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都說做佛系父母real難 其實在這些時候我們不必為了孩子衝破佛系

12月, 眼看著一大波總結輝煌與榮耀的榜單正在趕來的路上, 萬萬沒想到, 朋友圈突然被畫風完全不同的“佛系”一詞刷屏了, 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有些懵圈兒:佛系是神馬?

佛系其實與宗教無關, 網友用它來表達一種“有也行, 沒有也行, 不爭不搶, 不求輸贏的心態”。 舉幾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佛系乘客:司機到門口也行, 自己走兩步也行;

佛系好友:在朋友圈隨緣點贊, 都是愛的鼓勵;

佛系購物:雙11, 搶到了也行, 搶不到也行。

感受到了嗎?佛系就是一種“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生活心態, 生活中一切過不去的坎兒解不開的結, 遇上佛系心態, 天邊就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

於是乎, “佛系父母”應運而生。 傳說中的佛系父母是指見識過各種糟心情況, 修煉成冷靜、淡定、平和心態的父母, 面對任何狀況都泰然處之。 網友通過對話總結了普通父母與佛系父母的不同——

婆婆:你孩子生病了!燒到40度了!

普通父母:怎麼會這樣!!!我馬上請假回來!!!

佛系媽媽:知道了。

孩子爸爸:明天公司加班, 我沒時間陪你們去遊樂場了, 你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去吧!

普通孩子媽媽:你怎麼能這樣!太過分了, 嚶嚶嚶。

佛系媽媽:哦。

孩子不吃飯。

普通媽媽:不吃飯長不高哦, 你看媽媽給你做了你最喜歡吃的肉肉, 你嘗一口很香很好吃的。 來, 吃一口哦, 媽媽愛你……

佛系媽媽:不吃?請滾。

不知道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這樣的佛系父母?我的朋友們在看完佛系父母的標準後紛紛表示這太難了, 根本做不到, 每天都有太多事情讓父母無法淡定, 分分鐘會為孩子衝破佛系的節奏!可回頭想一想, 在某些時刻, 我們可以嘗試做一回佛系父母, 對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孩子們與夥伴發生爭執時

都說護子心切。 當孩子哭著回來告訴你他被小夥伴欺負時, 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叫囂, 亟不可待地要衝出去看看誰欺負了自己寶貝!

這個時候, 不妨試著做一回佛系父母,

帶著溫和的目光:“哦?發生了什麼?”聽孩子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解一遍, 再淡定地問他:“你打算怎麼做?”不必太過驚慌, 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無可避免, 只要不是非常惡性的事件, 不妨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 凡事都要替孩子出頭的父母太累, 孩子也會永遠缺席“解決衝突”這堂人生必修課。

當孩子有能力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一種感受, 自己獨居的時候一秒變能幹, 下得了廚、打掃得了衛生, 家裡被收拾得僅僅有條。 可當自己和父母住在一起後, 就一秒變懶惰, 每次要做什麼事時, 父母就沖出來說:“你不會, 我來!”於是乾脆不做了, 落個清淨。

相比之下, 不妨做個佛系父母。 孩子要自己吃飯, 那就吃吧;孩子要自己收拾玩具, 那就開始吧;孩子要和小夥伴出去玩, 那就去吧!別把“我來做行了”、“我來幫你吧!”“我擔心你!”掛在嘴邊, 你要做的是在日常中教會孩子GET獨立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 而不是通過一味的付出和愛把他捆綁在身邊。

當孩子擁有自己的愛好時

“媽媽,我喜歡學跆拳道。”

“不行,女孩子家家要溫柔,學鋼琴好。”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孩子確認自己喜歡某件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回歸佛系心態:這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難道他都沒有權利決定自己喜歡什麼嗎?這麼一想,你還有什麼不支持他的理由呢?

在興趣愛好這件事情上,孩子需要的往往都不是建議,而是鼓勵和支持。

這樣看來,佛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對“度”的最佳把握,亦是給孩子足夠空間的智慧。

當孩子擁有自己的愛好時

“媽媽,我喜歡學跆拳道。”

“不行,女孩子家家要溫柔,學鋼琴好。”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孩子確認自己喜歡某件事情時,不妨讓自己回歸佛系心態:這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難道他都沒有權利決定自己喜歡什麼嗎?這麼一想,你還有什麼不支持他的理由呢?

在興趣愛好這件事情上,孩子需要的往往都不是建議,而是鼓勵和支持。

這樣看來,佛系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對“度”的最佳把握,亦是給孩子足夠空間的智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