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海內外學者漳州共話“閩南文化傳承與城市建設”

閩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發言。 葉秋雲 攝

中新網福州4月9日電 (葉秋雲)“漳州高新區建設與閩南文化暨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2017年學術年會”9日在福建漳州落幕。

來自馬來西亞和福建省內的專家學者及企業家近150人參會, 為漳州高新區建設發展與閩南文化交融建言獻策。

漳州市地處“閩南金三角”, 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漳州市主城區跨江南擴區域, 2013年12月20日, 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也是漳州打造“海絲重要節點城市和先行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四大經濟增長極之一。

是次學術年會上,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漳州高新區建設與閩南文化”、“閩南文化生態保護”、“閩南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傳播”、“閩南文化的內涵與形式”等內容展開深入交流。

馬來西亞道理學院院長王琛發發言。 葉秋雲 攝

馬來西亞道理書院院長王琛發表示, 閩南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創造性, 所以才能在南洋落地生根。 漳州高新區的建設, 可在發揮閩南傳統文化的同時, 融入現代元素, 既拓寬城市的視野, 又可加深城市的文化底蘊。

漳州市高新區党工委書記陳躍鴻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 獲批“國家級”高新區以來, 漳州高新區積極推動轄區建設發展與閩南文化相融合, 區內七首岩文化公園便是由臺北101大廈的設計團隊協助設計。

漳州是“海絲重要節點城市”, 依城、依山、依港而建的城市特徵, 使得漳州高新區轄區範圍內至今還遺存了很多“海絲”遺跡, 如田中央村的港澳舊碼頭等。 “目前正在規劃的田中央村就是將‘海絲’遺存與花卉相結合”, 陳躍鴻表示, 希望通過對遺跡的發掘、保存、維護, 賦予新的內涵, 將文化和生態交融, 打造成富美鄉村、一個花卉小鎮。

閩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表示, 研究會將以閩南文化為媒介,

推進研究會與海外學術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將通過繼續深入開展學術研討, 組織開展專題調研, 撰寫閩南文化通識讀本, 協助編撰《閩南文化研究年鑒》等來為閩南生態文化保護區的建設獻謀獻策。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