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學人文」蔣力明醫生:時刻保持自我覺醒,用心幫助患者

影像診斷科

蔣力明 主任醫師

與最初的夢想說再見

由於父母在部隊工作生活的關係, 我從小就習慣部隊的生活, 也喜歡部隊的生活。

加上我的好奇心重, 對於軍用器械非常感興趣, 經常搗鼓這些工具模型。 喜歡研究航空和艦船知識, 迷到什麼程度了呢?任何一個飛機的圖或者模型, 我通過各個角度的觀察都可以準確判斷出它的型號。

加上我個人身體素質非常好, 身體各方面都很健康結實, 我的視力到現在都很好。 作為一個男孩子的我從小就喜歡各種運動, 足球、羽毛球、籃球三大球類運動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動, 這樣的堅持到現在也沒變過。

因此從很小我就有一個軍人情結, 立志要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我覺得這樣可以很好發揮自己的先天優勢, 還能為國家做貢獻。 所以高三的時候我就參加了戰鬥機飛行員的報考, 一路過關斬將,

通過了兩輪審核, 最後來到瀋陽體檢, 正當我興高采烈等待夢想實現的這個關口, 我父母表達了他們的看法——反對我做戰鬥機飛行員。

我母親當時就在部隊醫院工作, 她專門負責飛行員療養, 因此她非常清楚飛行員這個職業風險非常高, 不僅有很高的淘汰率, 還會經常面臨身體上的挑戰。 父母希望我未來能夠有一個穩定生活, 因此不認同我的選擇, 當然這完全出於對於我的關心和愛護。

面對他們的建議、反對及背後的關切憂慮, 我非常理解, 所以就這樣放棄了我的飛行員夢想。

但是當時完全也沒考慮成為醫生, 出於上學的時候課本上介紹茅以升那篇課文的影響, 當我高考面臨選擇大學的時候, 我選擇了上海同濟大學橋樑專業,

希望能夠為國家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當時我還是有一些理想化的色彩, 覺得我要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那麼參與重大工程建設是首選。

可是結果再次事與願違, 我高考的時候發揮失常, 與同濟大學擦肩而過, 結果通過分數自然篩選到了醫科大學, 進入了一個我完全沒想過的領域和專業。

雖然進入醫學院的我徹底與之前的夢想說再見了, 但是既來之則安之。 醫學院前幾年的生活除了比普通理工科大學更累以外沒什麼特別的, 所以我還是該學習就學習, 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 而且這個時候我發現了一個與我之前生活不一樣的變化:上了大學的我終於有了自己的空間和生活費,

可以有限支配自己的生活了。 因此我開始為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課外活動, 我最喜歡攝影, 當時攢下錢就去買這樣的攝影器材, 那個時候我在自己業餘愛好的攝像裡針對光影對比分析沒少研究, 這多少為我後來在醫學影像上的觀察訓練打了些基礎。 不過直到那個時候為止, 我的興趣依舊沒有在醫學上。

真正讓我對醫生感興趣並且加深對於專業學習的信心的是大三臨床的一段經歷。

那個時候我被安排到醫院裡的兒科實習, 每天跟著我的老師查房。 當時我還很年輕, 第一次接觸小孩子這樣的患者, 還不能完全體會為人父母的心情。 現在我已經為人父, 才能體會那些父母的心態和情緒。 當時就遇到一位特殊的病人,

是一位治療發燒的小朋友, 卻出現了抽搐的症狀, 我的代教老師讓孩子留在觀察室觀察情況。

那天我就開始思考一些問題, 既然自己學習了醫學知識, 是不是可以用所學的知識去給病人進行分析?孩子的表現是不是和我所學的課本上的知識一樣?我如果去主動幫助他能解決問題嗎?

當天晚上正趕上我的代教老師當班, 他碰到我就問, “小蔣, 你在, 那你說說, 這個孩子怎麼回事?”正好我也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套在這個患者身上去分析檢驗一下呢。 所以我就根據對於這個孩子的各種情況分析, 做出判斷這孩子有可能是腦膜炎。 老師聽了我的話以後就把患者所有的檢查資料都拿出來給我看, 詳細給我分析了患者的情況,並且告訴我腦膜炎有哪些具體的表現,老師的分析和結論與我說的不謀而合,我的分析和判斷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患者經過我們的診斷後接受相應的治療,第二天這個孩子就好轉了很多。

那是我第一次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臨床去分析問題,而且還分析對了。這讓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以前哪些冷冰冰的書本上的東西,我覺得沒什麼用,可是這一次的經歷卻讓我深受觸動。

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醫學是如此實用,如此重要的一門專業。同時我也開始意識到真正走入臨床的醫生需要很多很多知識,需要觀察的很仔細,需要很科學很完善的理念才能找到解決患者問題的合理方法。

這件事對我震動非常大,我意識到醫學的意義和價值。明白了如果我學好醫學知識,能夠正確應用在臨床上,是真正能帶給更多人幫助的。飛行員、橋樑專家的理想已經和自己說拜拜了,但是選擇成為醫生的我,同樣可以幫助他人,為社會貢獻力量,實現我的人生價值。這是我第一次有意識的自我覺醒:既然選擇醫生,既然醫學如此有用,那就好好學,好好幹吧!

零距離接觸的衝擊

不過現實總有很多不可預測的變化,我雖然後來成為醫生,參與到臨床,但是作為一名影像科醫生,專業的屬性決定了我真正面對面接觸病人的機會不多。本來是針對患者的診斷逐漸異化成一種純粹的閱覽機器拍攝出來的片子的機械工作,這樣的處境讓我很容易陷入剛愎自用的自我世界:對機器和片子更迷信,而缺少了對於患者本人的關注。

很快我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滑鐵盧。那是我剛成為臨床醫生的時候,距離現在已經有二十七年了。我遇到了一位胃癌患者,他手術一年半以後,來醫院做一個常規的複查。患者CT顯示,他的腹腔有腫塊,我根據這個結果,又加上對其他資料的分析,判斷患者的情況應該是復發。

當時我的老師石木蘭教授審核我這份報告的時候,也沒有說我的診斷不對,她就說“蔣力明你應該查閱一下患者的病例,患者究竟是什麼情況,這一年半以來接受了什麼樣的治療,你要去瞭解一下這些情況。”

當時的各種條件完全沒辦法和現在比,那個時候沒電腦,患者病歷都是放到另一座樓裡病案室的紙質檔案袋裡。如果需要查閱必須拜託老師把這些資料查找出來,在規定的區域看完就得還回去。

我覺得有些麻煩,而且我也認為我的診斷已經很仔細了,這個結論應該是準確沒有問題的。所以我並沒有去查閱患者的相關檔案,我的老師就問我為什麼沒有去,我的回答是因為我相信我的診斷。

石木蘭老師聽了我的話頓了頓,然後看著我默默說了一句話“蔣力明,做科學一定要嚴謹,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浮躁。”說完這句話,她並沒有簽發我的報告就離開了。我知道這代表石老師否定我的診斷,也代表她對我的批評。

當時我心裡很不好受,畢竟第一次受到這樣的批評,被這樣的否定,那個時候的我還很不成熟,心裡又不甘又委屈,糾結掙扎了很長時間,思索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聽從老師的意見。

我就去查閱了患者的病例資訊,詳細對比我做出的報告以後倒吸了一口氣,我才知道我的診斷確實是錯誤的。那個所謂的“腫塊”只不過是術後改變,並不是復發。如果按照我的錯誤診斷,患者又要舟車勞頓四處治療,不僅浪費時間精力錢財,錯誤的治療還會給患者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想一想後果,我的後背都發涼。

那個時候由於不成熟而經歷的挫折給我帶來很大的衝擊,從那次開始到現在二十多年我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這一次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新,我深刻的意識到,影像科的診斷不僅僅是詳細看明白片子就可以下判斷的,必須需要綜合其他很多資訊才能確定最終結論的,這也是我後來加入MDT團隊的重要原因。

正如上面所說影像科大夫大多很少直接接觸病人,但是自從醫院給我們教授開設了影像會診中心以後,這樣的情況完全改變了,我和患者以及家屬面對面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我的認識也隨之不斷變化。

我記得剛開始出特需門診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四十幾歲中年婦女。當時她走進我診室的時候手裡拿了很大一個口袋,裡頭都是片子,估計足足有二十釐米厚,放到我桌子上都發出硬邦邦的聲音。

我觀察她,一臉疲憊,而且非常焦慮。我就先放下片子,問她這一次來的目的是什麼。她完整的給我說了一遍大致的情況,我才知道原來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是她的丈夫——一位四十幾歲的企業家。他突然出現頭暈噁心的症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腦內有腫瘤,判斷可能是惡性腫瘤。所以她和丈夫來到北京看病,已經在北京好幾個醫院奔波了一個半月了,現在患者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不但噁心嘔吐,還出現發燒並且持續不退的情況。

我仔細查閱了她帶來的每一張片子,發現患者除了腦內有一處病變,全身上下都沒有異常情況。我又詳細詢問了患者的相關情況,瞭解到患者從當地檢查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個月的時間了,一共做了六次影像學檢查,每一次檢查都顯示腦內的病變在不斷增大,同時患者的症狀也一直在變化。

根據這些情況我判斷,這個病例很可能只是個腦內感染,而並不是惡性腫瘤。

我記得很清楚,我的結論剛說出口,這位坐在我側面的家屬一下子如釋重負,同時她站起來緊緊擁抱住了我。我能感受到這位家屬全身都在顫抖,她在小聲的啜泣。當時我非常驚訝,因為中國人很含蓄,很少有人會用這樣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雖然行醫二十多年,但是真正這麼近距離接觸患者及家屬,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我把自己所瞭解的北京有可能對這位患者有幫助的醫院推薦給這位家屬,並且留給她我的電話,因為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觸這樣一位特殊的患者,非常想確認患者最後的診斷及治療情況。這位家屬臨走的時候再次給我一個很大的擁抱。

後來這位家屬和患者去了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按照我所診斷的炎症治療後,患者情況逐漸好轉,每一次檢查情況都在變好,她每次都會掛我的特需號看片子,這樣半年以後她丈夫徹底痊癒,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

讓我最高興的還不僅僅如此。兩年以後,她帶著她的兒子來看我,她告訴我說她的兒子也考取醫科大學了,選擇成為醫生。這小夥子說:“蔣叔叔,正是因為按照您的診斷,我爸爸接受治療以後才好轉起來,我們本來一個可能散掉的家才能重新團聚恢復生氣。當時我看到您認真的樣子,特別感動,我爸爸徹底好轉讓我們一家人都認識到醫生的偉大,所以我也要成為一名醫生。”我當時聽了真的特別感動。

我明白原來醫生不僅僅是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推薦給患者,不僅僅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醫生更是患者人生的決策者,醫生的決定不僅僅關係到患者的生命更會影響很多人的命運!我的一個決定不僅影響了患者,甚至左右一個家庭的生活,影響了一個青年人的人生抉擇。那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覺醒:醫生是一名如此重要的決策者,這決策的責任之重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時刻保持自我覺醒

作為醫生,瞭解的越多,越會有一種無力感。醫生的責任重大,可是做醫生的個人也是平凡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但是醫學對醫生提出的挑戰卻是無限的。有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會感覺到壓力很大,深處困頓,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都會選擇暫時放下這些問題。回歸到自己的個人愛好裡去舒緩心情;和自己的同事朋友多溝通,去捕捉那些出其不意的靈感和啟發。這樣的過程能不斷喚起我的自我認知,不斷加強我的自我覺醒。

在朋友同事的建議中往往可以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很慶倖自己身邊有很多好前輩,好同事。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在行醫二十多年裡保持自我覺醒,使得稍遜于創新的自己,能通過不斷反思、總結、學習取得進步。

所以年輕醫生不用心急,也不要自暴自棄。你們現在各方面條件都遠遠好過當年的我們,不論是從技術還是從資訊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比當年的我們更豐富更優越。所以你們要有信心在醫學研究上,在臨床上你們可以做的更出色。最關鍵的是時刻保持自我覺醒,不要失去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要放棄對於周圍世界的熱情。在這個信念下踏踏實實,謙虛謹慎,去做出成績,用有限的精力盡可能去實現可能的突破,那就是了不起的事。

覺醒不僅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也應該保持這樣的狀態。在我們國家,由於各種原因,晚期腫瘤患者很多,即便患者和醫生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大部分結果還是令人沮喪。作為腫瘤醫生我想說真希望這樣的疾病能夠徹底消失,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去體會這樣被腫瘤折磨的痛苦,希望我們腫瘤醫生都失業了,再不濟希望大家都能夠平靜的走向死亡,達到壽終正寢這樣一個所有人都想要的人生結局。可是這不是現實,人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不可能長生不老,不可能永生。生命如果是一場時間的展覽,那麼健康就是保證這場展覽精彩與否的關鍵和基礎。每一天時間的渡過,都是為了讓我們體會生命的精彩,整個過程是對我們所有的鍛煉,讓我們珍惜健康,並且在經歷疾病的時候通過自我覺醒讓我們的生命更清醒,然後用這樣清醒去回饋整個社會。

現在,有一個能夠讓醫生和患者都保持自我覺醒的好的醫療服務——MDT。

對於一個影像科醫生,加入MDT以來我的收穫非常大。MDT讓我有了很大成就感。我在參與到整個臨床的診斷治療過程中,瞭解到自己的每一次診斷都能給患者帶來實質意義上的幫助,這是以前單純寫影像報告完全不同的感受,它讓我一個影像科大夫成為真正的臨床大夫。同時它讓我得到了很大進步,MDT不僅僅豐富了我對於其他科室知識的瞭解,更關鍵的是讓我對於自己的診斷和患者實際臨床回饋的真實狀況——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有了最直接的瞭解和認知,通過分析患者回饋詳細查詢相關原因,不斷瞭解學習新的醫學標準和技術,大大提高了我的診斷準確率。

最重要的是MDT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如何去做一名臨床大夫。過去一直很少直接接觸患者的影像科大夫,現在和各個科室專家坐在一起,瞭解不同科室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對比它們彼此之間的特點,更能清楚的認識臨床的真正含義,可以讓我們給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的時候更精准,更有效。

通過MDT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作,不僅讓醫生們對於患者和疾病認識更全更深刻,而且讓醫生們能夠提供出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和醫生之間的充分溝通也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和依賴,讓大家都能開誠佈公的相互配合戰勝病魔。MDT不僅幫助了醫生保持自我覺醒,還幫助了患者更理性更冷靜。

未來我希望能夠堅持一如既往的學習生活,通過MDT團隊協助和合作,結合這些年臨床經驗,一方面針對患者及家屬多做一些科普知識講座或宣傳,更好的幫助他們;另一方面推廣多學科診治的理念,希望能夠使更多的醫院,特別是大型綜合醫院腫瘤診治理念和水準也可以做到專科醫院的程度。我希望在保持醫生隊伍和患者群體自我覺醒的路上,做自己能做的事。

受訪專家|蔣力明 整編|桔梗之魂

轉自:消化道腫瘤多學科協作組xhdmdt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詳細給我分析了患者的情況,並且告訴我腦膜炎有哪些具體的表現,老師的分析和結論與我說的不謀而合,我的分析和判斷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患者經過我們的診斷後接受相應的治療,第二天這個孩子就好轉了很多。

那是我第一次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臨床去分析問題,而且還分析對了。這讓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新的認識,以前哪些冷冰冰的書本上的東西,我覺得沒什麼用,可是這一次的經歷卻讓我深受觸動。

我第一次體會到原來醫學是如此實用,如此重要的一門專業。同時我也開始意識到真正走入臨床的醫生需要很多很多知識,需要觀察的很仔細,需要很科學很完善的理念才能找到解決患者問題的合理方法。

這件事對我震動非常大,我意識到醫學的意義和價值。明白了如果我學好醫學知識,能夠正確應用在臨床上,是真正能帶給更多人幫助的。飛行員、橋樑專家的理想已經和自己說拜拜了,但是選擇成為醫生的我,同樣可以幫助他人,為社會貢獻力量,實現我的人生價值。這是我第一次有意識的自我覺醒:既然選擇醫生,既然醫學如此有用,那就好好學,好好幹吧!

零距離接觸的衝擊

不過現實總有很多不可預測的變化,我雖然後來成為醫生,參與到臨床,但是作為一名影像科醫生,專業的屬性決定了我真正面對面接觸病人的機會不多。本來是針對患者的診斷逐漸異化成一種純粹的閱覽機器拍攝出來的片子的機械工作,這樣的處境讓我很容易陷入剛愎自用的自我世界:對機器和片子更迷信,而缺少了對於患者本人的關注。

很快我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滑鐵盧。那是我剛成為臨床醫生的時候,距離現在已經有二十七年了。我遇到了一位胃癌患者,他手術一年半以後,來醫院做一個常規的複查。患者CT顯示,他的腹腔有腫塊,我根據這個結果,又加上對其他資料的分析,判斷患者的情況應該是復發。

當時我的老師石木蘭教授審核我這份報告的時候,也沒有說我的診斷不對,她就說“蔣力明你應該查閱一下患者的病例,患者究竟是什麼情況,這一年半以來接受了什麼樣的治療,你要去瞭解一下這些情況。”

當時的各種條件完全沒辦法和現在比,那個時候沒電腦,患者病歷都是放到另一座樓裡病案室的紙質檔案袋裡。如果需要查閱必須拜託老師把這些資料查找出來,在規定的區域看完就得還回去。

我覺得有些麻煩,而且我也認為我的診斷已經很仔細了,這個結論應該是準確沒有問題的。所以我並沒有去查閱患者的相關檔案,我的老師就問我為什麼沒有去,我的回答是因為我相信我的診斷。

石木蘭老師聽了我的話頓了頓,然後看著我默默說了一句話“蔣力明,做科學一定要嚴謹,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浮躁。”說完這句話,她並沒有簽發我的報告就離開了。我知道這代表石老師否定我的診斷,也代表她對我的批評。

當時我心裡很不好受,畢竟第一次受到這樣的批評,被這樣的否定,那個時候的我還很不成熟,心裡又不甘又委屈,糾結掙扎了很長時間,思索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聽從老師的意見。

我就去查閱了患者的病例資訊,詳細對比我做出的報告以後倒吸了一口氣,我才知道我的診斷確實是錯誤的。那個所謂的“腫塊”只不過是術後改變,並不是復發。如果按照我的錯誤診斷,患者又要舟車勞頓四處治療,不僅浪費時間精力錢財,錯誤的治療還會給患者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想一想後果,我的後背都發涼。

那個時候由於不成熟而經歷的挫折給我帶來很大的衝擊,從那次開始到現在二十多年我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這一次的經歷讓我記憶猶新,我深刻的意識到,影像科的診斷不僅僅是詳細看明白片子就可以下判斷的,必須需要綜合其他很多資訊才能確定最終結論的,這也是我後來加入MDT團隊的重要原因。

正如上面所說影像科大夫大多很少直接接觸病人,但是自從醫院給我們教授開設了影像會診中心以後,這樣的情況完全改變了,我和患者以及家屬面對面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我的認識也隨之不斷變化。

我記得剛開始出特需門診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四十幾歲中年婦女。當時她走進我診室的時候手裡拿了很大一個口袋,裡頭都是片子,估計足足有二十釐米厚,放到我桌子上都發出硬邦邦的聲音。

我觀察她,一臉疲憊,而且非常焦慮。我就先放下片子,問她這一次來的目的是什麼。她完整的給我說了一遍大致的情況,我才知道原來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是她的丈夫——一位四十幾歲的企業家。他突然出現頭暈噁心的症狀,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腦內有腫瘤,判斷可能是惡性腫瘤。所以她和丈夫來到北京看病,已經在北京好幾個醫院奔波了一個半月了,現在患者的症狀越來越嚴重:不但噁心嘔吐,還出現發燒並且持續不退的情況。

我仔細查閱了她帶來的每一張片子,發現患者除了腦內有一處病變,全身上下都沒有異常情況。我又詳細詢問了患者的相關情況,瞭解到患者從當地檢查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個月的時間了,一共做了六次影像學檢查,每一次檢查都顯示腦內的病變在不斷增大,同時患者的症狀也一直在變化。

根據這些情況我判斷,這個病例很可能只是個腦內感染,而並不是惡性腫瘤。

我記得很清楚,我的結論剛說出口,這位坐在我側面的家屬一下子如釋重負,同時她站起來緊緊擁抱住了我。我能感受到這位家屬全身都在顫抖,她在小聲的啜泣。當時我非常驚訝,因為中國人很含蓄,很少有人會用這樣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雖然行醫二十多年,但是真正這麼近距離接觸患者及家屬,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我把自己所瞭解的北京有可能對這位患者有幫助的醫院推薦給這位家屬,並且留給她我的電話,因為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觸這樣一位特殊的患者,非常想確認患者最後的診斷及治療情況。這位家屬臨走的時候再次給我一個很大的擁抱。

後來這位家屬和患者去了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按照我所診斷的炎症治療後,患者情況逐漸好轉,每一次檢查情況都在變好,她每次都會掛我的特需號看片子,這樣半年以後她丈夫徹底痊癒,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

讓我最高興的還不僅僅如此。兩年以後,她帶著她的兒子來看我,她告訴我說她的兒子也考取醫科大學了,選擇成為醫生。這小夥子說:“蔣叔叔,正是因為按照您的診斷,我爸爸接受治療以後才好轉起來,我們本來一個可能散掉的家才能重新團聚恢復生氣。當時我看到您認真的樣子,特別感動,我爸爸徹底好轉讓我們一家人都認識到醫生的偉大,所以我也要成為一名醫生。”我當時聽了真的特別感動。

我明白原來醫生不僅僅是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推薦給患者,不僅僅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醫生更是患者人生的決策者,醫生的決定不僅僅關係到患者的生命更會影響很多人的命運!我的一個決定不僅影響了患者,甚至左右一個家庭的生活,影響了一個青年人的人生抉擇。那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覺醒:醫生是一名如此重要的決策者,這決策的責任之重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時刻保持自我覺醒

作為醫生,瞭解的越多,越會有一種無力感。醫生的責任重大,可是做醫生的個人也是平凡人,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但是醫學對醫生提出的挑戰卻是無限的。有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會感覺到壓力很大,深處困頓,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每當這樣的時候,我都會選擇暫時放下這些問題。回歸到自己的個人愛好裡去舒緩心情;和自己的同事朋友多溝通,去捕捉那些出其不意的靈感和啟發。這樣的過程能不斷喚起我的自我認知,不斷加強我的自我覺醒。

在朋友同事的建議中往往可以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我很慶倖自己身邊有很多好前輩,好同事。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在行醫二十多年裡保持自我覺醒,使得稍遜于創新的自己,能通過不斷反思、總結、學習取得進步。

所以年輕醫生不用心急,也不要自暴自棄。你們現在各方面條件都遠遠好過當年的我們,不論是從技術還是從資訊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比當年的我們更豐富更優越。所以你們要有信心在醫學研究上,在臨床上你們可以做的更出色。最關鍵的是時刻保持自我覺醒,不要失去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不要放棄對於周圍世界的熱情。在這個信念下踏踏實實,謙虛謹慎,去做出成績,用有限的精力盡可能去實現可能的突破,那就是了不起的事。

覺醒不僅僅是醫生的事,患者也應該保持這樣的狀態。在我們國家,由於各種原因,晚期腫瘤患者很多,即便患者和醫生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大部分結果還是令人沮喪。作為腫瘤醫生我想說真希望這樣的疾病能夠徹底消失,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去體會這樣被腫瘤折磨的痛苦,希望我們腫瘤醫生都失業了,再不濟希望大家都能夠平靜的走向死亡,達到壽終正寢這樣一個所有人都想要的人生結局。可是這不是現實,人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生物,不可能長生不老,不可能永生。生命如果是一場時間的展覽,那麼健康就是保證這場展覽精彩與否的關鍵和基礎。每一天時間的渡過,都是為了讓我們體會生命的精彩,整個過程是對我們所有的鍛煉,讓我們珍惜健康,並且在經歷疾病的時候通過自我覺醒讓我們的生命更清醒,然後用這樣清醒去回饋整個社會。

現在,有一個能夠讓醫生和患者都保持自我覺醒的好的醫療服務——MDT。

對於一個影像科醫生,加入MDT以來我的收穫非常大。MDT讓我有了很大成就感。我在參與到整個臨床的診斷治療過程中,瞭解到自己的每一次診斷都能給患者帶來實質意義上的幫助,這是以前單純寫影像報告完全不同的感受,它讓我一個影像科大夫成為真正的臨床大夫。同時它讓我得到了很大進步,MDT不僅僅豐富了我對於其他科室知識的瞭解,更關鍵的是讓我對於自己的診斷和患者實際臨床回饋的真實狀況——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有了最直接的瞭解和認知,通過分析患者回饋詳細查詢相關原因,不斷瞭解學習新的醫學標準和技術,大大提高了我的診斷準確率。

最重要的是MDT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如何去做一名臨床大夫。過去一直很少直接接觸患者的影像科大夫,現在和各個科室專家坐在一起,瞭解不同科室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對比它們彼此之間的特點,更能清楚的認識臨床的真正含義,可以讓我們給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的時候更精准,更有效。

通過MDT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協作,不僅讓醫生們對於患者和疾病認識更全更深刻,而且讓醫生們能夠提供出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和醫生之間的充分溝通也增加了彼此之間的信任和依賴,讓大家都能開誠佈公的相互配合戰勝病魔。MDT不僅幫助了醫生保持自我覺醒,還幫助了患者更理性更冷靜。

未來我希望能夠堅持一如既往的學習生活,通過MDT團隊協助和合作,結合這些年臨床經驗,一方面針對患者及家屬多做一些科普知識講座或宣傳,更好的幫助他們;另一方面推廣多學科診治的理念,希望能夠使更多的醫院,特別是大型綜合醫院腫瘤診治理念和水準也可以做到專科醫院的程度。我希望在保持醫生隊伍和患者群體自我覺醒的路上,做自己能做的事。

受訪專家|蔣力明 整編|桔梗之魂

轉自:消化道腫瘤多學科協作組xhdmdt

把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點關注後,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