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市選派第一書記精准幫扶低收入村和低收入農戶

第一書記郭弘波入村之初, 並不受村民認可。 他結合本村盛產西瓜的特色, 加大宣傳、打造品牌, 打開了西瓜銷路, 提高了村民收入, 也贏得了民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 在全國範圍打響了脫貧攻堅戰。

北京作為首都, 雖然沒有貧困人口, 但有234個低收入村和117個發展落後村, 在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 這些地區的群眾也不能掉隊。

2015年起, 市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緊貼農村需求選人:黨政部門幹部派駐軟弱渙散村,

經濟部門幹部派駐低收入村, 政法部門幹部派駐矛盾問題多發村, 涉農科技部門幹部派駐產業落後村。

目前, 623名優秀幹部到涉農地區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 其中, 第一批選派的407名第一書記任滿2年。 第一書記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第一責任”、提高鄉村治理能力作為“第一保障”, 成了村子的領頭雁, 村民的知心人, 基層黨組織的“主心骨”。

在派駐第一書記的幾百個村莊裡, 一個個“破繭成蝶”的故事正在發生。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

郭弘波剛到大興區北臧村鎮北高各莊村任職時, 有些村民對他說, “郭書記, 不管你是從哪兒來的, 也不管你是第幾書記, 不給老百姓幹實事,

我們就不認你。 ”

郭弘波把村民的話記在心裡, 下決心一定要為老百姓幹實事。 他發現北高各莊村盛產的西瓜, 甘甜多汁, 銷路卻不好, 於是挨家挨戶走訪村民, 實地考察每一塊西瓜地, 將調研情況製成表格, 逐一分析想對策。

曾在市直機關工委負責宣傳工作的郭弘波敏銳地認識到, 西瓜不好賣是宣傳出了問題。 他憑藉工作經驗, 只用了很少的一部分資金, 就為村裡的西瓜建好了公眾帳號、設計好了品牌。

西瓜的銷路越來越好。 2017年, 瓜農增收20%。 看得見的實惠讓村民們為他豎起大拇指, “你是我們當之無愧的第一書記!”

在“北高西瓜”漸漸聞名京城的同時, 昌平區流村鎮北莊村種植園裡的百合也長勢喜人。 在第一書記李良的帶領下,

村民將散戶種植百合發展成為大棚專業種植, 並開拓了食用百合的文化體驗服務, 年收入也翻了一番。

現在, 百合產業成了村裡的支柱產業, 百合文化園也在設計中, 建成之後將為村民解決數十個就業崗位, 北莊村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寬。 村民親切地將李良稱為“百合”書記。

第一書記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兩年多來, 第一批選派的第一書記共協調資金9.8億元, 引進開發項目245個, 依託鄉鎮黨委、政府推動專案501個。 據市統計局有關資料顯示, 預計2017年全市低收入農戶收入超萬元。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第一責任”

第一書記擔當“第一責任”, 不僅要上接天線找專案、尋資金、惠民生,

還要下連地氣抓党建、強班子、聚人心。

海澱區西北旺鎮屯佃村第一書記鄭志明到村任職後, 發現村裡經濟基礎不差, 但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 於是白天挨家挨戶走訪調查, 晚上挑燈分析, 決定從基層組織建設入手, 打通全域工作。

從每月一天的“黨員活動日”交流學習, 到“1+1”黨組織結對共建, 屯佃村將“三會一課”制度落到實處。 鄭書記借助互聯網, 創建了“最美新屯佃”微信公眾平臺, 為黨員群眾交流學習、瞭解各方資訊搭建了平臺。 村“兩委”班子凝聚力逐步增強, 村裡的環境建設、煤改清潔能源、股份經濟合作社等工作相繼順利開展。

密雲區西田各莊鎮西莊戶村密雲水庫移民村, 由於建設施工項目、土地承包合同等歷史遺留問題,

成了有名的“上訪村”, 村黨組織軟弱渙散, 村民怨言多。 第一書記亓建強進村不到半年, 接訪人數就達2000多人次。

亓建強通過規範村“兩委”聯席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到先進村學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等, 激發村幹部和黨員群眾的活力, “現在班子就是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 有事相互商量, 已經形成了一股合力, 戰鬥力很強。 ”

不少鄉鎮黨委書記說, 第一書記突出的貢獻, 就是把村班子建好了, 把黨員幹部帶強了, 把制度規範立起來了。 兩年來, 第一批選派的第一書記協助村黨組織制定新制度470項, 修訂完善各項制度697項, 實施黨建項目334個, 指導發展黨員340名, 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712名, 講黨課886次, 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930次, 幫助新建改建活動場所856處。

提高鄉村治理能力為“第一保障”

“做第一書記的工作,不僅要幫助村民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通州區漷縣鎮漷縣村的第一書記馬興把村民的文化生活作為工作切入點。

他發現村民除了閑著的時候去看電視,沒有什麼文化活動,便利用“娘家”市科研院的優勢,協同通州區科委和漷縣鎮政府,為漷縣村投資建設了科普體驗廳、互動體驗區、多媒體畫廊和科普書吧,將趣味性與科普性合二為一。他還利用派駐單位優勢,組織村裡的孩子們免費參觀自然博物館、天文館,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從此,漷縣村的文化秧苗開始茁壯成長,村委會每週組織書畫交流日,村民還自發組織小車會表演,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第一書記把提高鄉村治理能力作為“第一保障”,給派駐村帶來了一股新風尚,對派駐村的改變像清風細雨,潤物無聲,松了貧窮的土,拔了落後的根。群眾普遍反映,村民的廣場舞跳起來了,秧歌扭起來了,嗩呐吹起來了,鑼鼓敲起來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莊的變化就是最好的成績單,村民的口碑就是業績的豐碑,一批批像郭弘波、李良、鄭志明、亓建強、馬興這樣的第一書記紮根農村一線,主動作為,真抓實幹,將真情和智慧灑向農村,信得過,靠得住、不辱使命。

目前,第三批第一書記選派工作正在進行中。市委明確提出,要持續開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精准幫扶低收入村和低收入農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區各級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把幫扶工作責任落到實處,確保“第一書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

幫助新建改建活動場所856處。

提高鄉村治理能力為“第一保障”

“做第一書記的工作,不僅要幫助村民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通州區漷縣鎮漷縣村的第一書記馬興把村民的文化生活作為工作切入點。

他發現村民除了閑著的時候去看電視,沒有什麼文化活動,便利用“娘家”市科研院的優勢,協同通州區科委和漷縣鎮政府,為漷縣村投資建設了科普體驗廳、互動體驗區、多媒體畫廊和科普書吧,將趣味性與科普性合二為一。他還利用派駐單位優勢,組織村裡的孩子們免費參觀自然博物館、天文館,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從此,漷縣村的文化秧苗開始茁壯成長,村委會每週組織書畫交流日,村民還自發組織小車會表演,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第一書記把提高鄉村治理能力作為“第一保障”,給派駐村帶來了一股新風尚,對派駐村的改變像清風細雨,潤物無聲,松了貧窮的土,拔了落後的根。群眾普遍反映,村民的廣場舞跳起來了,秧歌扭起來了,嗩呐吹起來了,鑼鼓敲起來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莊的變化就是最好的成績單,村民的口碑就是業績的豐碑,一批批像郭弘波、李良、鄭志明、亓建強、馬興這樣的第一書記紮根農村一線,主動作為,真抓實幹,將真情和智慧灑向農村,信得過,靠得住、不辱使命。

目前,第三批第一書記選派工作正在進行中。市委明確提出,要持續開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精准幫扶低收入村和低收入農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區各級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把幫扶工作責任落到實處,確保“第一書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