站、配備關愛聯絡員5682名,10083名留守兒童全部納入關愛保護範圍。完善流浪乞討救助網路,加強與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903人次,實現了城區主要街面、重點場所無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深入開展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高品質完成了地名普查資料庫上報工作,我市代表山東省接受了國務院的實地抽驗。

對196家養老院進行了全面整改、全面達標,綜合評估成績位居全省第1位。6個縣(市、區)建成養老服務資訊平臺,線上線下服務輻射近30萬老年人。強化養老服務隊伍建設,全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達8000名,持證上崗率達80%。

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

聚焦適度普惠

社會福利保障水準全面提升

關愛孤殘兒童,共沐溫暖陽光。

聚焦和諧穩定

雙擁優撫安置政策落實到位

這一年,圍繞慶祝建軍90周年,組織舉辦“強軍夢·雙擁情”文藝演出,廣泛開展“關愛功臣”和“雙擁在基層”活動,在媒體開設《軍人本色》欄目,我市雙擁工作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雙擁模範創建成果長城融合展,營造了軍民魚水情深的良好氛圍。4個縣(市、區)接受全國雙擁模範城“八連冠”首輪年度考評並獲高度評價。撫恤補助標準同比提高10%以上,義務兵家庭人均優待金達到1.4萬元,惠及全市7萬多人。高品質完成“省11條”政策清零任務,全市投入資金48843萬元,為42339名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落實了相關政策。

開展“寒冬送溫暖”活動,讓流浪乞討人員溫暖過冬。

聚焦共建共用

基層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這一年,深入實施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三年行動,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市級示範點100處,順利通過省政府督查組專項督查。創新基層管理服務機制,實施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專案15個,形成“快樂生活,幸福濟陽”、“數位景鴻,陽光服務”等社區服務品牌,3個社區被確定為省級社會工作試點單位。濟甯市社會工作協會依法成立,濟寧志願服務資訊平臺線上註冊志願者28萬人、志願服務團隊1900個,發佈各類志願服務活動3000余項,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依法登記社會組織2965個,其中,社會團體1233個,社會服務機構1730個。深入開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工作,開展首輪社會組織“雙隨機一公開”活動,強化社會組織監管,社會組織服務水準切實提升。

聚焦規範服務

社會事務管理水準切實提升

這一年,組織召開全市移風易俗現場推進會,黨員幹部帶頭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組織開展移風易俗“百日攻堅”活動,移風易俗全省群眾滿意度調查位次大幅前移。全市組建農村紅白理事會6511個,實現一村一會、一會一章程,有效遏制了“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惡俗陋習。深入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150個農業鄉鎮(街道)建立關愛工作站、配備工作專幹,3898個農村留守兒童集中的村(居)設立關愛活動站、配備關愛聯絡員5682名,10083名留守兒童全部納入關愛保護範圍。完善流浪乞討救助網路,加強與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903人次,實現了城區主要街面、重點場所無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深入開展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高品質完成了地名普查資料庫上報工作,我市代表山東省接受了國務院的實地抽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