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食城」在澳門逛吃的週末,沒有太多景點和硬菜,只有街巷和小吃

可海上, 也還是美的。

出發那天是週六, 13℃左右, 自北而南的風, 天氣預報裡早就提過的降溫在海上要表現得更暴烈些。 在這次登船之前,

我還以為我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上都可以安然度過。 去的時候風和浪都還不大, 所以還算安穩。 只是第二日夜裡的歸程, 愈演愈烈的風浪讓船裡的我在欲吐未吐的渾噩裡變得頹然。

酒店在司打口, 所以無論怎麼出行都很難繞開的民政總署,

被聖誕燈飾“打扮”得有些俏皮。

下船到澳門的時候, 已經是天色陰沉的下午。 趕緊找了酒店放好行李, 行程這才算是正式開始。 好在澳門並不大, 從碼頭到酒店看著繞了大半個半島的誇張距離, 坐公交只用了半小時就到了。

因為是第一次去澳門, 身邊有去過的朋友都說“第一次一般都會贏的”,

不過最後還是沒有去換籌碼。

去酒店的公交上, 我看著地圖數著我們一共路過了幾個酒店幾個賭場, 數著數著看到葡京, 其餘的看到過的似乎一下子又已經被我忘了。 吃完晚飯之後去感受了一下氣氛, 沒有進看著更熱鬧更輝煌的新葡京, 而是在新葡京的門口拍了些“到此一遊”的照片之後過馬路去了看著矮小了許多的葡京。

表皮黃亮的海南雞, 我要的是口感最容易柴的雞胸部分, 入口卻意外的嫩而入味, 感覺很驚喜。

在澳門, 又想吃葡國菜又想嘗豬扒包是人之常情,

但最後晚飯因為實在是有點太餓了, 就只是隨便進了一家茶餐廳。 海南雞飯, 滑蛋蝦仁, 黑椒雞柳……都不是什麼稀奇的飯菜, 可就是吃著習慣又舒服。

香港和澳門的街景其實我都喜歡,表現出來的感覺也都不太一樣。

同樣讓我覺得舒服的,還有澳門的街景。可能是因為和香港相比,街上不那麼人頭攢動,少了些市井百態的生活氣息,但我本來也不太喜歡人多的地方。而且澳門時不時在舊樓之間穿插著的葡式建築,比起香港常見的更顯莊重的英式建築,更多了幾分閒適安逸的度假氣氛。

想要表示自己去過澳門,到人滿為患的大三巴牌坊擠一擠打個卡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不過我們到大三巴牌坊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這是個周日……嗯,你們自己擠吧,我再去找個地方拍拍景好了。

比起人滿為患的知名景點,一路上那些說不定就不知道會通往哪裡的小街小巷反而讓我感覺收穫更多。

依山勢而建的樓房。

從大三巴牌坊往下走,一路上都是各種手信店,基本上都是賣西餅和零食的,也算是澳門比較有名的特產了,基本上每人都會提著一兩袋心水之選,我也不能免俗的買了兩大袋。中間也會夾雜著一兩家金行珠寶店,再往下走就是一些名牌專賣店了。

舊樓上的招牌

在澳門呆了滿打滿算一天半的時間,其實沒逛到太多地方,不過幸運的是訂的酒店附近似乎有不少一抬頭就仿佛穿越到舊電影裡的場景。在澳門的第一天晚上很晚才回酒店,不過這一路上好像收穫也不錯的樣子~

晚上十一點半開始排隊,前面還有13個人在排,身後也還陸陸續續有人來排隊。

同時有收穫的不止是相機的記憶體卡,還有我的胃。在澳門那兩天正好降溫降得厲害,週六下午放好行李從酒店裡出來的時候就看到這一攤牛雜有很多人排隊,當時心裡就想:要是晚上回來的時候還能遇到就一定要買來嘗嘗,沒想到回來的時候真的還在賣。

這一攤牛雜上過報,而且是大版面,也忘了是特首還是賭王在這吃過,因而從開始擺攤到收攤,一直都會有人慕名而來。按照行話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網紅店”。

年過半百的老夫妻同時開工,他們的兒子在一邊幫忙加料,在氣溫不到10℃的夜裡,看得人心裡一暖。

好不容易快輪到我了,湊到攤位附近之後感覺就暖和了不少。升騰的熱氣將牛雜和湯料的香味遠遠地送到了巷子外,大概二三十米之外都能聞到,也難怪隊排得那麼長都還是要吃。

手上乾淨利索地將牛雜夾起,然後在老式剪刀一聲聲“哢嚓”的輕響裡,一份份牛雜很快就遞到了顧客手上。想加料的旁邊還有醬油、甜醬和辣醬。

牛雜裡該有的牛肺、牛腸、牛肚、牛筋和牛百葉都有了,湯底絕對是老鹵了,一口咬下,味道隨著牛雜裡的湯汁一併入口,鹹味稍微濃重了一些,少許辣味作為點綴,牛肚筋道,牛肺綿軟,牛腸是大腸所以略有些味道,不過這都是牛雜最該有的滋味了。

牛雜裡我最愛吃的是牛肺,所以很偏袒地給它來了一張獨照。

開吃之前的全家福。

最後來一張女友的手收尾。

--End.--

更多美食趣事請下載【揮貨】app喲~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戳《外地人對你的家鄉美食有哪些誤解?我心裡有一句...》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香港和澳門的街景其實我都喜歡,表現出來的感覺也都不太一樣。

同樣讓我覺得舒服的,還有澳門的街景。可能是因為和香港相比,街上不那麼人頭攢動,少了些市井百態的生活氣息,但我本來也不太喜歡人多的地方。而且澳門時不時在舊樓之間穿插著的葡式建築,比起香港常見的更顯莊重的英式建築,更多了幾分閒適安逸的度假氣氛。

想要表示自己去過澳門,到人滿為患的大三巴牌坊擠一擠打個卡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不過我們到大三巴牌坊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這是個周日……嗯,你們自己擠吧,我再去找個地方拍拍景好了。

比起人滿為患的知名景點,一路上那些說不定就不知道會通往哪裡的小街小巷反而讓我感覺收穫更多。

依山勢而建的樓房。

從大三巴牌坊往下走,一路上都是各種手信店,基本上都是賣西餅和零食的,也算是澳門比較有名的特產了,基本上每人都會提著一兩袋心水之選,我也不能免俗的買了兩大袋。中間也會夾雜著一兩家金行珠寶店,再往下走就是一些名牌專賣店了。

舊樓上的招牌

在澳門呆了滿打滿算一天半的時間,其實沒逛到太多地方,不過幸運的是訂的酒店附近似乎有不少一抬頭就仿佛穿越到舊電影裡的場景。在澳門的第一天晚上很晚才回酒店,不過這一路上好像收穫也不錯的樣子~

晚上十一點半開始排隊,前面還有13個人在排,身後也還陸陸續續有人來排隊。

同時有收穫的不止是相機的記憶體卡,還有我的胃。在澳門那兩天正好降溫降得厲害,週六下午放好行李從酒店裡出來的時候就看到這一攤牛雜有很多人排隊,當時心裡就想:要是晚上回來的時候還能遇到就一定要買來嘗嘗,沒想到回來的時候真的還在賣。

這一攤牛雜上過報,而且是大版面,也忘了是特首還是賭王在這吃過,因而從開始擺攤到收攤,一直都會有人慕名而來。按照行話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網紅店”。

年過半百的老夫妻同時開工,他們的兒子在一邊幫忙加料,在氣溫不到10℃的夜裡,看得人心裡一暖。

好不容易快輪到我了,湊到攤位附近之後感覺就暖和了不少。升騰的熱氣將牛雜和湯料的香味遠遠地送到了巷子外,大概二三十米之外都能聞到,也難怪隊排得那麼長都還是要吃。

手上乾淨利索地將牛雜夾起,然後在老式剪刀一聲聲“哢嚓”的輕響裡,一份份牛雜很快就遞到了顧客手上。想加料的旁邊還有醬油、甜醬和辣醬。

牛雜裡該有的牛肺、牛腸、牛肚、牛筋和牛百葉都有了,湯底絕對是老鹵了,一口咬下,味道隨著牛雜裡的湯汁一併入口,鹹味稍微濃重了一些,少許辣味作為點綴,牛肚筋道,牛肺綿軟,牛腸是大腸所以略有些味道,不過這都是牛雜最該有的滋味了。

牛雜裡我最愛吃的是牛肺,所以很偏袒地給它來了一張獨照。

開吃之前的全家福。

最後來一張女友的手收尾。

--End.--

更多美食趣事請下載【揮貨】app喲~

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路

如有侵權聯繫後臺刪除

戳《外地人對你的家鄉美食有哪些誤解?我心裡有一句...》

☟☟☟點擊閱讀原文一探究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