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一款衝鋒槍被黑幫喜愛,還有一款二戰衝鋒槍只賣九美元

蠍式EVO III(SKORPION或SCORPION EVO III)衝鋒槍是著名的捷克輕武器製造商CZ-UB在2009年推出的新產品, 這個名稱的意思是第3代蠍式衝鋒槍。 CZ-UB是把最初的.32 ACP口徑vz.61蠍式衝鋒槍劃分為第1代,

又把1980年代後期推出的兩種9mm口徑(9×18和9×19)的蠍式衝鋒槍劃分為第二代, 而現在這種全新的蠍式衝鋒槍就算作第3代。

但事實上, 蠍式EVO III衝鋒槍與原來的蠍式衝鋒槍毫無關係, 而該槍原本也不是CZ-UB研製的。 斯洛伐克ZVS Laugo公司在2002年左右開始研製了一種名為M-6衝鋒槍, 後來又改進為LG205衝鋒槍, 還曾經在2005年的阿布達比軍事展上展出。 當LG205設計完成後卻賣不出去, 於是CZ-UB把 LG205的設計和生產權買了下來, 重新修改外形, 並在2008年初次向公眾展示。 幾番修改後, 在2009年命名為蠍式EVO III, 後來又在書寫上把羅馬數字的“III”改為阿拉伯數字的“3”。 蠍式EVO 3目前有兩種型號, 一種是可選擇單發或連發射擊的蠍式EVO 3 A1衝鋒槍, 另一種是只能單發射擊的蠍式EVO 3 S1民用卡賓槍。

“蠍”式衝鋒槍體積不比戰鬥手槍大多少, 所以有人認為它應該算作衝鋒手槍。 它的設計初衷確實是作為一種雙用途武器, 既可像衝鋒槍那樣雙手抵肩連發射擊, 又可像手槍那樣單手不抵肩單發射擊, 它既可以作為近距離戰鬥中的突擊武器, 也可以代替手槍作為個人防衛武器。

彈匣為聚合物制的雙排雙進彈匣, 有20發或30發兩種容量。 聚合物彈匣體是半透明材料, 便於射手觀察余彈量。 當最後一發彈打完後, 會掛起槍機。 更換彈匣後, 射手只要按下彈匣插座左上方的掛機解脫按鈕就能釋放槍機, 安全可靠。

蠍式衝鋒手槍有保險、點射、連發三種射擊方式可供選擇。 連發射擊時, 可使用折疊鋼絲槍托。 附件有瞄準裝置、消聲器、臀挎手槍套和肩挎手槍套等。 該槍採用機械瞄準具, 前方為柱形準星、後方為覘孔照門。

握把可以調節前後位置,以大大提升手指長度不同的使用者的人體工學。調節時只需要鬆開手槍握把上的固定螺釘,就可以將其前後移動,調節到位以後再用螺釘固定即可。手槍握把前後均有縱向防滑紋,而握把底部的加寬設計讓使用者能夠穩定地握持握把。

六十年代初期,不僅被捷克常規部隊、特種部隊以及員警部門大量採用(數量約21萬支),同時還熱銷蘇丹、肯亞、剛果、南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後來出口到義大利時,因其擁有三種發射方式,具有操作方便、尺寸小巧輕便、發射噪音小、射擊準確等優點,備受義大利黑幫的青睞,一度成為他們的標配!

蠍式從定型開始至80年代初期,大約生產了20多萬把,從捷克軍隊本身到全歐洲,甚至非洲一些軍閥也有裝備,像AK一樣方便耐用的性能直到現在也在武裝分子間大行其道,我國一些邊防軍區也有少量蠍式的庫存。蠍式的設計本意是給員警和民用人員,提供一種重量更輕但比普通手槍更加可靠的自衛武器,充分考慮了這些使用人士,對槍械功能把握不足的特點—零件很少,整槍基本為一體,還具有半自動、三發點放和全自動這三種發射模式,採用擊錘回轉式擊發方式,並採用閉鎖式槍機,以確保射擊精度。通常射速為9/s,可靠射程約為200m。

蠍式的主要特點是聚合物製造的槍托,其槍托既能夠向槍身右側折疊,也能夠通過伸縮以調節長度。槍托的外觀形狀參考了蠍子的尾巴,能夠讓使用者抵肩射擊。

以大拇指按下槍托左側前部的半圓形按鈕即可將槍托折疊。同時,人機工程學設計也非常完善,充分考慮到了使用者需要單手/左手操作,握把使用了特殊防滑紋可以防止脫手,還在護木左右兩側和底部都整合了MIL-STD-1913戰術導軌,以便安裝各種型號的戰術燈、雷射瞄準器和/或前握把。

七八十年代東歐社會動盪,前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犯罪率劇增,這把衝鋒槍為該國的治安立下了汗馬功勞,員警和民兵部隊在使用時無不對其讚賞有加。1982年,捷克斯洛伐克員警統一置換蘇聯的9mm手槍彈,促使老蠍式被重新設計發射尺寸較大和威力較大的彈藥,並定型為SA Vz.82,這不是蠍式衝鋒槍的第一個改進型,實際上,軍迷一般稱蠍式衝鋒槍為一個槍族的起點。包含各種由蠍式衍生的衝鋒槍族,主要包含前南斯拉夫的M84、雄鷹cn600防暴槍和捷克evo3民用型,還包含一些直接由蠍式改進的其他口徑的NOTA形,可謂是很大的槍族了。

二戰最便宜衝鋒槍——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的結構非常簡單,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組成的:槍管是圓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圓的,槍托也是圓的,槍機拉柄也是小圓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傑作”。司登也有很多優點,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頗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於迅速大量生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保守自大的英國官方對衝鋒槍並不感興趣,所以英國陸軍斷然拒絕了採用衝鋒槍。二戰初期,英聯邦軍隊沒有裝備制式衝鋒槍,面對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在單兵火力上明顯占下風。1940年,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援助給英國大量“湯姆森”式衝鋒槍。儘管這種美國衝鋒槍精度高、性能優良,但其造價昂貴,有限的數量難以滿足英國的需要,而且其使用的11.43毫米口徑彈藥必須從美國進口,這給後勤補給帶來了很大壓力。

1940年,英國在法國的遠征軍由敦克爾克大撤退,儘管撤退成功了,但是大量武器都被士兵扔在了海灘上,於是防止德軍入侵英倫三島的議題提前浮上檯面了。當時,英國什麼樣的武器都缺。不僅由於在法國損失了一大批武器,戰時陸、空、海軍都擴編了,加之新成立了國民警衛軍,因此需要武器裝備,特別是輕便武器,其中自然包括奇缺的衝鋒槍。此時盟軍需要的是一種造價低廉、結構簡單、性能良好的衝鋒槍,以便在戰時能高速生產,而且被敵人俘獲後沒有太大的損失。為解燃眉之急,1941年初,英國在繳獲的德國MP40衝鋒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衝鋒槍。需求數量之大,時間之緊,可想向知。所以,司登衝鋒槍可以說是大戰逼出來的。

當時英國在一戰時期驕傲自大,不裝備衝鋒槍,於是在二戰時期碰到了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導致傷亡慘重,而且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價格昂貴,同時英軍從敦克爾克撤退後,很多武器都丟失了,英國軍隊極度缺乏武器,因此英軍在德國MP40衝鋒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衝鋒槍,也就是司登衝鋒槍,這就是司登衝鋒槍研發的背景。

司登衝鋒槍口徑為9MM 有效射程達到200米 彈容達到32發,每分鐘發射550-650發子彈,結構精簡,由47個零件組成,絕大多數元件是衝壓而成,只有槍機和槍管需要機床作業,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透過槍栓槽可以看見裡面的彈簧。

司登衝鋒槍研發時就有兩個目標,一是滿足最基本性能,而是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所以它的造價只有9美元,並且因為設計很急,所以有許多的誤差, 比如彈匣和供彈裝置照抄德國MP38,經常會卡殼;其次保險裝置很不可靠,稍微一碰就會走火,不少盟軍士兵還沒到達前線就被自己的衝鋒槍擊傷甚至斃命,因此有些軍隊規定拿斯登衝鋒槍都要走在前面,避免誤傷戰友。

那麼這款價格如此低廉的衝鋒槍性能到底如何呢?也許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句俗語在這裡就完全體現了出來。司登衝鋒槍模仿德國MP38的彈匣和供彈裝置,但是卻非常容易卡殼。除了這個之外,還特別的容易走火,保險裝置稍微碰一下就會走火,因此當年在二戰的時候,很多的盟軍士兵有兩種受傷或者是死亡的方法,第一種是被敵軍打死,第二種就是被司登衝鋒槍打傷或者打死,由此可見它是非常不可靠的。所以當年的很多部隊都要求攜帶司登衝鋒槍的士兵走在隊伍的前面,以免誤傷了自己的戰友,並且英國自己的軍隊深深的相信,這款槍只要在戰場上扔出去,絕對會自己走火殺傷敵人,後來就慢慢的成為了盟軍最痛恨的武器之一。

雖然造價低廉,結構簡單,但其實司登衝鋒槍的威力還是可以的,司登衝鋒槍備彈32發,重量不到6斤,能夠實現550發每分的射速以及200米的有效射程,在當年英聯邦沒有趁手的衝鋒槍的年代,這款槍在戰場上還是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的,雖然也曾被詬病,但無論如何,司登衝鋒槍龐大的數量和簡單的構造,使其依然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司登衝鋒槍擁有5個二戰之最:結構最簡單、做工最粗劣、造價最低廉、外形最醜陋、最受盟軍士兵痛恨,但是它容易製作,裝備了很多軍隊,所以依舊成為了二戰時期著名的衝鋒槍。

握把可以調節前後位置,以大大提升手指長度不同的使用者的人體工學。調節時只需要鬆開手槍握把上的固定螺釘,就可以將其前後移動,調節到位以後再用螺釘固定即可。手槍握把前後均有縱向防滑紋,而握把底部的加寬設計讓使用者能夠穩定地握持握把。

六十年代初期,不僅被捷克常規部隊、特種部隊以及員警部門大量採用(數量約21萬支),同時還熱銷蘇丹、肯亞、剛果、南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後來出口到義大利時,因其擁有三種發射方式,具有操作方便、尺寸小巧輕便、發射噪音小、射擊準確等優點,備受義大利黑幫的青睞,一度成為他們的標配!

蠍式從定型開始至80年代初期,大約生產了20多萬把,從捷克軍隊本身到全歐洲,甚至非洲一些軍閥也有裝備,像AK一樣方便耐用的性能直到現在也在武裝分子間大行其道,我國一些邊防軍區也有少量蠍式的庫存。蠍式的設計本意是給員警和民用人員,提供一種重量更輕但比普通手槍更加可靠的自衛武器,充分考慮了這些使用人士,對槍械功能把握不足的特點—零件很少,整槍基本為一體,還具有半自動、三發點放和全自動這三種發射模式,採用擊錘回轉式擊發方式,並採用閉鎖式槍機,以確保射擊精度。通常射速為9/s,可靠射程約為200m。

蠍式的主要特點是聚合物製造的槍托,其槍托既能夠向槍身右側折疊,也能夠通過伸縮以調節長度。槍托的外觀形狀參考了蠍子的尾巴,能夠讓使用者抵肩射擊。

以大拇指按下槍托左側前部的半圓形按鈕即可將槍托折疊。同時,人機工程學設計也非常完善,充分考慮到了使用者需要單手/左手操作,握把使用了特殊防滑紋可以防止脫手,還在護木左右兩側和底部都整合了MIL-STD-1913戰術導軌,以便安裝各種型號的戰術燈、雷射瞄準器和/或前握把。

七八十年代東歐社會動盪,前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犯罪率劇增,這把衝鋒槍為該國的治安立下了汗馬功勞,員警和民兵部隊在使用時無不對其讚賞有加。1982年,捷克斯洛伐克員警統一置換蘇聯的9mm手槍彈,促使老蠍式被重新設計發射尺寸較大和威力較大的彈藥,並定型為SA Vz.82,這不是蠍式衝鋒槍的第一個改進型,實際上,軍迷一般稱蠍式衝鋒槍為一個槍族的起點。包含各種由蠍式衍生的衝鋒槍族,主要包含前南斯拉夫的M84、雄鷹cn600防暴槍和捷克evo3民用型,還包含一些直接由蠍式改進的其他口徑的NOTA形,可謂是很大的槍族了。

二戰最便宜衝鋒槍——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的結構非常簡單,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組成的:槍管是圓的,那很自然,套筒也是圓的,槍托也是圓的,槍機拉柄也是小圓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傑作”。司登也有很多優點,首先,它是一支威力頗好的武器;其次是成本低;第三是便於迅速大量生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保守自大的英國官方對衝鋒槍並不感興趣,所以英國陸軍斷然拒絕了採用衝鋒槍。二戰初期,英聯邦軍隊沒有裝備制式衝鋒槍,面對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在單兵火力上明顯占下風。1940年,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援助給英國大量“湯姆森”式衝鋒槍。儘管這種美國衝鋒槍精度高、性能優良,但其造價昂貴,有限的數量難以滿足英國的需要,而且其使用的11.43毫米口徑彈藥必須從美國進口,這給後勤補給帶來了很大壓力。

1940年,英國在法國的遠征軍由敦克爾克大撤退,儘管撤退成功了,但是大量武器都被士兵扔在了海灘上,於是防止德軍入侵英倫三島的議題提前浮上檯面了。當時,英國什麼樣的武器都缺。不僅由於在法國損失了一大批武器,戰時陸、空、海軍都擴編了,加之新成立了國民警衛軍,因此需要武器裝備,特別是輕便武器,其中自然包括奇缺的衝鋒槍。此時盟軍需要的是一種造價低廉、結構簡單、性能良好的衝鋒槍,以便在戰時能高速生產,而且被敵人俘獲後沒有太大的損失。為解燃眉之急,1941年初,英國在繳獲的德國MP40衝鋒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衝鋒槍。需求數量之大,時間之緊,可想向知。所以,司登衝鋒槍可以說是大戰逼出來的。

當時英國在一戰時期驕傲自大,不裝備衝鋒槍,於是在二戰時期碰到了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導致傷亡慘重,而且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價格昂貴,同時英軍從敦克爾克撤退後,很多武器都丟失了,英國軍隊極度缺乏武器,因此英軍在德國MP40衝鋒槍的基礎上研製出一種新式衝鋒槍,也就是司登衝鋒槍,這就是司登衝鋒槍研發的背景。

司登衝鋒槍口徑為9MM 有效射程達到200米 彈容達到32發,每分鐘發射550-650發子彈,結構精簡,由47個零件組成,絕大多數元件是衝壓而成,只有槍機和槍管需要機床作業,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透過槍栓槽可以看見裡面的彈簧。

司登衝鋒槍研發時就有兩個目標,一是滿足最基本性能,而是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所以它的造價只有9美元,並且因為設計很急,所以有許多的誤差, 比如彈匣和供彈裝置照抄德國MP38,經常會卡殼;其次保險裝置很不可靠,稍微一碰就會走火,不少盟軍士兵還沒到達前線就被自己的衝鋒槍擊傷甚至斃命,因此有些軍隊規定拿斯登衝鋒槍都要走在前面,避免誤傷戰友。

那麼這款價格如此低廉的衝鋒槍性能到底如何呢?也許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句俗語在這裡就完全體現了出來。司登衝鋒槍模仿德國MP38的彈匣和供彈裝置,但是卻非常容易卡殼。除了這個之外,還特別的容易走火,保險裝置稍微碰一下就會走火,因此當年在二戰的時候,很多的盟軍士兵有兩種受傷或者是死亡的方法,第一種是被敵軍打死,第二種就是被司登衝鋒槍打傷或者打死,由此可見它是非常不可靠的。所以當年的很多部隊都要求攜帶司登衝鋒槍的士兵走在隊伍的前面,以免誤傷了自己的戰友,並且英國自己的軍隊深深的相信,這款槍只要在戰場上扔出去,絕對會自己走火殺傷敵人,後來就慢慢的成為了盟軍最痛恨的武器之一。

雖然造價低廉,結構簡單,但其實司登衝鋒槍的威力還是可以的,司登衝鋒槍備彈32發,重量不到6斤,能夠實現550發每分的射速以及200米的有效射程,在當年英聯邦沒有趁手的衝鋒槍的年代,這款槍在戰場上還是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的,雖然也曾被詬病,但無論如何,司登衝鋒槍龐大的數量和簡單的構造,使其依然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司登衝鋒槍擁有5個二戰之最:結構最簡單、做工最粗劣、造價最低廉、外形最醜陋、最受盟軍士兵痛恨,但是它容易製作,裝備了很多軍隊,所以依舊成為了二戰時期著名的衝鋒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