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看哭了,老濟南那些絕版老街巷照片……

文、攝影丨阿雍

編者注:

一個記者, 用了15年的時間, 足遍老濟南的深宅小巷, 以一個新聞記者的敏銳視角, 和對濟南這座城的深深倦戀, 用自己飽滿的熱情, 為我們、為這座城, 捕捉到這些珍貴的收藏……

他是, 阿雍!

當年的小夥伴們, 快來找一找,

裡面有木有你的家, 你吃過的那條街,

你牽著當年的那個她,

走過的那條僻靜小巷……

2001年12月5日, 芙蓉巷衛生鑲牙館(1917年建築)搭起腳手架, 準備拆遷。

現如今小盆友們, 也歡迎你們來看一看,

爺爺奶奶講的故事裡面,

叔叔阿姨看得淚流滿面的照片裡面,

那些得以重現的, 畫面......

(購書專享福利在文末)!!!

2001年冬, 泉城路。

被截肢的法桐痛苦地張開手指, 其背後是僑辦大樓

(山東首家商業銀行-山東銀行舊址, 1919年建成)

2002年4月10日, 興隆店街8號、10號院俯瞰

2003年11月, 步履蹣跚的後宰門街

2006年6月7日, 衛巷觀音禪院, 邊看生活日報邊賣飲料的女子

2005年9月, 省府前街路東26號往裡拐,

胡同的最裡面還有兩座舊式院落

2003年春, 寬厚所街沈家大院俯瞰

2005年冬,沈家大院大門樓

2004年,秋柳園街11號王家大院後面的傳統院落

2006年春,椿芽初冒,北曾家橋街26號的最後一個春天

如今成為大明湖新區的地方,十年前為大明湖拆遷片區,藏於此的青磚小樓為數不少,王家大院有幸被保留了下來,但其後廟的青磚小瓦院落卻走進了歷史。

曾有人推測這裡是王漁洋故居舊址(待考),北曾家橋街26號也是很可惜的一個院落。

前幾天有網友給阿雍留言,說此院與學院街張家大院(老舍紀念館),是一個家族的建築。

2006年春,大明湖路211號。如今在大明湖新區,還能找到那株老樹

2006年春天,阿雍從新聞部調到總編室,此後做了三年編輯,雖然不跑新聞,依然沒有放下關注老濟南。

這棟大明湖路邊的小樓,坐東朝西,古香古色,院子緊挨著鐘樓寺台基,院中的大槐樹據說是鐘樓寺僧人所植。

前高祥後街3號大門墀頭上的圖案

和聯通標做下對比,像否?呵呵,阿雍不是在給他們做廣告。(編者注)

2008年3月,老東門一帶即將拆遷,阿雍在前高祥後街3號大門墀頭上,發現了這個圖案。

這是一棟民國建築,老街坊說是一個道尹住過的,當時很是驚奇,它怎麼會和聯通標識相似。

大致同一時期,阿雍在安平街20號西山牆拍到的磚雕氣窗,竟然也是聯通標識。

2003年,冉家巷永興揚銀號舊址

如今的濟南第一樓,當初是三角形的普利街片區。拆遷前,片區有四條南北街巷,冉家巷最短,卻是明代縣誌上就記載過的。

高大結實永興揚銀號,當年就位於這裡。

2007年,北光明街21號挑簷石上的纏枝葫蘆石雕

2007年5月,館驛街上的老教堂舊址

2007年5月,館驛街趙家米粉店。誰在這裡喝過地道米粉?

2009年,經二路宏濟堂中號(魏家莊片區)

2009年,經二路宏濟堂中號(魏家莊片區)

這兩張照片分別是宏濟堂中號的正面照和背面照,什麼是中西合璧,不用我解釋了吧!

2006年,宏濟堂後院的碉樓

2006年,宏濟堂中號租給一個縫紉機企業使用,原來店內盛中藥的小抽屜,只有推開櫥櫃門才能發現。

2007年3月,發祥巷8號院內紅樓古槐

位於五裡溝的發祥巷

2009年11月,官紮營中街103號洋樓

2010年11月,拆遷中的官紮營中街103號洋樓

2007年7月,綠藤纏繞的永和巷36號廊柱

2007年,館驛街241號後樓一角

2007年,寧靜的清鴻巷雞犬相聞

2010年,隱藏在經三路80號院內的張采丞故居

2008年,中大槐樹南街裕興裡23號

2008年,中大槐樹裕興裡25號,帶林彪語錄的座山影壁

2008年,中大槐樹東街72號門樓上精緻的磚雕博風板

最後這張,請大家手機橫屏欣賞!

2009年11月,由官紮營中街向北鳥瞰

小夥伴們,看得過癮嗎,沒看夠的朋友,可以去阿雍的書中繼續一飽眼福昂~~

本號系本作品的原創網路轉載授權載體,任何媒體、自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否則視為侵權行為。歡迎並感謝轉載!(頭條號:錦上添華)

2005年冬,沈家大院大門樓

2004年,秋柳園街11號王家大院後面的傳統院落

2006年春,椿芽初冒,北曾家橋街26號的最後一個春天

如今成為大明湖新區的地方,十年前為大明湖拆遷片區,藏於此的青磚小樓為數不少,王家大院有幸被保留了下來,但其後廟的青磚小瓦院落卻走進了歷史。

曾有人推測這裡是王漁洋故居舊址(待考),北曾家橋街26號也是很可惜的一個院落。

前幾天有網友給阿雍留言,說此院與學院街張家大院(老舍紀念館),是一個家族的建築。

2006年春,大明湖路211號。如今在大明湖新區,還能找到那株老樹

2006年春天,阿雍從新聞部調到總編室,此後做了三年編輯,雖然不跑新聞,依然沒有放下關注老濟南。

這棟大明湖路邊的小樓,坐東朝西,古香古色,院子緊挨著鐘樓寺台基,院中的大槐樹據說是鐘樓寺僧人所植。

前高祥後街3號大門墀頭上的圖案

和聯通標做下對比,像否?呵呵,阿雍不是在給他們做廣告。(編者注)

2008年3月,老東門一帶即將拆遷,阿雍在前高祥後街3號大門墀頭上,發現了這個圖案。

這是一棟民國建築,老街坊說是一個道尹住過的,當時很是驚奇,它怎麼會和聯通標識相似。

大致同一時期,阿雍在安平街20號西山牆拍到的磚雕氣窗,竟然也是聯通標識。

2003年,冉家巷永興揚銀號舊址

如今的濟南第一樓,當初是三角形的普利街片區。拆遷前,片區有四條南北街巷,冉家巷最短,卻是明代縣誌上就記載過的。

高大結實永興揚銀號,當年就位於這裡。

2007年,北光明街21號挑簷石上的纏枝葫蘆石雕

2007年5月,館驛街上的老教堂舊址

2007年5月,館驛街趙家米粉店。誰在這裡喝過地道米粉?

2009年,經二路宏濟堂中號(魏家莊片區)

2009年,經二路宏濟堂中號(魏家莊片區)

這兩張照片分別是宏濟堂中號的正面照和背面照,什麼是中西合璧,不用我解釋了吧!

2006年,宏濟堂後院的碉樓

2006年,宏濟堂中號租給一個縫紉機企業使用,原來店內盛中藥的小抽屜,只有推開櫥櫃門才能發現。

2007年3月,發祥巷8號院內紅樓古槐

位於五裡溝的發祥巷

2009年11月,官紮營中街103號洋樓

2010年11月,拆遷中的官紮營中街103號洋樓

2007年7月,綠藤纏繞的永和巷36號廊柱

2007年,館驛街241號後樓一角

2007年,寧靜的清鴻巷雞犬相聞

2010年,隱藏在經三路80號院內的張采丞故居

2008年,中大槐樹南街裕興裡23號

2008年,中大槐樹裕興裡25號,帶林彪語錄的座山影壁

2008年,中大槐樹東街72號門樓上精緻的磚雕博風板

最後這張,請大家手機橫屏欣賞!

2009年11月,由官紮營中街向北鳥瞰

小夥伴們,看得過癮嗎,沒看夠的朋友,可以去阿雍的書中繼續一飽眼福昂~~

本號系本作品的原創網路轉載授權載體,任何媒體、自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否則視為侵權行為。歡迎並感謝轉載!(頭條號:錦上添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