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權威解讀」習近平論述經濟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8日在北京召開, 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 每年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對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研判, 並確定未來一年的政策導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經濟工作發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 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

1個重要判斷:“新矛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十九大作的報告

2 “兩手合力論”

“兩手合力”論, 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 要講辯證法、兩點論, ‘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 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習近平2014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3個“不會變” 引領對外開放新格局

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

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

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

——習近平在2015年APEC峰會上的講話

“明年, 我們將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 ”

——習近平在2017APEC峰會發表的主旨演講

4個“沒有變” 傳遞中國經濟發展信心

一是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二是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

三是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習近平2015年在長春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

“中國經濟具有長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有基礎、有條件、有動力實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習近平致2017年廣州《財富》全球論壇的賀信

5 五大發展理念

中央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宣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準,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習近平2016年在重慶調研時的講話

6大關鍵字

●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三去一降一補

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產能過剩、庫存高企、杠杆偏高、成本過高、短板突出等問題不解決,只刺激需求,經濟拉不上去,即使短期拉上一點,也不可持續……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共同富裕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區域協調發展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佈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

(央視新聞)

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宣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準,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習近平2016年在重慶調研時的講話

6大關鍵字

●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三去一降一補

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產能過剩、庫存高企、杠杆偏高、成本過高、短板突出等問題不解決,只刺激需求,經濟拉不上去,即使短期拉上一點,也不可持續……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

●共同富裕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區域協調發展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佈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

(央視新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