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裝備發展」DARPA欲研發“海上物聯網”以實現廣域海洋監測

2017年12月, DAPAR官員發佈了“海上物聯網”專案的BAA, 屬於多承包商參與的專案, 經費3700萬美元, 利用大量的智慧浮標(或類似于浮標的智慧漂浮感測器,

本文統稱浮標)進行持久、廣域海洋環境監測。

“海上物聯網”項目需突破兩點:(1)建立低成本持久海上浮標收集相關資料;(2)研究資料處理演算法, 將收集的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 如艦船航跡報告。

目前的軍用、民用艦船只能利用艦載感測器進行態勢感知, 飛機或衛星搭載的遙感感測器受限於霧、雨、雲等天氣。 DARPA的“海上物聯網”專案試圖彌補這些感知方式的缺陷, 並將資料提供給需要的人。

“海上物聯網”項目的漂浮物將應用商業硬體自主採集資料, 並以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利用大量的浮標覆蓋大面積海域, 突破海洋傳感的空間、時間限制。 每一個艦載感測器均需要研究有效的信號處理方法以克服通信帶寬窄、能源有限的限制,

並使用高級的資訊分析技術提取有用資訊。 “海上物聯網”中的智慧浮標將使用雲架構, 盡可能實現視覺化, 並研究操作人員與浮標交互的新方法。 “海上物聯網”所具有的分散式態勢感知能力將獲取更多的環境資料, 為其他海上負載和感測器等載荷提供更多的資料, 改善海上系統性能。

首批承包商將設計、研發用於大面積布放的浮標, 定期報告海水溫度、海況、鹽度等資料。 這些漂浮物將資料傳送至電腦雲, 突發通信也可通過銥星完成。 每個浮標承包商將生產1500個漂浮物用於海試, 每一個浮標有一套感測器, 如聲、磁、光電感測器, 記錄位置、運動、溫度、風速、鹽度、濕度、太陽光強度等資訊。 根據這些感測器收集的資訊,

DARPA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檢測、跟蹤、分類水面艦艇和潛艇。 每個浮標的單價不超過500美元, 充分利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零部件, 並且能夠自毀, 避免在環境敏感區域、海洋保護區、沿海區域造成影響。 負責資料處理的承包商將開發雲產品, 分析技術以處理浮標收集的資料。 承包商要具備向浮標發送指令、識別不同的目標、發現新的目標信號、資料關聯等能力。 “海上物聯網”的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初始設計和海試以驗證概念, 第二階段改進並進行海試。

(藍海星:王曉靜 朱鵬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