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面對自己的自卑心理?

Brainnews 微問答

在心理學上,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環境有關, 這個環境不僅包括成長和生活環境, 還包括社會人文環境。

自卑就是自我評價過低, 常以一種消極防禦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抑鬱、焦慮、悲觀、猜疑、羞怯、孤僻、不安等。 自卑心理使人變得十分敏感, 經不起大的刺激。 如果任其發展, 便會成為性格的一部分, 難以改變, 嚴重影響人的社會交往, 抑制人的能力發展。

以上的介紹讓我們認識了自卑這種負性情緒, 想要面對和克服自卑, 從心理學角度講,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改變認知。

從根本上講, 自卑心理讓人自認為不如別人,

其實就是一種自認的感覺, 這種感覺往往是個體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想比較而產生的。 事實上, 地球上每個人, 從某種特定的方面看, 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 況且, 很多時候, 個體產生不如別人的感覺, 是由於我們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自己, 而是用某些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這樣的結果, 就會帶來低人一等的感覺, 因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條件是不一樣的。

2.用補償心理代替自卑。

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個體在社會適應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偏差, 以求得到補償。 這種補償就是一種移位, 即克服自己生理心理上某種缺陷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長處和優勢, 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

正是這種機制的作用, 自卑感有可能變成許多成功人士努力拼搏、取得成功的動力, 自卑成為了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器, 而身心缺陷越大的人, 如果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不向生命屈服, 他尋求補償的願望就越大, 成就大業的本錢就越多。 這樣的例子歷史上有很多。

3.用樂觀態度面對挫折。

在自我補償過程中, 難免會遇到失敗。 人生路, 一帆風順者少, 曲折坎坷者多。 這就需要堅定不移的信念, 還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目標, 降低原先脫離實際太多的目標高度, 及時改變策略, 用局部成功來激勵自己, 採用自我心理調節法,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在這其中, 有可能需要家人朋友的説明, 甚至, 心理工作者的輔助進行自我調節。

4.用實際行動主動建立自信。

想克服自卑, 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層面, 需要實際行動來進行。

(1)自己參加各種活動時, 讓自己坐前面的位子, 突出自己, 很多事實證明, 經常坐在前排敢於突出自己的人, 能夠增強自信心。

(2)睜大眼睛, 說話時要敢於正視他人。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 正視他人是積極心態的反映, 是自信的象徵, 更是個人魅力的展現。

(3)昂首挺胸, 快步行走。 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 一個人的行走姿態,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宣誓自我的存在, 仿佛在告訴這個世界, 我要到重要的地方, 去做很重要的事情。

(4)練習當眾講話。 當眾講話非常鍛煉勇氣和膽量, 是培養自信的重要途徑。

(5)嘗試多去微笑, 學會微笑。 笑能給人自信,

是醫治信心不足, 克服自卑的良藥。 以上這五種方法, 都需要個人勇敢嘗試, 去走出第一步, 也需要身邊的親人朋友説明和鼓勵, 讓自卑者走出來, 站起來。

曾經聽有的來訪者自述自己被自卑心理折磨的多麼痛苦, 甚至不想活下去, 那麼, 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 還需要害怕坐在人前、正視他人、昂首闊步、當眾講話、自然微笑這些事情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