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運動拉鋸戰,紋狀體外膽鹼能多巴胺能作用

一直以來, 有關膽鹼與多巴胺作用的研究都聚焦於紋狀體內。 近期美國斯坦福大學腦科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紋狀體並非是膽鹼作用在基底核的唯一靶點。

團隊主要研究紋狀體內的兩個主流投射神經元之一的, 表達將投射傳遞到黑質網狀部的(Substantia nigra pars reticulata, SNr)直接通路神經元的多巴胺D1受體。 實驗1表明, D1受體激動劑增強了小鼠活動, 同時一個特定的M4受體( M4-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 PAM, VU0467154)阻滯了這一作用。

帶著這一結論團隊進行了解剖學層面的論證, 發現輸入到黑質網狀部( SNr)的膽鹼能來源於腳橋核( pedunculopontine nucleus PPN)而非外背側背蓋核( 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 LDT)。 揭示了環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作為M4與多巴胺D1受體作用的分子底物。

最後研究人員直接向小鼠大腦的黑質網狀部( SNr)直接注射M受體激動劑和阻滯劑, 發現注射激動劑能增強身體同側運動, 這一結果的出現無疑打破了基底核控制對側身體運動的現存知識平衡。

這一發現拓寬了以往基底核功能的多巴胺紋狀體中心觀點,

更多有關紋狀體外基底核功能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參考文獻

The Locomotion Tug-of-War: Cholinergic and Dopaminergic Interactions Outside the Striatum Konstantin Kaganovsky1 and Jun B. Ding1, *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an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alo Alto, CA 94304, US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