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成高鐵四川段沿途網站美食盤點:蜀道香,美食一籮筐!

自古川陝兩地有著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蘊,陝西麵食聞名世界、四川火鍋享譽全球。 西成高鐵不僅是中國首條穿越祖國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連接西南、西北地方的高速鐵路, 也是中國快速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成高鐵四川段設置的網站有:朝天站——廣元站——劍門關站——青川站——江油北站——接:成綿樂城際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成都東站。 都說“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哼, 我看是“蜀道香, 美食一籮筐”!下面, 禦品坊美食特產館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盤點一下西成高鐵四川段各網站的特色美食。

西成高鐵朝天站位於廣元市朝天區轉鬥鎮,

是西成高鐵離開陝西進入四川的第一站。 從西成高鐵朝天站出站後, 左轉即進入轉鬥鎮。 該鎮是西成高鐵出陝入川的首站, 也是朝天區旅遊集散的中轉站。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 朝天, 不僅是一座承載著上千年文化的歷史名城, 更是美食之城。

1、朝天麻辣雞

提起朝天美食, 首先想到的就是麻辣雞, 那可是名揚海內外,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蜀鎖鑰”的朝天地處川、陝交界, 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久遠而頻繁, 朝天飲食文化得以博採眾長, 傳統工藝與現代製作有機結合, 燉、炒、燜、蒸、煎、熏、燒、烤等烹製方法不斷豐富和創新, 原汁原味濃郁, 營養保健並重, 地域特色鮮明, 酥脆清香、麻辣適宜、肥而不膩、口感舒爽、農家風味淳厚。 細數一下, 朝天麻辣雞、核桃餅、刀尖圓子、曾家豆花米珍、煙熏臘肉、野草莓餅、農家豆腐、蕎麥涼粉, 把最簡單質樸的食材, 化為了舌尖上最純真的美味。

2、刀尖圓子

刀尖圓子 這道菜以豆腐為主料, 配以肉末, 製作成三棱錐狀, 炸至黃色, 根據自己的喜好, 再加入黃花菜或者青菜使顏色搭配得當, 看起來很有食欲, 不膩不燥, 柔軟勁道, 充滿了豆香和清香。

3、鄉村十大碗

廣元朝天區最有特色的菜品是鄉村十大碗, 五葷五素的格局, 被譽為人生十全十美之意。 曾家十大碗是當地村民招待貴客的最高禮遇, 因曾家村民風粗豪, 盛菜所用家什不是盤, 用碗, 名曰“十大碗”。 所用原材料均取自當地特產, 豬要選用當地村民自家飼養的糧食豬, 雞要選用當地特有的土灰雞, 由於海拔高、生態好, 產自當地玉米、紅薯、洋芋、豆角、蔬菜、野菜也成為“十大碗”主要選材。

提起朝天美食, 當地人最津津樂道、樂於向人介紹的, 就是鄉村十大碗。 刀尖圓子、粉蒸肉、燒白、酥肉湯、坨子肉、櫻桃肉、帶絲湯、豆腐湯、黃花木耳湯和涼拌豆芽, 一碗碗菜品端上桌, 拼成一個三角形。 別具一格的擺盤, 首先就讓人耳目一新, 再舉箸品嘗這一道道菜肴, 口感風味各有不同, 任憑怎樣挑剔的食客, 也忍不住大快朵頤。

西成高鐵廣元站是隸屬于成都鐵路局的一等站,是四川省第四大站,是西成高鐵的重要網站。廣元站,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作為西安鐵路局、蘭州鐵路局和成都鐵路局局間分界站,輻射到廣元市、巴中市 南充市、閬中市、甘肅省隴南市、陝西省漢中市等地區。廣元古稱利州,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嘉陵江上游、川陝甘三省結合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誕生地,是三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元作為女皇故里,其美食多少也與這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沾上了邊。首先推薦的是女皇蒸涼麵,這道號稱是武則天創制的美食,糅合了酸、甜、麻、辣、香五大川菜經典口味,據說在廣元才能品食到正宗的味道。

1、女皇蒸涼麵

女皇蒸涼麵又稱廣元涼麵,有酸、甜、麻、辣、香5味。涼麵色澤白淨,柔軟可口,綿韌不粘,辣得人臉紅嘴發麻,但吃得有滋有味。女皇蒸涼麵,別稱夫妻米涼麵,為四川廣元特色小吃。女皇蒸涼麵仍然在武則天的故鄉——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麵。蒸涼麵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大米淘洗乾淨後,用清水浸泡一天,再加1/10的大米飯,然後磨成適度稀漿,放入有炒布的蒸籠蒸熟。蒸熟後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案桌上。晾冷後折疊切成細絲即成。這種涼麵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麵,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俱全。

2、廣元酸菜

廣元酸菜,是四川省廣元市的著名特產,廣元人將酸菜和泡酸菜進行了嚴格定義和區分,廣元酸菜在製作工藝和泡酸菜上有很大差別,成品具有鮮鹹酸香的特點和開胃、助消化之功效。現在國內的酸菜種類很多,然而卻少有人知的是屬於廣元酸菜;在廣元當地,將酸菜和泡酸菜是嚴格定義和區分的;在廣元最早出現的是酸菜,至於泡酸菜則是從外地引進的。廣元酸菜在製作工藝和泡酸菜上有很大差別,廣元酸菜是取油菜作為原料,當然還有別的菜系也可以,將選取的油菜葉用刀切成一段段的,再用清水沖洗,然後放入鍋中用水抄一下,大概五成熟,過濾掉多餘的水分,裝入罎子內,在頂部加入酸水,盛放一夜左右,便可取食;使用方法很多,可以炒,也可以涼拌,同時還可以直接放入稀飯中,都是不錯的選擇。

3、酸菜豆花面

酸菜豆花面是四川廣元風味小吃,是在碗內放紅油,湯中和著麵條,再放入酸菜、豆花,其味道清香可口。酸菜面是以酸菜豆花作臊子和鮮麵條做成的。酸菜用上好青菜做成。經過多次淘洗,切成細絲,加菜油、椒面、生薑、胡椒粉煎炒,然後加上點豆花的水,用文火煨燉,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實際上,酸菜只保持了青菜的清香味了,煮出的湯呈白色,所以有人誤以為是雞湯。酸菜面的酸味,實際上也是經過特別熬制過的醋香味。點豆花也不用鹵水,而是用酸菜的酸水,所以豆花細嫩清香。吃時,還要放芫荽、蒜苗、椿芽、紅油等。酸菜豆花面對胃酸少的人有治療作用,還有解油開胃的功能,特別是吃多了油膩,或消化不佳的人,吃碗酸菜面,那才叫安逸呵!

4、廣元核桃酥餅

廣元核桃酥餅,又稱核桃餅,麵食,特點:色淡黃,鬆軟香甜,餅圓形佳。烹製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傳統小吃之一。廣元核桃以其個大,皮薄,籽粒飽滿,色澤深淺適度,香味濃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出名,核桃餅選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適量的芝麻磨成漿狀,在發酵面上塗上辣椒、食鹽,做成圓餅,放入爐中烤熟即成核桃餅。若擀成薄片烘烤,稱為“薄脆”。特點:“核桃餅”鬆脆酥香、色澤金黃、十分可口。

俗語雲: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要推薦劍門關的特產,用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磨出的劍門豆腐,劍門豆腐是“劍門天下險”之所在地———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一絕。劍門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極強。經過多年的積澱,已形成200多個品種,涵蓋炒、炸、焰、燒、蒸、煎、燉和涼拌等多種制法,且形成多道與三國文化相關的“主題豆腐”,如草船借箭、水淹七軍、八陣圖等,觀食俱佳。當然,若要帶特產,劍門豆腐乾、青川木耳、蒼溪雪梨和獼猴桃都可以算作同類產品中的上上之品。

1、劍門豆腐宴

劍門豆腐很講究烹調 方法,有炒、炸、焰、燒、蒸、煎、燉和涼拌等80多個品種,隨著旅遊的開發,劍門鎮的烹調經營者把餐飲與三國文化相結合,在色香味形上更講究畫面感和色彩感,製作出了燈籠豆腐、懷胎豆腐、草船借箭、水淹七軍、八陣圖等十多個新品種。劍門場僅千餘人口,但經營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個。人們一進入這個古老的場鎮,就仿佛到了“豆腐之鄉”,只見店內桌上擺著豆腐,鍋裡烹著豆腐,籠裡蒸著豆腐,旅遊劍門的中外遊客和川陝公路上來往的行人進餐也無不在吃著豆腐。

劍門豆腐不僅質優味鮮,而且物美價廉,豆腐店經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質論價。一、二人進餐時,隨點一兩份,只需幾元錢就可飽食一頓。總之,當你遊覽劍門雄關之後,再細細品嘗一下劍門豆腐,真是難得的享受。

2、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又名“漲漿豆腐”,是四川傳統湯菜,劍門豆腐中又一名菜,因豆腐成菜後,用筷子提起,形如口袋而得名。口袋豆腐主要是用炸和煮的方法製作而成, 將炸好的油豆腐從一方挖一個洞,把內部的豆腐取出,然後輕輕地從底部翻卷過來,將肉泥、薺末、冬菇末、生薑末等填入挖好的油豆腐內,放置鍋中油炸,使豆腐 成形不爛,內空有菜,至內熟外脆呈金黃色,吃來葷素搭配,色香俱全,汁濃味厚,極為美味。

3、劍閣麻辣串

麻辣串,又稱之為麻辣燙或串串香。顧名思義,是用竹簽串起方便食客進食的又麻又辣美味小吃串,乃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能被麻辣串穿起來的食品種類很多:葷菜、素菜、禽蛋、海鮮……凡是可以串起來吃的東西絕不會漏過!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麻辣串鋪子,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那大把的竹簽就構成了城市街頭特別的一景。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麻辣串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麻辣串已成為劍閣味道的代表。

4、劍閣豆花稀飯

劍閣豆花稀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人人喜吃。但是製作工序繁多,平時也少做,有客或過年才做一次。製作工序是:將黃豆泡漲(一般要8小時)後,用石磨磨漿置鍋內煮沸過濾,用酸菜水點清使豆漿分解成乳狀塊,舀出水,把豆腐輕壓成塊,用力劃成方塊,摻水下米和豆子等煮半熟後再放入掛麵頭殼。飯熟時,幹稀分明。至今農家仍然以此飯為待客美食。由於豆花稀飯製作程式多,又很講究,平0們多煮“甜漿飯”,也叫豆漿稀飯,豆漿稀飯做起來比較簡單:將侵泡一夜的黃豆在青石磨上磨成漿,煮沸後,舀去泡沫,下米下豆,米熟即香甜,根據喜好可放少許酸菜,便成可口稀飯。

5、香腸

香腸是一種利用非常古老的食物生產和肉食保存技術,將動物的肉絞碎成泥狀,再灌入腸衣製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中國的香腸有著悠久的歷史,香腸的類型也有很多,主要分為川味兒香腸和廣味兒香腸。主要的不同處就在於廣味兒是甜的,川味兒是辣的。

在以前香腸是每年過年前製作的食品,而現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香腸了。但是過年吃自製的香腸已經成為了劍閣地區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6、米豆腐

米豆腐是劍閣當地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堿熬制,冷卻,形成塊狀“豆腐”即成。食用時切成小片放入涼水中再撈出,盛入容器後,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等適合個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與湯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青川位於四川省北部邊緣,天府之國,川之北,青川美食小吃博大精深種類繁多,不妨且行且吟,且遊且嘗,美景美食兩相顧,盡興隨意暢遊吧!

1、青川玉米攪團

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下孕育出的糧食作物,尤其是玉米,格外的勁道和芳香。青川人酷愛一種美食,攪團就產自這裡。當地人喜愛攪團的原因不僅它的美味,冬季的青川平均溫度只有2到10度左右,早上起來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攪團,那可謂是人間美味啊,還能抵禦嚴寒。

攪團的原材料是產自當地生育期在112天以上的優質玉米,這樣的玉米經過充足的光照和夏日的烘烤後,才能成為攪團的原材料,製作過程也十分考究。首先要把玉米和木炭灰浸泡24小時,然後將泡好的玉米打漿,再將一大鍋水繞開,這才開始下鍋製作,玉米漿下鍋要邊下邊用擀面仗攪,不能下得過急,否則,要起灰泡。要微火,火大了易焦。等下到鍋中起粘團時,就不再下了,用擀面仗反復攪,邊攪邊摻開水。視其粘團程度,一般摻三次開水為止。直到不幹不稀,成經黃色,粘團適宜。起鍋,入碗,或熟油辣子酸菜湯,或熟油辣子醋椒湯拌和,一碗地道的青川美食攪團就製作完成了。

2、銅火鍋

青川年平均溫度只有13.7度,冬季氣溫低,夏季夜間十分涼爽,人們平日裡聚會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喜歡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銅火鍋,在嚴寒的冬季用它來抵禦嚴寒,增強體質,青川夏季氣候涼爽也潮濕,在夏季吃銅火鍋不僅能打開你的味蕾還可以迅速逼出體內的濕氣,使人感到神清氣爽,這也就是當地人一年四季酷愛銅火鍋的原因。

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下孕育出的動植物都有著優質基因,尤其當地的散養黃牛,體格健壯,肉質鮮美,風味十足,青川人一年四季酷愛一種美食,木炭銅火鍋的主要食材就產自這裡。製作銅火鍋的主要食材牛肉就是選用當地散養的優質黃牛肉,還要加上生長在高山裡的一些山珍,如:木耳、香菇、魔芋、蘿蔔等,這些食材和牛肉搭配在一起,就是一道極為美味的銅火鍋。

西成客專在四川境內設有車站6座,其中包括朝天站、劍門關站、青川站和江油北站4個新建車站,同時將利用既有的廣元站和江油站與綿成樂客運專線接軌。江油北站是西成客專的一個車站,位於江油市厚壩鎮內。厚壩鎮位於四川江油市北部42.5公里處的丘陵地區,因場鎮周圍的潼江沖積平壩土質厚實肥沃而得名。江油——位於龍門山脈北段東南側,一座始建于東漢建武元年,佔據著水路和路路的交通要道並有著近2000年的歷史文化古城,而肥沃的土質,宜人的氣候,優越的水利灌溉條件,進而成就了極具包容性的江油飲食文化。

1、江油肥腸

江油人有多喜歡吃肥腸?在江油的城區,幾乎每條街道都有一家肥腸店,而一碗肥腸、一碗乾飯、一份燒白、一碗漂著蔥花的醋湯的是江油人早餐的標配。新鮮的肥腸,輔以花椒,幹辣椒等天然香料燒制而成。其特點色澤黃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膩,令人望而生津,下飯喝酒爽口開胃。

2、羊肉火鍋

江油的冬天本地人還是喜歡吃清湯羊肉火鍋,不是飼料羊肉,肉質更香脆、沒有過多香料,羊肉香味漂漂還沒吃就饞咯。鍋底就羊骨頭熬制湯底在大冷天喝上一碗,暖暖嗒!

3、江油燒烤

江油燒烤很出名,味道巴適就不擺了。夜幕時分,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來幾串燒烤,喝幾杯啤酒,小日子美得不要不要的。

4、蕎涼粉

蕎麥原產我國北方,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古代,人們常常把它作為救荒作物或者充當綠肥、飼料。如今,卻被推崇為健康主食品。平武南壩人以高山蕎麥為原料,製作出了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南壩蕎涼粉。“南壩蕎涼粉”採用當地出產的一種高山糧食作物蕎麥作原料。其做法是頭天晚上將蕎麥泡好。待至第二天去殼後用手搓,使黃白黃白的蕎米變成糊狀,之後將變成麵團一樣柔和的盆裡的“糊糊”加水過濾,過濾後的汁經過鐵鍋煎熬成熟,再一碗一碗地盛滿,冷卻後即可。成形後的蕎涼粉加以佐料,口感溫和,酸辣有餘,老少皆宜。

5、水粑饃饃

冬天的水粑饃饃,有點香,有點甜。石磨現推的玉米漿散發著陣陣清香,烘烤出的水粑金黃中帶著嫩玉米的鮮香,讓人欲罷不能。小時候每當田地裡嫩玉米出來的時候,媽媽總會做水粑饃饃,一年也就一段時間可以吃到,因為嫩玉米就那個時候有,現在超市一年四季都有嫩玉米。剝好玉米粒,用豆漿機或者料理機等打爛(農村使用石磨推出來的)。根據自己適合的甜度適量加糖或者不加。用平底鍋或者電餅鐺煎,油塗抹鍋底就可以了。

6、羊肚菌湯

羊肚菌有著素中之葷的稱號,很多人都喜歡拿來煲湯。古語說:年年吃羊肚菌,八十照樣滿山跑。羊肚菌性平,富含各種氨基酸,有健脾胃,增強免疫力的調理效果,這是一款四季湯,增強機體免疫力、健脾‌‌胃、抗疲勞、降三高,全家老少都適合,也是一款陸地鮮湯。

喜歡喝酒你就來,喜歡吟詩你就來,喜歡李白你就來,喜歡江油你就來……”一江兩河九堰穿城而過,三山環抱江彰平原,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江油,奇麗險峻的風光是它的面容,李白文化是它不朽的靈魂,麻辣鮮香的美食是它令人回味無窮的理由。江油站是成綿樂城際鐵路的北起點,西成客運專線在此與成綿樂城際鐵路相連接。江油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因靠近涪江上游,“江水所由”而得名,江油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和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西成高鐵將兩個西部重要旅遊城市連接起來,西安到成都只需4小時左右;九綿高速通車後,江油到九寨溝只需2個多小時。而作為距離九寨溝最近的高鐵站,江油將分享成都、西安、九寨溝這三大旅遊集散地的“紅利”。

1、鍋盔

現在流行的鍋盔有兩種,一種是軍屯鍋盔,也是最傳統意義上的鍋盔。一團熟面被師傅左拋右翻的拼命砸打一番後,在案板上拍成長條狀,依次抹上菜籽油,鮮肉餡(豬肉或牛肉),翠綠的小蔥花,再合成圓圓的一塊面餅,放在鋪滿熱油的鐵板上煎得兩面金黃。只要不怕燙,對準還在“滋滋”冒油的鍋盔一口咬下去,外焦裡嫩,肉香蔥香,入口化渣,也許會讓你叫上第二個。另外一種鍋盔是用上好的麵粉做成白麵饃饃,裡面夾各式冷菜,亦葷亦素,種類很多:醬汁鹵肉、麻辣肺片、五香大頭菜、涼拌三絲、紅油耳片、青椒回鍋肉、爛肉豇豆……

2、川味花椒肉

川味花椒肉是當地特色冷菜,麻辣幹香,顏色金紅,冷吃最好,佐以白酒,真當是偷得浮生半日閑。“花椒肉”是四川傳統家常菜,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且椒香四溢,入口即化。花椒肉最適合冷吃,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

3、江油冷沾沾

江油沾沾,又稱冷沾沾,是四川省江油市的名小吃。與樂山冷鍋串串有點相似,將眾多的熟食菜品裝盤讓食客挑選,味道有麻辣和清湯的。每人將有一個碗,將你挑選的菜品蘸上喜歡的調料,放入自己的碗中,牙籤也放在碗中,以便店家結帳。每個沾沾價格在3-5角不等,價廉物美,味道地道,是人們喜愛的休閒小吃。江油沾沾有眾多的菜品,素的有:土豆、藕、蓮白、豆皮、豆卷、萵筍、海帶、花菜等常見蔬菜,葷菜有:豬皮、鵪鶉蛋、豬肝等,旁邊還放置麻辣和清湯兩種蘸碟,根據食客喜歡可以選擇不同的味道。麻辣口味,符合四川人愛好麻與辣的口味,調料由店主親自調製,味道獨特,巴適的很。清湯口味,符合不喜歡辣椒刺激的食客,味道清淡不油膩。

4、蛋烘糕

這個蛋烘糕是我到江油才知道的一種小吃,其實就是用一種小圓鍋做的小蛋餅,但是這個蛋餅有些不一樣,軟糯,然後裡面可以包些甜的或辣的配料。江油的蛋烘糕跟成都的很不一樣。口感是軟的,加各種奶油或果醬或榨菜絲絲,還有特製的一種粉,非常好吃。

成都,一座來了你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天府之國,世界美食之都,作為世界美食之都,成都的美食是最值得一探的。

1、成都火鍋

成都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是四川的美食代表。燙菜有有規矩,先吃毛肚鴨腸一類的食材,燙法是:七上八下,這樣燙出來的菜才最嫩。

2、成都串串

串串是成都經典的美食之一,在美食之都 佔有一席之地。將火鍋中各色經典菜串在竹簽上,吃的十分過癮。一般的串串店以自助選擇菜品,省去了服務員上菜環節。

3、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裡煮熟放到碗裡,碗裡要提前調好各種佐料,順便再舀一勺湯汁顧名曰“冒菜”。

4、龍抄手

龍抄手是成都著名傳統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于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60年代後遷至春熙路,迄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了。

5、擔擔麵

擔擔麵是成都地方傳統麵食小吃,據說源于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因而得名。麵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

6、雙流老媽兔頭

成都"雙流老媽兔頭",起源於二十年前的一位慈祥的媽媽,以精選的原料,獨特的配方,再以陳年鹵湯數小時細火慢燉出來的兔頭,麻辣鮮香,肉質細膩,配上獨特地道的特色冒菜,嘴辣心不辣的回味,讓眾多美食饕餮者讚不絕口。

7、棒棒雞

具有口味獨特、產品組合新穎、品牌化運營的特點。包融了系列川中熟食經典菜式,集鹵、拌、泡等多種烹調手法,有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香辣、鹹鮮和醬香等系列特色口味,是成都熟食的典型代表。

8、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時配以“老鷹茶”,別有風味。

9、傷心涼粉

傷心涼粉是四川的客家特色小吃之一,傷心涼粉一說有二解:一為居住在洛帶鎮的當年湖廣填四川來的廣東客家人思念家鄉時做的涼粉,因為思念而傷心,故得名;二則指該涼粉禿辣,吃了涼粉的人都會被辣出眼淚,個個淚汪汪,別人還以為遇到了什麼傷心事。

10、什邡/綿竹米粉

四川米粉一地一特色,什邡/綿竹米粉歷史悠久,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吸粉的瞬間湯汁也被帶入口中,大飽舌頭饑渴之欲。什邡/綿竹米粉有分生、熟漿之分,兩種口感不一樣,大家可以體驗一下。

西成高鐵廣元站是隸屬于成都鐵路局的一等站,是四川省第四大站,是西成高鐵的重要網站。廣元站,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作為西安鐵路局、蘭州鐵路局和成都鐵路局局間分界站,輻射到廣元市、巴中市 南充市、閬中市、甘肅省隴南市、陝西省漢中市等地區。廣元古稱利州,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嘉陵江上游、川陝甘三省結合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誕生地,是三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元作為女皇故里,其美食多少也與這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沾上了邊。首先推薦的是女皇蒸涼麵,這道號稱是武則天創制的美食,糅合了酸、甜、麻、辣、香五大川菜經典口味,據說在廣元才能品食到正宗的味道。

1、女皇蒸涼麵

女皇蒸涼麵又稱廣元涼麵,有酸、甜、麻、辣、香5味。涼麵色澤白淨,柔軟可口,綿韌不粘,辣得人臉紅嘴發麻,但吃得有滋有味。女皇蒸涼麵,別稱夫妻米涼麵,為四川廣元特色小吃。女皇蒸涼麵仍然在武則天的故鄉——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麵。蒸涼麵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大米淘洗乾淨後,用清水浸泡一天,再加1/10的大米飯,然後磨成適度稀漿,放入有炒布的蒸籠蒸熟。蒸熟後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案桌上。晾冷後折疊切成細絲即成。這種涼麵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麵,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俱全。

2、廣元酸菜

廣元酸菜,是四川省廣元市的著名特產,廣元人將酸菜和泡酸菜進行了嚴格定義和區分,廣元酸菜在製作工藝和泡酸菜上有很大差別,成品具有鮮鹹酸香的特點和開胃、助消化之功效。現在國內的酸菜種類很多,然而卻少有人知的是屬於廣元酸菜;在廣元當地,將酸菜和泡酸菜是嚴格定義和區分的;在廣元最早出現的是酸菜,至於泡酸菜則是從外地引進的。廣元酸菜在製作工藝和泡酸菜上有很大差別,廣元酸菜是取油菜作為原料,當然還有別的菜系也可以,將選取的油菜葉用刀切成一段段的,再用清水沖洗,然後放入鍋中用水抄一下,大概五成熟,過濾掉多餘的水分,裝入罎子內,在頂部加入酸水,盛放一夜左右,便可取食;使用方法很多,可以炒,也可以涼拌,同時還可以直接放入稀飯中,都是不錯的選擇。

3、酸菜豆花面

酸菜豆花面是四川廣元風味小吃,是在碗內放紅油,湯中和著麵條,再放入酸菜、豆花,其味道清香可口。酸菜面是以酸菜豆花作臊子和鮮麵條做成的。酸菜用上好青菜做成。經過多次淘洗,切成細絲,加菜油、椒面、生薑、胡椒粉煎炒,然後加上點豆花的水,用文火煨燉,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實際上,酸菜只保持了青菜的清香味了,煮出的湯呈白色,所以有人誤以為是雞湯。酸菜面的酸味,實際上也是經過特別熬制過的醋香味。點豆花也不用鹵水,而是用酸菜的酸水,所以豆花細嫩清香。吃時,還要放芫荽、蒜苗、椿芽、紅油等。酸菜豆花面對胃酸少的人有治療作用,還有解油開胃的功能,特別是吃多了油膩,或消化不佳的人,吃碗酸菜面,那才叫安逸呵!

4、廣元核桃酥餅

廣元核桃酥餅,又稱核桃餅,麵食,特點:色淡黃,鬆軟香甜,餅圓形佳。烹製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傳統小吃之一。廣元核桃以其個大,皮薄,籽粒飽滿,色澤深淺適度,香味濃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出名,核桃餅選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適量的芝麻磨成漿狀,在發酵面上塗上辣椒、食鹽,做成圓餅,放入爐中烤熟即成核桃餅。若擀成薄片烘烤,稱為“薄脆”。特點:“核桃餅”鬆脆酥香、色澤金黃、十分可口。

俗語雲: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要推薦劍門關的特產,用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磨出的劍門豆腐,劍門豆腐是“劍門天下險”之所在地———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一絕。劍門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極強。經過多年的積澱,已形成200多個品種,涵蓋炒、炸、焰、燒、蒸、煎、燉和涼拌等多種制法,且形成多道與三國文化相關的“主題豆腐”,如草船借箭、水淹七軍、八陣圖等,觀食俱佳。當然,若要帶特產,劍門豆腐乾、青川木耳、蒼溪雪梨和獼猴桃都可以算作同類產品中的上上之品。

1、劍門豆腐宴

劍門豆腐很講究烹調 方法,有炒、炸、焰、燒、蒸、煎、燉和涼拌等80多個品種,隨著旅遊的開發,劍門鎮的烹調經營者把餐飲與三國文化相結合,在色香味形上更講究畫面感和色彩感,製作出了燈籠豆腐、懷胎豆腐、草船借箭、水淹七軍、八陣圖等十多個新品種。劍門場僅千餘人口,但經營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個。人們一進入這個古老的場鎮,就仿佛到了“豆腐之鄉”,只見店內桌上擺著豆腐,鍋裡烹著豆腐,籠裡蒸著豆腐,旅遊劍門的中外遊客和川陝公路上來往的行人進餐也無不在吃著豆腐。

劍門豆腐不僅質優味鮮,而且物美價廉,豆腐店經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質論價。一、二人進餐時,隨點一兩份,只需幾元錢就可飽食一頓。總之,當你遊覽劍門雄關之後,再細細品嘗一下劍門豆腐,真是難得的享受。

2、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又名“漲漿豆腐”,是四川傳統湯菜,劍門豆腐中又一名菜,因豆腐成菜後,用筷子提起,形如口袋而得名。口袋豆腐主要是用炸和煮的方法製作而成, 將炸好的油豆腐從一方挖一個洞,把內部的豆腐取出,然後輕輕地從底部翻卷過來,將肉泥、薺末、冬菇末、生薑末等填入挖好的油豆腐內,放置鍋中油炸,使豆腐 成形不爛,內空有菜,至內熟外脆呈金黃色,吃來葷素搭配,色香俱全,汁濃味厚,極為美味。

3、劍閣麻辣串

麻辣串,又稱之為麻辣燙或串串香。顧名思義,是用竹簽串起方便食客進食的又麻又辣美味小吃串,乃草根美食最大眾化的體現。能被麻辣串穿起來的食品種類很多:葷菜、素菜、禽蛋、海鮮……凡是可以串起來吃的東西絕不會漏過!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麻辣串鋪子,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那大把的竹簽就構成了城市街頭特別的一景。可以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麻辣串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麻辣串已成為劍閣味道的代表。

4、劍閣豆花稀飯

劍閣豆花稀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人人喜吃。但是製作工序繁多,平時也少做,有客或過年才做一次。製作工序是:將黃豆泡漲(一般要8小時)後,用石磨磨漿置鍋內煮沸過濾,用酸菜水點清使豆漿分解成乳狀塊,舀出水,把豆腐輕壓成塊,用力劃成方塊,摻水下米和豆子等煮半熟後再放入掛麵頭殼。飯熟時,幹稀分明。至今農家仍然以此飯為待客美食。由於豆花稀飯製作程式多,又很講究,平0們多煮“甜漿飯”,也叫豆漿稀飯,豆漿稀飯做起來比較簡單:將侵泡一夜的黃豆在青石磨上磨成漿,煮沸後,舀去泡沫,下米下豆,米熟即香甜,根據喜好可放少許酸菜,便成可口稀飯。

5、香腸

香腸是一種利用非常古老的食物生產和肉食保存技術,將動物的肉絞碎成泥狀,再灌入腸衣製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中國的香腸有著悠久的歷史,香腸的類型也有很多,主要分為川味兒香腸和廣味兒香腸。主要的不同處就在於廣味兒是甜的,川味兒是辣的。

在以前香腸是每年過年前製作的食品,而現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香腸了。但是過年吃自製的香腸已經成為了劍閣地區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6、米豆腐

米豆腐是劍閣當地著名的小吃。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後加水磨成米漿,然後加堿熬制,冷卻,形成塊狀“豆腐”即成。食用時切成小片放入涼水中再撈出,盛入容器後,將切好的大頭菜、鹽菜、酥黃豆、酥花生、蔥花等適合個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與湯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青川位於四川省北部邊緣,天府之國,川之北,青川美食小吃博大精深種類繁多,不妨且行且吟,且遊且嘗,美景美食兩相顧,盡興隨意暢遊吧!

1、青川玉米攪團

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下孕育出的糧食作物,尤其是玉米,格外的勁道和芳香。青川人酷愛一種美食,攪團就產自這裡。當地人喜愛攪團的原因不僅它的美味,冬季的青川平均溫度只有2到10度左右,早上起來能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攪團,那可謂是人間美味啊,還能抵禦嚴寒。

攪團的原材料是產自當地生育期在112天以上的優質玉米,這樣的玉米經過充足的光照和夏日的烘烤後,才能成為攪團的原材料,製作過程也十分考究。首先要把玉米和木炭灰浸泡24小時,然後將泡好的玉米打漿,再將一大鍋水繞開,這才開始下鍋製作,玉米漿下鍋要邊下邊用擀面仗攪,不能下得過急,否則,要起灰泡。要微火,火大了易焦。等下到鍋中起粘團時,就不再下了,用擀面仗反復攪,邊攪邊摻開水。視其粘團程度,一般摻三次開水為止。直到不幹不稀,成經黃色,粘團適宜。起鍋,入碗,或熟油辣子酸菜湯,或熟油辣子醋椒湯拌和,一碗地道的青川美食攪團就製作完成了。

2、銅火鍋

青川年平均溫度只有13.7度,冬季氣溫低,夏季夜間十分涼爽,人們平日裡聚會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喜歡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銅火鍋,在嚴寒的冬季用它來抵禦嚴寒,增強體質,青川夏季氣候涼爽也潮濕,在夏季吃銅火鍋不僅能打開你的味蕾還可以迅速逼出體內的濕氣,使人感到神清氣爽,這也就是當地人一年四季酷愛銅火鍋的原因。

獨特地理位置和氣候下孕育出的動植物都有著優質基因,尤其當地的散養黃牛,體格健壯,肉質鮮美,風味十足,青川人一年四季酷愛一種美食,木炭銅火鍋的主要食材就產自這裡。製作銅火鍋的主要食材牛肉就是選用當地散養的優質黃牛肉,還要加上生長在高山裡的一些山珍,如:木耳、香菇、魔芋、蘿蔔等,這些食材和牛肉搭配在一起,就是一道極為美味的銅火鍋。

西成客專在四川境內設有車站6座,其中包括朝天站、劍門關站、青川站和江油北站4個新建車站,同時將利用既有的廣元站和江油站與綿成樂客運專線接軌。江油北站是西成客專的一個車站,位於江油市厚壩鎮內。厚壩鎮位於四川江油市北部42.5公里處的丘陵地區,因場鎮周圍的潼江沖積平壩土質厚實肥沃而得名。江油——位於龍門山脈北段東南側,一座始建于東漢建武元年,佔據著水路和路路的交通要道並有著近2000年的歷史文化古城,而肥沃的土質,宜人的氣候,優越的水利灌溉條件,進而成就了極具包容性的江油飲食文化。

1、江油肥腸

江油人有多喜歡吃肥腸?在江油的城區,幾乎每條街道都有一家肥腸店,而一碗肥腸、一碗乾飯、一份燒白、一碗漂著蔥花的醋湯的是江油人早餐的標配。新鮮的肥腸,輔以花椒,幹辣椒等天然香料燒制而成。其特點色澤黃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膩,令人望而生津,下飯喝酒爽口開胃。

2、羊肉火鍋

江油的冬天本地人還是喜歡吃清湯羊肉火鍋,不是飼料羊肉,肉質更香脆、沒有過多香料,羊肉香味漂漂還沒吃就饞咯。鍋底就羊骨頭熬制湯底在大冷天喝上一碗,暖暖嗒!

3、江油燒烤

江油燒烤很出名,味道巴適就不擺了。夜幕時分,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來幾串燒烤,喝幾杯啤酒,小日子美得不要不要的。

4、蕎涼粉

蕎麥原產我國北方,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古代,人們常常把它作為救荒作物或者充當綠肥、飼料。如今,卻被推崇為健康主食品。平武南壩人以高山蕎麥為原料,製作出了令人垂涎欲滴的小吃————南壩蕎涼粉。“南壩蕎涼粉”採用當地出產的一種高山糧食作物蕎麥作原料。其做法是頭天晚上將蕎麥泡好。待至第二天去殼後用手搓,使黃白黃白的蕎米變成糊狀,之後將變成麵團一樣柔和的盆裡的“糊糊”加水過濾,過濾後的汁經過鐵鍋煎熬成熟,再一碗一碗地盛滿,冷卻後即可。成形後的蕎涼粉加以佐料,口感溫和,酸辣有餘,老少皆宜。

5、水粑饃饃

冬天的水粑饃饃,有點香,有點甜。石磨現推的玉米漿散發著陣陣清香,烘烤出的水粑金黃中帶著嫩玉米的鮮香,讓人欲罷不能。小時候每當田地裡嫩玉米出來的時候,媽媽總會做水粑饃饃,一年也就一段時間可以吃到,因為嫩玉米就那個時候有,現在超市一年四季都有嫩玉米。剝好玉米粒,用豆漿機或者料理機等打爛(農村使用石磨推出來的)。根據自己適合的甜度適量加糖或者不加。用平底鍋或者電餅鐺煎,油塗抹鍋底就可以了。

6、羊肚菌湯

羊肚菌有著素中之葷的稱號,很多人都喜歡拿來煲湯。古語說:年年吃羊肚菌,八十照樣滿山跑。羊肚菌性平,富含各種氨基酸,有健脾胃,增強免疫力的調理效果,這是一款四季湯,增強機體免疫力、健脾‌‌胃、抗疲勞、降三高,全家老少都適合,也是一款陸地鮮湯。

喜歡喝酒你就來,喜歡吟詩你就來,喜歡李白你就來,喜歡江油你就來……”一江兩河九堰穿城而過,三山環抱江彰平原,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江油,奇麗險峻的風光是它的面容,李白文化是它不朽的靈魂,麻辣鮮香的美食是它令人回味無窮的理由。江油站是成綿樂城際鐵路的北起點,西成客運專線在此與成綿樂城際鐵路相連接。江油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出生地,因靠近涪江上游,“江水所由”而得名,江油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和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西成高鐵將兩個西部重要旅遊城市連接起來,西安到成都只需4小時左右;九綿高速通車後,江油到九寨溝只需2個多小時。而作為距離九寨溝最近的高鐵站,江油將分享成都、西安、九寨溝這三大旅遊集散地的“紅利”。

1、鍋盔

現在流行的鍋盔有兩種,一種是軍屯鍋盔,也是最傳統意義上的鍋盔。一團熟面被師傅左拋右翻的拼命砸打一番後,在案板上拍成長條狀,依次抹上菜籽油,鮮肉餡(豬肉或牛肉),翠綠的小蔥花,再合成圓圓的一塊面餅,放在鋪滿熱油的鐵板上煎得兩面金黃。只要不怕燙,對準還在“滋滋”冒油的鍋盔一口咬下去,外焦裡嫩,肉香蔥香,入口化渣,也許會讓你叫上第二個。另外一種鍋盔是用上好的麵粉做成白麵饃饃,裡面夾各式冷菜,亦葷亦素,種類很多:醬汁鹵肉、麻辣肺片、五香大頭菜、涼拌三絲、紅油耳片、青椒回鍋肉、爛肉豇豆……

2、川味花椒肉

川味花椒肉是當地特色冷菜,麻辣幹香,顏色金紅,冷吃最好,佐以白酒,真當是偷得浮生半日閑。“花椒肉”是四川傳統家常菜,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且椒香四溢,入口即化。花椒肉最適合冷吃,是一道不錯的下酒菜。

3、江油冷沾沾

江油沾沾,又稱冷沾沾,是四川省江油市的名小吃。與樂山冷鍋串串有點相似,將眾多的熟食菜品裝盤讓食客挑選,味道有麻辣和清湯的。每人將有一個碗,將你挑選的菜品蘸上喜歡的調料,放入自己的碗中,牙籤也放在碗中,以便店家結帳。每個沾沾價格在3-5角不等,價廉物美,味道地道,是人們喜愛的休閒小吃。江油沾沾有眾多的菜品,素的有:土豆、藕、蓮白、豆皮、豆卷、萵筍、海帶、花菜等常見蔬菜,葷菜有:豬皮、鵪鶉蛋、豬肝等,旁邊還放置麻辣和清湯兩種蘸碟,根據食客喜歡可以選擇不同的味道。麻辣口味,符合四川人愛好麻與辣的口味,調料由店主親自調製,味道獨特,巴適的很。清湯口味,符合不喜歡辣椒刺激的食客,味道清淡不油膩。

4、蛋烘糕

這個蛋烘糕是我到江油才知道的一種小吃,其實就是用一種小圓鍋做的小蛋餅,但是這個蛋餅有些不一樣,軟糯,然後裡面可以包些甜的或辣的配料。江油的蛋烘糕跟成都的很不一樣。口感是軟的,加各種奶油或果醬或榨菜絲絲,還有特製的一種粉,非常好吃。

成都,一座來了你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天府之國,世界美食之都,作為世界美食之都,成都的美食是最值得一探的。

1、成都火鍋

成都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是四川的美食代表。燙菜有有規矩,先吃毛肚鴨腸一類的食材,燙法是:七上八下,這樣燙出來的菜才最嫩。

2、成都串串

串串是成都經典的美食之一,在美食之都 佔有一席之地。將火鍋中各色經典菜串在竹簽上,吃的十分過癮。一般的串串店以自助選擇菜品,省去了服務員上菜環節。

3、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在鍋裡煮熟放到碗裡,碗裡要提前調好各種佐料,順便再舀一勺湯汁顧名曰“冒菜”。

4、龍抄手

龍抄手是成都著名傳統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于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60年代後遷至春熙路,迄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了。

5、擔擔麵

擔擔麵是成都地方傳統麵食小吃,據說源于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因而得名。麵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

6、雙流老媽兔頭

成都"雙流老媽兔頭",起源於二十年前的一位慈祥的媽媽,以精選的原料,獨特的配方,再以陳年鹵湯數小時細火慢燉出來的兔頭,麻辣鮮香,肉質細膩,配上獨特地道的特色冒菜,嘴辣心不辣的回味,讓眾多美食饕餮者讚不絕口。

7、棒棒雞

具有口味獨特、產品組合新穎、品牌化運營的特點。包融了系列川中熟食經典菜式,集鹵、拌、泡等多種烹調手法,有麻辣、五香、泡椒、藤椒、香辣、鹹鮮和醬香等系列特色口味,是成都熟食的典型代表。

8、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小吃,主要由糯米製成,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吃時配以“老鷹茶”,別有風味。

9、傷心涼粉

傷心涼粉是四川的客家特色小吃之一,傷心涼粉一說有二解:一為居住在洛帶鎮的當年湖廣填四川來的廣東客家人思念家鄉時做的涼粉,因為思念而傷心,故得名;二則指該涼粉禿辣,吃了涼粉的人都會被辣出眼淚,個個淚汪汪,別人還以為遇到了什麼傷心事。

10、什邡/綿竹米粉

四川米粉一地一特色,什邡/綿竹米粉歷史悠久,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吸粉的瞬間湯汁也被帶入口中,大飽舌頭饑渴之欲。什邡/綿竹米粉有分生、熟漿之分,兩種口感不一樣,大家可以體驗一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