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扶貧扶志怎麼抓?留壩這個村把工作做到家!

點擊標題下「留壩宣傳」可快速關注

76歲的周世珍老人是田壩村二組的貧困戶, 年過古稀的她依然辛勤勞作。 除了種植糧食作物外,

她還承包了村裡2畝多藥用牡丹, 負責日常管理和鋤草;今年5月扶貧互助合作社成立了建築工程隊, 她積極在2個代建制專案中務工……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成為了田壩村的首批“道德先鋒”。

周世珍在扶貧社的建築工程隊務工

黎德明是村裡的老黨員, 得知二組懸鎖橋工程開工建設, 他拿出自家新收的黃豆, 做了10餘斤豆腐送往工地, 感謝大家對田壩村的建設。 “二組河對面有近40畝耕地, 以前有一座漫水橋地勢很低, 遇到梅雨季只能眼看著莊家荒廢。 現在政府正在為我們村民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心懷感恩, 盡自己一份力。 ”黎德明說道。

田壩村召開“道德評議”會

10月份, 貧困戶何忠周的危房改造工程竣工, 村支書許志斌在入戶走訪時發覺何忠周家裡傢俱很少, 現有的傢俱也很陳舊。 回到家, 許志斌與妻子商量後, 將閒置的沙發、床、餐桌等傢俱送到何忠周家裡。 在許志斌及其家人的幫助下, 何忠周家中終於添置了些像樣的傢俱。

留壩縣首個“道德儲蓄所”在田壩村成立

今年9月以來, 田壩村黨支部共組織了3次道德評議活動, 評選出自主脫貧、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見義勇為等先進個人20餘人。 同時, 留壩縣首個“道德儲蓄所”在田壩村成立, 在這個“道德儲蓄所”中, 田壩村利用“院壩評議”的村民自治過程, 以“一約四會”為抓手, 建立專門的道德帳本, 每家每戶設立道德頁號, 對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孝老愛親、自主脫貧、積極參與公益建設等好人好事進行逐一登記, 定期進行對外公佈, 確保其公開透明, 並將其作為評先樹優和紅黑榜的一項重要依據。

村民使用“積分”在“道德儲蓄所”兌換生活用品

用村規民約立本、以道德評議育人, 在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勝時期, 田壩村用“道德評議”激發群眾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 不僅有效轉變了群眾“等靠要”思想, 破解了扶志問題, 而且實現了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的雙驅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