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樹六花——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

“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 六種花。 五樹是指菩提樹、高榕、貝葉棕、檳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蓮花)、文殊蘭、黃薑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地湧金蓮。

這些植物因獨特的形態被賦予了深厚的佛教內涵, 關於它們的傳說也流傳了千年。

五樹

菩提樹(Ficus religiosa)

高榕(Ficus altissima)

貝葉棕(Corypha umbraculifera)

檳榔(Areca catechu)

糖棕(Borassus flabellifer)

“五樹”之菩提樹

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畢缽羅樹”, 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 才得名為菩提樹, “菩提”意為“覺悟”。 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常在菩提樹下思考。 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各地的叢林寺廟中, 普遍栽植菩提樹, 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五樹”之高榕

高榕的果子雖然較小, 但結得特別多, 果熟時枝頭無數小果如同紅色的珊瑚, 引來了多種鳥獸爭食, 熱鬧非凡, 真是“動物的天堂”難怪西雙版納傣族的歷史長詩《厘俸》中說它是“附有神靈”。 花季時往往多種花在同一株樹上開放,

從而形成繁花似錦, 五彩繽紛, 趣味橫生的“空中花園”奇特景觀。

“五樹”之貝葉棕

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貝葉經"也就是用貝葉棕之葉片製作而成的。 有人認為貝葉棕是一種地理和民族文化的標記樹。 只要是熱帶地區, 哪裡有佛教, 哪裡就有貝葉棕。 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人民視貝葉為自己文化發展的象徵, 並常常以此引為自豪, 甚至對貝葉棕加以神化, 認為只有心誠的佛爺才能種活它。

“五樹”之檳榔

檳榔樹的外貌與椰子樹相似, 高幹挺拔, 枝葉迎風, 清秀可愛。 檳榔的果實可食, 南方一些地方人民, 有咀嚼檳榔的習慣, 愈嚼愈香, 醇味醉入。 檳榔也是一種藥材, 有止瀉治痢、殺蟲去積等功能, 別名“洗瘴丹”。

“五樹”之糖棕

糖棕也稱為砂糖椰子。 人們喜歡用小刀刻劃花序, 然後花序汁就會順著刀子流向桶裡, 其汁液十分甜, 像砂糖一般。 一個花序可以產出4小桶甜汁液。 糖棕的羽狀葉片常年油綠, 巨大而稠密, 猶如天然的華蓋, 遮擋住熱帶熾熱的陽光;又好似一支支綠色的大綠傘, 給人們一片涼爽的綠蔭, 可作庭院成片栽種。

六花

荷花(Nelumbo nucifera)

文殊蘭(Crinum amabile)

黃薑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

雞蛋花(Plumeria rubra)

緬桂花(Michelia champaca)

地湧金蓮(Musella lasiocarpa)

“六花”之荷花

荷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也是印度的國花,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 更是佛教神聖淨潔的象徵。 自北宋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了“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後, 荷花便成為“君子之花”。

“六花”之文殊蘭

文殊蘭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 六種花。 )之一, 所以廣泛種植。 文殊蘭花葉並美, 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既可作園林景區、校園、機關的綠地、住宅社區的草坪的點綴品, 又可作庭院裝飾花卉, 還可作房舍周邊的綠籬。

“六花”之黃姜花

黃姜花原產於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印度,

生於山谷密林中。 花色深黃、鮮豔、芳香。 黃薑花的花期為8月份到9月份, 花開有淡淡的香味, 十分迷人。 成熟的黃薑花高度在1米8左右。

“六花”之雞蛋花

在我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 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被廣泛栽植, 故又名“廟樹”或“塔樹”。 其樹形美觀, 奇形怪狀, 全株莖幹含有乳汁。 蛋花在溫室栽培時冬季會落葉, 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現, 但落葉後光禿的樹幹彎曲自然似盆景, 也有很強的觀賞性。

“六花”之緬桂花

緬桂花就是白蘭花, 是木蘭科的落葉灌木, 夏天為其花期, 花香濃郁, 在離樹30, 40米也可以聞到其香氣。 有些人甚至會買一些鮮摘下來的白蘭花放於家中, 使其家中佈滿香氣。 如冬季溫度適宜,會有花持續不斷開放,只是香氣不如夏花濃郁。

“六花”之地湧金蓮

地湧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

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在南方如養護得法,幾乎常年有花可賞。適合栽植花壇中心,也是盆栽觀賞佳品。

如冬季溫度適宜,會有花持續不斷開放,只是香氣不如夏花濃郁。

“六花”之地湧金蓮

地湧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

也是傣族文學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在南方如養護得法,幾乎常年有花可賞。適合栽植花壇中心,也是盆栽觀賞佳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