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惠州城鄉低保標準提至每人每月740元,困難群眾醫療可享多重保障

今年12月中旬,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 我市氣溫驟降, 並發佈寒冷黃色預警信號。 為積極有效應對寒冷天氣, 切實做好困難群眾特別是民政救助物件的防寒保暖工作, 我市民政部門迅速投入到防寒保暖工作中, 多措並舉開展防寒保暖排查工作, 督促民政服務機構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全面摸清受災、五保、低保、流浪乞討人員等重點民政物件防寒保暖基本情況, 確保全市受災群眾、困難群眾吃得飽穿得暖, 不出現凍傷、凍死等情況。

這是我市民政部門不忘為民初心, 強化兜底保障, 全力夯實社會救助保障根基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 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近年來, 我市不斷加大社會救助力度, 建成了以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為主體, 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街頭救助和站內救助等專項救助為輔助, 城鄉低保一系列優惠減免政策為補充的‘廣覆蓋、多層次、全方位’社會救助體系。 ”市民政局局長劉巧慧介紹, 今年來我市繼續堅持“民政為民, 民政愛民”理念, 始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民政工作, 上為政府分憂, 下為百姓解愁, 不斷提升我市底線民生保障水準,

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的兜底作用, 使全市困難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關鍵字:提升標準

城鄉低保標準提至每人每月740元

何謂社會救助?我市社會救助的主要對象是哪些人?

據介紹, 社會救助就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由於各種原因而陷入困境的公民, 給予財物接濟和生活扶助, 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 我市社會救助的主要對象包括五保、低保、受災等困難群眾及特困人員、流浪乞討人員以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急需幫助的人群。

據統計, 截至今年10月底, 我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60853人、農村特困人員7959人。 為讓這部分困難群眾共用我市發展成果, 今年我市繼續大幅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和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

我市城鄉低保標準自2012年實現城鄉一體化, 每年以13%左右的幅度逐年提高。 今年我市城鄉低保標準繼續按省二類地區標準制定 (惠州為三類地區), 從2016年的每人每月610元提高到740元, 年增幅達到21%。 農村低保人均補差水準達到每人每月418元, 城鎮達到523元, 分別比2016年的386元、462元高出32元、61元。 今年1~10月, 我市累計發放低保金28020萬元。

在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方面, 我市從去年的每人每月不低於1020元提高到今年每人每月1184元, 其中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1000元, 照料護理標準全失能物件為每人每月1500元, 住院護理標準為每人每天150元。 截至今年10月底, 全市累計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9069萬元。

關鍵字:醫療救助困難群眾醫療可享多重保障

困難群眾一旦生病尤其是患大病, 其原本拮据的生活無疑會雪上加霜。 對此, 從今年1月1日起, 我市將全部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納入醫療救助範圍, 全額資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在內的困難群眾參加居民醫保, 其政策內住院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按100%比例予以救助。 農村特困人員政策內門診醫療費用100%予以救助。 “換句話說, 我市困難群眾生病有全方位保障。 ”劉巧慧介紹, 第一層保障是基本醫保, 第二層保障是大病保險;上述兩部分報銷後政策內個人自付部分醫療費用, 民政部門將為困難群眾“全包”。 據統計, 截至今年10月底, 我市共實施醫療救助88224人次。

此外, 今年我市還進一步加大臨時救助實施力度, 全面面向惠州市戶籍居民和持惠州市居住證的外市戶籍居民實施臨時救助;實施縣級民政部門委託鄉鎮(街道)政府審批小額臨時救助, 縮短審批流程, 提升救助效率。 據初步統計, 截至今年10月底, 我市共實施臨時救助6661例, 發放臨時救助金1163.91萬元, 幫助困難群眾應對臨時性、突發性基本生活困難, 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關鍵字:精准救助

資訊化管理助推救助規範化精細化

毋庸置疑, 社會救助是雪中送炭的行為, 而在此過程中, 把錢花在刀刃上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 今年來市民政局立足我市實際, 著眼貧困群眾需求, 量體裁衣, 推動我市救助工作向“精准救助”轉變, 切實提高社會救助工作實效。

據悉,今年來我市民政部門加強低保五保審核審批規範化管理,指導各縣(區)嚴格按照《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及認定辦法》等法規要求,明確縣、鎮、村三級工作職責,依規定程式進行審核審批。此外,市、縣兩級民政部門及核對中心還採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選定物件”的方式,直接派出工作組進入村居,按低保五保名冊隨機選取物件進行入戶核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所有鎮街已對所有新增和在冊低保五保物件進行全面的資訊化核對。在低保五保審核審批全過程中也實行資訊化管理,從物件申請、入戶調查,到民主評議、兩榜公示、資金發放等環節,均按全國低保資訊系統規定流程進行,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通過資訊化提升社會救助規範化、標準化水準。

關鍵字:流浪人員救助

今年來全市5個救助站共救助1.3萬人次

流浪乞討人員是社會的特殊弱勢群體,對其救助保護是黨和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重點,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和管理工作,直接關係到弱勢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近年來,我市通過完善機制、規範服務和改善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我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水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悉,目前我市共有5個救助管理站,救助床位348個,凡是臨時遭遇困境需要幫助的群眾,都可以到各救助站接受臨時性的救助服務;在低溫、颱風、暴雨等氣候預警期間,救助站為群眾提供自然災害庇護和轉移服務。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3552人次(含街頭救助3832人次);全市5個救助管理站均使用全國救助執行資訊系統及全國救助尋親網,覆蓋率達100%;為503名無身份資訊的受助人員找到家屬。目前,我市仍有388名受助人員無法核實身份,全部在我市公辦醫療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接受治療和生活照料。

我市各救助站主要採取 “街頭救助+站內救助”的方式,一方面加大街頭巡查密度,對我市街道繁華地段、農貿市場、車站、橋樑、涵洞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等進行24小時排查、巡查,每發現一名救助物件,根據其需求提供救助服務,發現患病救助物件先救治救助,再進行身份資訊甄別。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殘疾人、老人及時予以救助保護,實行分類施救。另一方面,對到救助站求助的人以“人性化安置”為原則,提供食宿、醫療、尋親、推薦務工等服務。通過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努力,我市街頭乞討人員流浪的現象明顯減少,為市容市貌的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游璿鈺 通訊員王韜傑

切實提高社會救助工作實效。

據悉,今年來我市民政部門加強低保五保審核審批規範化管理,指導各縣(區)嚴格按照《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及認定辦法》等法規要求,明確縣、鎮、村三級工作職責,依規定程式進行審核審批。此外,市、縣兩級民政部門及核對中心還採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選定物件”的方式,直接派出工作組進入村居,按低保五保名冊隨機選取物件進行入戶核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所有鎮街已對所有新增和在冊低保五保物件進行全面的資訊化核對。在低保五保審核審批全過程中也實行資訊化管理,從物件申請、入戶調查,到民主評議、兩榜公示、資金發放等環節,均按全國低保資訊系統規定流程進行,每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通過資訊化提升社會救助規範化、標準化水準。

關鍵字:流浪人員救助

今年來全市5個救助站共救助1.3萬人次

流浪乞討人員是社會的特殊弱勢群體,對其救助保護是黨和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重點,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和管理工作,直接關係到弱勢困難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黨和政府的形象。近年來,我市通過完善機制、規範服務和改善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我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水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據悉,目前我市共有5個救助管理站,救助床位348個,凡是臨時遭遇困境需要幫助的群眾,都可以到各救助站接受臨時性的救助服務;在低溫、颱風、暴雨等氣候預警期間,救助站為群眾提供自然災害庇護和轉移服務。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3552人次(含街頭救助3832人次);全市5個救助管理站均使用全國救助執行資訊系統及全國救助尋親網,覆蓋率達100%;為503名無身份資訊的受助人員找到家屬。目前,我市仍有388名受助人員無法核實身份,全部在我市公辦醫療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接受治療和生活照料。

我市各救助站主要採取 “街頭救助+站內救助”的方式,一方面加大街頭巡查密度,對我市街道繁華地段、農貿市場、車站、橋樑、涵洞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等進行24小時排查、巡查,每發現一名救助物件,根據其需求提供救助服務,發現患病救助物件先救治救助,再進行身份資訊甄別。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殘疾人、老人及時予以救助保護,實行分類施救。另一方面,對到救助站求助的人以“人性化安置”為原則,提供食宿、醫療、尋親、推薦務工等服務。通過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努力,我市街頭乞討人員流浪的現象明顯減少,為市容市貌的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游璿鈺 通訊員王韜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