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杭州城南同一個單元四個女人 為什麼相伴63年不肯分開?

都市快報

作者:都市快報記者 金潔潔 通訊員 夏昌方 編輯 張倩

昨日11:22, 潘先生微信都市快報:我們在虎玉路29號玉皇山社區, 同個單元4個女士都是八九十歲, 身體都很健康, 生活很愉快。 這個是不是很難得?老房子, 都是一樓到二樓, 從1953年宿舍房子造好一直住到現在, 都住了六七十年了, 我看整個杭州找不到這樣的吧?

照片左起:89歲魏阿水、88歲樊根珠、88歲傅鳳珠、93歲張香荷。 最右邊是住在敬老院的老鄰居掃墓回來看望小樓裡的老鄰居, 後排年輕女士是她的女兒。 (照片由年輕女士的同伴拍攝)

在八卦田公園附近, 同一個單元內住著四位元老人, 均為女性, 她們平均年齡89.5歲, 都是原閘口電廠的員工, 在同一個樓同一個單元住了63年。

這可能是杭州最老的老鄰居(從1954年到現在)了。

這四個老太太都由兒子悉心照顧。

她們每家每戶都不鎖門, 誰家沒燒飯, 可以去另一戶人家蹭飯,

過著老底子牆門裡的生活。

給我們發微信的潘先生, 68歲, 五年前搬去濱江住了, 但這裡也仍是他的牽掛, 大家都叫他“阿林"。 冬至那天, 住敬老院的老鄰居回來掃墓, 那天太陽正好, 老鄰居女兒看到四位老人都坐在家門口, 就拍了一張老人的合影發了朋友圈, 阿林看到了, 毛感動, 感慨多多, 馬上給快報發來了微信。

昨天下午1點半, 阿林專程從濱江過江, 來到虎玉路29號電廠2宿舍。

這裡共有8幢樓, 28個樓道口, 156戶人家, 合計200多位居民, 其中多為80、90歲的老年人, 登記在冊80歲以上的老人47個, 90歲以上的老人4個。

5幢5號樓牆門, 坐著兩位老人, 一把鐵椅和一根拐杖是兩個老人的標配, 另外兩位老人呢?一個在樓上看電視, 一個去八卦田散步了, 她們都沒有午休的習慣。

阿林帶我上樓, 這是一幢蘇(蘇聯)式建築, 1953年造的, 兩層樓高, 一梯兩戶, 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都是分開的, 總面積53平方米, 阿林一邊爬樓梯一邊介紹,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 蘇聯人來電廠支援中國, 這房子是參照蘇聯樣式造的,

這樓梯用到現在還這麼結實……他們還是杭州最早用上抽水馬桶的居民, 成為當時眾人羡慕的宿舍, 現在被列為杭州市文保建築群。

俯下身仔細看, 再敲打敲打, 這樓梯用的是紅木地板, 鋥亮鋥亮, 腳踩在上面很厚實, 沒有一點響聲, 阿林說他們小時候從14個臺階跳下來都沒聲音, 扶手又寬又結實, 他們小時候都當滑梯玩的。

這裡一點都不像“老破小", 更像隱秘在杭州城南的一件古董。

二樓朝西房間住著的老人叫傅珠鳳, 88歲, 她在臥室看電視, 兒子韓大伯67歲, 住客廳, 正在招呼自己的朋友, 他感歎:“我們這裡這麼多牆門, 有的搬掉, 有的走了, 從1954年到現在, 63年了, 唯一我們這四戶沒動過……"

67歲的韓大伯照顧著88歲的母親傅珠鳳,每天在這結實的樓梯走上走下,他也是喜滋滋的。記者 金潔潔攝

韓大伯和老婆退休後,各自照顧自己的媽媽,他說這裡的四戶人家很團結,從來不吵架,今天我家沒燒飯,到牆門裡哪家去吃一點,連門都不鎖的,進了電廠宿舍,你看到戴紅袖章的大伯大媽們,都是自願來管理院內安全,有好幾個朋友進來說,來你們社區怕怕的,總有幾雙眼睛盯著你看,問你哪裡來的,找誰,問得毛細嘞,小偷哪裡敢來。

韓大伯介紹了自己的母親與其他三位老人相差不多的生活習慣:

早上6點起床,吃早飯,家裡稍微坐會,9點鐘下樓聊天,11點半吃午飯,吃好,再到樓下坐著聊天,聊不動了,打會瞌睡,下午四五點鐘吃晚飯,6點半睡覺……其他三個老人時間上頂多只有半小時的差別。

老人傅珠鳳插話:“我孫女兒也毛好,每天幫我洗腳!"

一樓拖著椅子追著太陽移動的老人叫張香荷,再過一個月,她就94歲了,耳聰目明,生活自理。

問她:“你們幾個老鄰居在一起都聊點什麼啊?"

她大聲說:“我們年紀大了,年紀輕的時候,整個工房裡誰有毛病,或者紅白喜事啊,叫一聲,大家都會去幫忙的,下雪了鐵路上都是積雪,我們也巴拉巴拉去掃乾淨,從來沒鬧過架兒,對國家不利的壞人壞事,我們要管的……"

這時候,隔壁鄰居大姐過來圍觀,很羡慕地說,這個牆門最好了,都是兒子服侍,噶許多牆門,就他們沒動過。

張香荷有四個兒子,排老三的馬大伯,66歲,也是閘口電廠退休的,住同一個社區,每天要到媽媽這裡來轉轉。

去八卦田散步的老人叫樊根珠,88歲。兒子邢先生63歲,在這些照顧媽媽的兒子中,年紀算小的,老婆兒子住大關,他照顧媽媽,看媽媽身體好呢,就自己跑到鄉下去保養一下身體,這樣生活了快20年。即便有時候媽媽身邊沒人,他也不擔心,“一有事情,我們鄰居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大家都會幫忙互相照看的。"

在樓下曬太陽的另一位老人叫魏阿水,89歲,長得和藹可親,就是耳朵不太方便。

阿林在跟耳朵不便的魏阿水老人問話。記者 金潔潔攝

阿林湊到她耳邊大聲問她叫啥名字。

她說:“魏阿水,不賣滴!"大家哈哈大笑。

她的兒子,是傳說中令大家感動的香港兒子,昨天沒見到他,聽說他去超市給老媽買東西去了,他家裡有四個姐妹,他是老二,每年他都要來杭州兩次,現在在香港也退休了,來杭州住的時間就長了,一般住一兩個月,再回到香港看看自己的家人,配點藥,再過來。

我問阿林,為什麼看到這張照片你那麼激動?

阿林說:“我第一眼看到照片就很激動,老人還那麼健康靠的是什麼?當今社會很多60來歲的子女顧自己家的第三代都來不及,哪有時間來照顧老人?可以說,這幾個老人今天的健康長壽,靠的是60多歲的兒子照顧,本來他們也該到了享福的年代,但是為了自己的母親放棄自己享福……誰不想退休了多出去旅遊旅遊,他們跑得出去嗎?真的一天都不敢離開啊!"

67歲的韓大伯照顧著88歲的母親傅珠鳳,每天在這結實的樓梯走上走下,他也是喜滋滋的。記者 金潔潔攝

韓大伯和老婆退休後,各自照顧自己的媽媽,他說這裡的四戶人家很團結,從來不吵架,今天我家沒燒飯,到牆門裡哪家去吃一點,連門都不鎖的,進了電廠宿舍,你看到戴紅袖章的大伯大媽們,都是自願來管理院內安全,有好幾個朋友進來說,來你們社區怕怕的,總有幾雙眼睛盯著你看,問你哪裡來的,找誰,問得毛細嘞,小偷哪裡敢來。

韓大伯介紹了自己的母親與其他三位老人相差不多的生活習慣:

早上6點起床,吃早飯,家裡稍微坐會,9點鐘下樓聊天,11點半吃午飯,吃好,再到樓下坐著聊天,聊不動了,打會瞌睡,下午四五點鐘吃晚飯,6點半睡覺……其他三個老人時間上頂多只有半小時的差別。

老人傅珠鳳插話:“我孫女兒也毛好,每天幫我洗腳!"

一樓拖著椅子追著太陽移動的老人叫張香荷,再過一個月,她就94歲了,耳聰目明,生活自理。

問她:“你們幾個老鄰居在一起都聊點什麼啊?"

她大聲說:“我們年紀大了,年紀輕的時候,整個工房裡誰有毛病,或者紅白喜事啊,叫一聲,大家都會去幫忙的,下雪了鐵路上都是積雪,我們也巴拉巴拉去掃乾淨,從來沒鬧過架兒,對國家不利的壞人壞事,我們要管的……"

這時候,隔壁鄰居大姐過來圍觀,很羡慕地說,這個牆門最好了,都是兒子服侍,噶許多牆門,就他們沒動過。

張香荷有四個兒子,排老三的馬大伯,66歲,也是閘口電廠退休的,住同一個社區,每天要到媽媽這裡來轉轉。

去八卦田散步的老人叫樊根珠,88歲。兒子邢先生63歲,在這些照顧媽媽的兒子中,年紀算小的,老婆兒子住大關,他照顧媽媽,看媽媽身體好呢,就自己跑到鄉下去保養一下身體,這樣生活了快20年。即便有時候媽媽身邊沒人,他也不擔心,“一有事情,我們鄰居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特別是年紀大的人,大家都會幫忙互相照看的。"

在樓下曬太陽的另一位老人叫魏阿水,89歲,長得和藹可親,就是耳朵不太方便。

阿林在跟耳朵不便的魏阿水老人問話。記者 金潔潔攝

阿林湊到她耳邊大聲問她叫啥名字。

她說:“魏阿水,不賣滴!"大家哈哈大笑。

她的兒子,是傳說中令大家感動的香港兒子,昨天沒見到他,聽說他去超市給老媽買東西去了,他家裡有四個姐妹,他是老二,每年他都要來杭州兩次,現在在香港也退休了,來杭州住的時間就長了,一般住一兩個月,再回到香港看看自己的家人,配點藥,再過來。

我問阿林,為什麼看到這張照片你那麼激動?

阿林說:“我第一眼看到照片就很激動,老人還那麼健康靠的是什麼?當今社會很多60來歲的子女顧自己家的第三代都來不及,哪有時間來照顧老人?可以說,這幾個老人今天的健康長壽,靠的是60多歲的兒子照顧,本來他們也該到了享福的年代,但是為了自己的母親放棄自己享福……誰不想退休了多出去旅遊旅遊,他們跑得出去嗎?真的一天都不敢離開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