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度貧困村如何脫貧?麻江縣這三個村這樣做

麻江縣杏山街道青山村、小堡村、靛沖村, 是位於大山深處的集中連片深度貧困村, 受自然環境、地域發展觀念等因素影響, 三個村的產業發展小、散、亂, 影響著脫貧攻堅進程。 為此, 麻江縣結合實際、探索創新, 組織三村成立聯合黨委, 通過“抱團”發展, 解決深度貧困村精准脫貧與區域發展、持續發展的問題。

這幾天, 青山村村民正熱火朝天地種植中藥材, 在外務工10年的陳壽國是家裡的頂樑柱, 家庭負擔較重, 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今年回家, 他趕上了三村聯合發展的好時機, 三村聯合黨委指導群眾發展產業,

這一次他流轉了30多畝村裡的閒置土地, 打算和鄉親們一起發展規模化中藥材種植。

麻江縣杏山街道青山村貧困戶 陳壽國:

因為這個脫貧攻堅的政策也相當好, 政府也扶持我們, 由村裡面的領導來帶動我們種博落回藥材, 今年我都種了30畝。

博落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年種植可多年收穫, 對土壤要求不高, 是一項適合當地發展的持續增收產業, 現階段正在育苗, 2018年4月就能移栽, 7月就能產生收益。 青山村採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運轉模式, 由合作社與中藥材公司簽訂協定, 公司提供種子、化肥和技術指導, 並保底收購中藥材, 農戶只需提供土地和勞動力就可實現增收。

麻江縣杏山街道青山村村主任 吳洪燕:

在增產的同時,

還能把甩荒的土地利用起來。

在家門口坐地生金, 群眾積極性自然高漲。 雖然青山村大多年輕男子都已外出打工, 但留守婦女甚至留守老人的發展熱情同樣很高。 出土地、出勞力, 大家齊心協力做產業、謀發展。 目前青山村共有180多戶農戶參與中藥材種植, 其中貧困戶120余戶, 種植規模達360餘畝。

麻江縣杏山街道青山村村主任 吳洪燕:

如果種出來以後, 老百姓的畝產增值就是2000元左右。

在青山小堡靛沖聯合黨委的帶領下, 三個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得到有力推進, 今年三個村預計種植中藥材共1000餘畝, 同時溫氏生豬養殖、竹蓀種植等產業也將持續發展, 近期村民們還主動出資出力修產業路, 通過勤勞和幹勁喚醒這片沉寂又貧困的土地。

麻江縣杏山街道青山村村主任 吳洪燕:

成立“三村聯合黨委”的好處, 第一點就是增強黨支部建設, 第二點就是可以把三村的土地利用起來, 迴圈性的發展, 在種植這一塊, 中期性的、短期性的和長期性的結合起來, 把老百姓的思想觀念轉變, 發展的動力加足。

沒有貧困村的小康, 沒有貧困人口的脫貧, 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麻江縣杏山街道青山小堡靛沖聯合黨委的成立, 進一步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 加快了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 以往村民們各自為戰、單打獨鬥的現象不見了,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的是一張張自信的笑臉和一份份不甘落後的幹勁, 感受到的是麻江深度貧困村煥發出的生機與活力。

麻江台:韓瑋

網路編輯:張 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