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是“第一書記”,可他不一樣

他今年44歲, 是土生土長的楓木溪人, 由於工作性質特殊, 每年回家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看著村裡一直撅撅不振的貧困窘境, 他看在眼裡, 急在心裡。 於是2016年, 他主動請纓返鄉開展駐村工作, 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家鄉的發展, 改變貧窮的現狀——他就是三穗縣公安局駐楓木溪村第一書記劉榮清。

“要致富, 先修路”。 到崗駐村的第一天, 劉榮清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按照“三清”“三必訪”的工作要求, 堅持每天入戶問村情, 訪民意, 傾聽群眾對發展經濟、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 通過走訪

劉榮清會同駐村工作組成員將楓木溪村急需解決的事項實行“清單制”進行責任分解,

按照輕重緩急列出解決時限, 逐項幫助解決落實。 駐村一年多來, 劉榮清及駐村工作組成員幫助楓木溪村協調山塘水庫建設、文化廣場建設等基礎設施類項目8個, 涉及項目資金750余萬元。

楓木溪村第一書記 劉榮清:

我們通過協調, 為楓木溪村黃家組申報了生產道路硬化, 現在該工程目前已實施完成, 能夠為300多名老百姓農產品銷售、生產生活出行等提供了便利。

楓木溪村村民 劉宗倫:

我村路燈、飲水、娛樂場所廣場得到很大的變化, 我們的生活改變得越來越好。

基礎設施解決了, 可作為一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導產業的邊遠村, 村級的發展優勢在哪裡?發展的瓶頸在哪裡?如何走上跨越式發展的路子?這一直是劉榮清思考的問題。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 駐村隊員與村“兩委”集思廣益, 決定依託楓木溪村大寨片區的海拔優勢, 將高山葡萄種植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打造。

有思路, 更要有行動。 劉榮清說幹就幹, 組織村“兩委”牽頭組建了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 按照“黨社聯建”發展模式, 引導46戶貧困戶通過資金、土地入股等形式參與合作社建設。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起步資金的缺口問題成為了劉榮清帶頭發展產業的第一道坎。 但劉榮清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通過積極尋求“娘家”幫助, 爭取到三穗縣公安局扶貧項目幫扶資金10萬元, 徹底解決了專案前期資金短缺問題。

楓木溪村第一書記 劉榮清:

現在, 我們已落實葡萄種植250餘畝, 按每畝葡萄可產生效益4000元計算, 待產生效率後, 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1200元, 村級集體經濟將達到10萬元以上。 預計到2020年, 我們村葡萄種植將達600畝。

劉榮清的眼界讓楓木溪村10多年的老支書敬佩不已。

楓木溪村支部書記 潘年開:

現在, 我村的基礎產業有了著落。 但是得到我們劉書記目光長遠, 已經把我們村今後的發展規劃。 他告誡我們, 只有不等不靠, 積極主動融入全縣發展規劃, 我們的發展才會取得大的進步, 我們才會走在小康的前列。

楓木溪村地處邛水河上游, 具有良好的交通及區位優勢, 劉榮清聚焦鄉村旅遊這個關鍵, 充分利用楓木溪村自然優勢,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配套產業, 目前正在建設投資120余萬的竹鼠養殖基地1個, 建成後預計存欄2000餘對, 年銷售額預計達80萬元以上, 帶動貧困戶80余戶。 結合已建成的葡萄種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等基礎產業, 初步探索形成了竹鼠養殖、葡萄種植、觀光農業等農文旅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模式。

楓木溪村第一書記 劉榮清:

我們將依託‘三施’高速滾馬出口、三穗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區、塘沖水庫建設等區位優勢, 以鄉村休閒度假旅遊為主題, 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 充分挖掘境內民族文化, 將楓木溪建設成為三穗縣城‘後花園’、遊樂場。

三穗台 :楊杭洛 遊靜

網路編輯:張 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