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瘦不了和吃不胖都有可能是病!告訴你對症調理!|健康

有的人天生消瘦, 怎麼吃都不胖, 但有的人天生圓潤, 喝涼水都長肉。 其實這兩種人都有可能是因為身體有疾病。

不同體型的人具有不同的體質和生理特點, 中醫裡最典型的一個說法是“胖人氣虛, 瘦人血虛”, 只有機體達到氣血平衡的狀態, 才會精神百倍、百病不侵。

“瘦不下來”

中醫理論認為, 胖人大多陽氣虛, 體內有痰有濕, 痰濕阻礙氣的升降出入, 於是, 氣漸漸弱了下去, 人漸漸胖了起來。

1

胃熱濕阻①

表現:口乾舌燥、常便秘、很容易口渴、舌苔濕潤光滑且黃。

食療:麥門冬粥

將麥門冬20~30克洗淨, 入鍋加水煎熬, 棄渣取藥汁待用。 粳米50~100克淘淨放入鋁鍋內, 加水適量, 再將麥門冬汁和冰糖適量同入鍋內, 置武火上燒沸, 用文火煮熟即成。

按穴: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10釐米。 足三裡穴是胃經的要穴。 我們知道, 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 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

人體的其他器髒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 人才能身體健康, 精力充沛。 用指關節按壓足三裡, 每次5—10分鐘, 每天1—2次。

2

脾虛痰濕

表現:形體肥胖、四肢沉重、倦怠乏力、腹部常有飽脹感、食量不太大、舌頭顏色淺淡且有渾濁黏液。

食療:冬瓜粥

選鮮冬瓜100克或者冬瓜子15克,

大米100克, 生苡仁50克, 做的時候要注意, 如果用鮮冬瓜的話, 只要將瓜皮上的白霜洗掉即可, 不要把皮切掉。 煮湯的時候把冬瓜連皮切成薄片, 大米淘淨, 一同放入鍋中, 加水煮成粥即可。 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稍加點鹽。

按穴:豐隆穴

豐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話中的雷神。 豐隆穴, 顧名思義, 就是假借豐隆這個象聲詞, 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 它在外踝上8寸, 脛骨前緣外側1.5寸, 脛腓骨之間。 一般每天2次, 每次3分鐘

3

肝鬱氣滯

表現:煩躁易怒、口乾舌燥、常頭暈目眩、失眠多夢、月經不調或閉經、舌暗紅。

食療:佛手薑茶

將佛手10克、生薑6克同煮, 去渣, 加入白糖另溶。 不拘時服用。 功效:生薑可健胃止嘔、溫中和胃, 可加強佛手疏肝解鬱作用, 服用可使氣郁不舒而胸膈脹悶的症狀明顯改善。

按穴:膻中穴

膻中穴(前正中線上, 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是全身之氣會聚之處, 按摩此養生穴位, 可舒暢肝氣、開胸解鬱, 使得肝氣及全身氣機調暢, 利於情緒的穩定。 按摩此養生穴位時,

先用大拇指按揉膻中穴三分鐘, 由輕到重。 然後把手掌伸直, 用手掌靠小指的一側, 以膻中為中心, 上下按摩12次(一上一下為一次), 每日早晚各2次。

4

肝腎陰虛

表現:肥胖虛腫浮脹、疲乏無力、常頭暈氣短、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腰膝畏寒、食量不大、腰膝冷痛、男性有陽痿現象、舌頭顏色淡且苔薄白。

食療:杜仲腰花

先把杜仲放入水中煮出濃汁,豬腰切成網狀,加調料爆炒,最後淋上杜仲汁即成。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豬腰可補腎固精,兩者搭配相當不錯。

按穴:曲泉穴

曲泉穴,是溝通肝腎的要穴。說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陰補肝,主治肝腎陰虛、眼睛酸澀,相當於吃了杞菊地黃丸。以大拇指垂直按壓同側曲泉穴,兩手同時進行,每次5—8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吃不胖”②

有不少瘦人其實吃得很多,可就是不長肉,在中醫看來,這類人多是因為血虛。血虛,火就旺。這類人體內的氣太盛、太足,把不該氣化的也氣化掉了,也就是說,把本該轉化為滋養機體的那部分精華給消耗掉了,其整體的新陳代謝呈現出一種病理性的亢進狀態,因此出現“怎麼吃都不長肉”的現象。

1

胃火旺盛

表現:這種現象在中醫裡叫“消穀善饑”,主要是由胃火旺盛引起的,根源是陰虛,也就是體內津液少。容易“吃得多,餓得快”。這類患者特徵是舌頭很紅、舌苔少、解便小粒而幹結。

食療:荸薺粥

取荸薺、大米各100克,白糖適量備用。將新鮮荸薺去皮切成小塊,大米淘淨,加入清水煮成粥,待粥快熟時放入荸薺,最後放入白糖調味,關火食用。可分次服用,連服3-5天。

按穴: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它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饕餮美食引起的消化不良、便秘、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都可以按揉內庭穴。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蹠趾關節前方,第2、第3中趾縫間的紋頭處。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2

脾虛胃弱

中醫認為,人之所以消瘦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氣血不足所致。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氣血盛, 則肌肉豐腴,肢體強勁;反之則身體消瘦、肢體乏力。

食療:四神豬肚湯。

取白茯苓10克、山藥20克、蓮子10克、芡實10克和豬肚一個。豬肚洗淨,煮一鍋水,加入3片薑和半碗米酒,沸騰後放入豬肚,煮幾分鐘至豬肚變硬,撈起冷卻後切好備用。煮沸清水,放入豬肚、各種藥材、薑、蔥和半碗米酒,武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兩個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食用。

按穴:脾俞穴

脾俞穴是脾臟的精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和脾直接相連,所以刺激脾俞能很快恢復脾臟的功能。刺激脾俞穴最好的辦法是拔罐,其次是艾灸。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每晚8點左右在兩側脾俞穴上拔罐15分鐘,起罐之後喝一小杯溫開水。夏末和冬季應該艾灸(每晚8點左右)。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有望漲5毛!

食療:杜仲腰花

先把杜仲放入水中煮出濃汁,豬腰切成網狀,加調料爆炒,最後淋上杜仲汁即成。杜仲補肝腎,強筋骨,豬腰可補腎固精,兩者搭配相當不錯。

按穴:曲泉穴

曲泉穴,是溝通肝腎的要穴。說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陰補肝,主治肝腎陰虛、眼睛酸澀,相當於吃了杞菊地黃丸。以大拇指垂直按壓同側曲泉穴,兩手同時進行,每次5—8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吃不胖”②

有不少瘦人其實吃得很多,可就是不長肉,在中醫看來,這類人多是因為血虛。血虛,火就旺。這類人體內的氣太盛、太足,把不該氣化的也氣化掉了,也就是說,把本該轉化為滋養機體的那部分精華給消耗掉了,其整體的新陳代謝呈現出一種病理性的亢進狀態,因此出現“怎麼吃都不長肉”的現象。

1

胃火旺盛

表現:這種現象在中醫裡叫“消穀善饑”,主要是由胃火旺盛引起的,根源是陰虛,也就是體內津液少。容易“吃得多,餓得快”。這類患者特徵是舌頭很紅、舌苔少、解便小粒而幹結。

食療:荸薺粥

取荸薺、大米各100克,白糖適量備用。將新鮮荸薺去皮切成小塊,大米淘淨,加入清水煮成粥,待粥快熟時放入荸薺,最後放入白糖調味,關火食用。可分次服用,連服3-5天。

按穴: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它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饕餮美食引起的消化不良、便秘、牙齦腫痛、口臭等症狀都可以按揉內庭穴。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蹠趾關節前方,第2、第3中趾縫間的紋頭處。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2

脾虛胃弱

中醫認為,人之所以消瘦多因脾胃功能低下、氣血不足所致。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氣血盛, 則肌肉豐腴,肢體強勁;反之則身體消瘦、肢體乏力。

食療:四神豬肚湯。

取白茯苓10克、山藥20克、蓮子10克、芡實10克和豬肚一個。豬肚洗淨,煮一鍋水,加入3片薑和半碗米酒,沸騰後放入豬肚,煮幾分鐘至豬肚變硬,撈起冷卻後切好備用。煮沸清水,放入豬肚、各種藥材、薑、蔥和半碗米酒,武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兩個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食用。

按穴:脾俞穴

脾俞穴是脾臟的精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和脾直接相連,所以刺激脾俞能很快恢復脾臟的功能。刺激脾俞穴最好的辦法是拔罐,其次是艾灸。早春和晚秋最好拔罐,每晚8點左右在兩側脾俞穴上拔罐15分鐘,起罐之後喝一小杯溫開水。夏末和冬季應該艾灸(每晚8點左右)。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有望漲5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