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青年為啥要過耶誕節?因為他們也在這天出生!

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 為慶祝耶穌誕生而設立。 那麼, 如果你對宗教沒有興趣, 是不是就沒有理由慶祝這一天了呢?當然不是。 12月25日誕生的“大神”可不只有耶穌他老人家, 有好幾位科學領域的聖賢也在這一天過生日。 這個耶誕節, 讓我們來瞧一瞧他們都是誰, 講一講他們身上發生過的傳奇故事。

①電子顯微鏡之父魯卡斯:沒有專利的諾獎發明家

恩斯特·奧古斯特·弗裡德里希·魯斯卡(德國物理學家)

生日:1906年12月25日

成就:發明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的重要性毋庸贅言。 這是現代科學的一隻神眼, 它突破了光學顯微鏡百倍/千倍級的放大倍數, 為人們呈現了放大百萬倍的微觀世界, 讓諸多猜測得以“眼見為實”。 這只神眼的開啟者就是德國物理學家厄内斯特·魯卡斯(Ernst Ruska)。 魯卡斯從本科時期開始研究電子顯微鏡的原理。 他和科研夥伴馬克思·克諾爾一同奮鬥多年,

期間經歷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終於在1931年製作出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

然而, 這項發明卻成了別人的搖錢樹, 曾經幫助他們走出財務危機的西門子公司有一位工程師搶先註冊了專利。 不過, 科學界並沒有忘記真正的智者。 1986年, 魯卡斯以電子顯微鏡發明者的身份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也定然會以這一身份被科學史銘記。 這是拿不走的光榮, 也是一個科學家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圖:魯卡斯1933年製作的電子顯微鏡

白光穿過棱鏡會變成彩虹, 彩虹絢麗的顏色裡藏著光的故事。 而這還僅僅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光, 在可見光範圍之外, 還有很多不同類型, 不同特點的光。 將這些光列隊整理, 一一破解他們的秘密, 這就是光譜學要做的事情。 我們現在要介紹的, 就是第一位光之解密者, 他叫格哈德·赫茨伯格(Gerhard Herzberg)

同為德國科學家, 赫茨伯格遠沒有魯卡斯幸運。 後者出生在一個科學氣氛濃郁的中產家庭, 前者卻年少喪父, 處境困難。 在青年時期, 赫茨伯格原本立志成為天文學家。

他曾向漢堡天文臺遞交申請, 卻遭到拒絕。 令人感到辛酸的是, 天文臺拒絕他並不是因為不看好他的才能和潛力, 而是因為不相信一個寒門學子能夠在相當燒錢的天文科研領域幹下去。 最終, 赫茨伯格選擇了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化學系, 因為他在這裡讀書可以得到獎學金。 陰差陽錯, 他從這裡出發, 一步步進入了光譜學這個化學和物理的交叉領域, 並且成就了一番偉大的科學事業。 天文領域少了一個熱血青年, 化學領域卻多了一個睿智先師。

左圖:與赫茨伯格失之交臂的天文臺;右圖:赫茨伯格的母校

②第一個逮住流感病毒的科學家:瘋狂的肖普

理查·肖普(美國傳染病學家)

生日:1901年12月25日

成就:發現流感病毒。

即便是在現代, 流感也是一種不能小看的傳染病。 事實上, 由流感主導的大瘟疫曾經在人類歷史上陰魂不散一百年多年。 在1918~1919年間, 流感奪取了兩千萬人的生命。 在束手無策的年代, 人們急需瞭解流感, 否則無法找到真正可靠的對策。 美國科學家理查·肖普(Richard Shope)接受了這一重任, 他首先分離出了豬身上的A型流感病毒,他的同事們使用他的方法,又在人身上找到了同樣的病毒。

在疾病研究的歷史上,科學家以身試毒並不是個例。2005年的諾獎得主馬歇爾就曾為了科學研究而服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過,肖普顯然是更瘋狂的那一個,因為在他所處的年代,醫學還很不發達,染上傳染病以後會怎樣,基本上只能看你的命數硬不硬。在研究一種通過蚊蟲叮咬傳染的可怕病毒時,肖普為了驗證分離出的物質到底是不是病毒,曾經故意讓自己感染。很幸運,肖普最後痊癒,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在當時,這幾乎是奇跡。

顯微鏡下的A型流感病毒

③陽光維生素的揭秘者溫道斯:諾獎接力棒

阿道夫·溫道斯(德國化學家斯)

生日:1959年12月25日

成就:揭示維生素D3、陽光和補鈣之間的關係

你知道如何科學補鈣嗎?單一地補鈣是不行的。為了促進鈣的吸收,你還需要維生素D3,也就是膽鈣化醇。維生素D3主要由人體自己製造,而這個製造的過程是需要陽光的。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這差不多算是一條養生常識了。但是幾十年前,人們對此還是一頭霧水。鈣是人體支架的磚瓦,缺乏對鈣的瞭解,很多人的體質以及生活品質會受到嚴重影響。

德國科學家阿道夫·溫道斯(Adolf Windaus)是最先讓人們瞭解維生素D3、陽光和人體鈣代謝關係的科學家。這一發現讓他獲得了192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溫道斯出生在柏林,最早因為赫爾曼·費舍爾(Hermann Emil Fischer)的化學課而“入坑”。有趣的是,這位費舍爾本人就是一位元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而溫道斯日後的愛徒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也得了諾貝爾獎。

左圖:溫道斯的啟蒙老師,19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舍爾;

右圖:溫道斯的得意門生,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特南特

④資訊科學探路者查普:用飯鍋完成資訊編碼的人

克勞迪·查普(法國發明家)

生日:1763年12月25日

成就:電報方案的最早提出者和實踐者

在智慧手機人手一部的現代,電報是個老古董。然而,從科學史的角度看,電報顯然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是最早讓普通人脫離飛鴿和快馬的遠距離通信手段。為了讓資訊高效傳送,電報將人類的自然語言編碼成了不易丟失的簡單符號。任設備更新,技術發展,編碼一直都是資訊科學的一大關鍵。電報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以一種全新的思路向人們打開了新科學的大門。

作為一個嘗試者,最早提出和實踐電報方案的法國科學家克勞迪·查普(Claude Chappe)也在資訊科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查普最早的電報系統中,傳遞資訊靠的居然是狠狠敲擊飯鍋發出的聲音。從這個簡陋的系統起步,查普的電報至少經過了兩次重要升級。他最終的設計可以讓資訊跨越將近200公里,從巴黎傳遞到里爾。就這樣,起步時看起來完全不靠譜的東西,最終讓法國擁有了歐洲第一個電報網路,也為後來的資訊科學大家提供了無限靈感。

查普設計的電報台

⑤人人都知道的牛頓

以撒·牛頓(英國科學家)

生日:1727年12月25日

成就:近代物理學奠基人

以撒·牛頓,大名一出,如雷貫耳。牛頓是科學領域的一位巨星。他的成就橫跨數學、物理等多個領域。他用三條定律為力學領域撐起了基礎,用一個種引力讓人類觸摸了宇宙萬物的奧義。他做過皇家學會的會長,也當過皇家鑄幣廠廠長。他出生在小村莊,長眠在西敏寺,享受國葬待遇,還有全世界科學家的敬仰和追思。

同時,牛頓也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位科學家。牛頓被蘋果砸到,卻受到啟發進而總結了萬有引力的——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了。甚至有人說,三個蘋果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一個是亞當吃下的禁果,一個是喬幫主的蘋果品牌,還有一個就是砸在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不過,大家如此熟悉的科學家也背負著一則“冷知識”:根據目前的史料,牛頓是第一個在耶誕節出生的科學家。

劍橋三一學院的蘋果樹,這棵樹的種子就來自那棵啟發了牛頓的蘋果樹。

---------------------------------------------------------

備註:本文所有圖片來自維琪百科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訪問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他首先分離出了豬身上的A型流感病毒,他的同事們使用他的方法,又在人身上找到了同樣的病毒。

在疾病研究的歷史上,科學家以身試毒並不是個例。2005年的諾獎得主馬歇爾就曾為了科學研究而服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過,肖普顯然是更瘋狂的那一個,因為在他所處的年代,醫學還很不發達,染上傳染病以後會怎樣,基本上只能看你的命數硬不硬。在研究一種通過蚊蟲叮咬傳染的可怕病毒時,肖普為了驗證分離出的物質到底是不是病毒,曾經故意讓自己感染。很幸運,肖普最後痊癒,而且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在當時,這幾乎是奇跡。

顯微鏡下的A型流感病毒

③陽光維生素的揭秘者溫道斯:諾獎接力棒

阿道夫·溫道斯(德國化學家斯)

生日:1959年12月25日

成就:揭示維生素D3、陽光和補鈣之間的關係

你知道如何科學補鈣嗎?單一地補鈣是不行的。為了促進鈣的吸收,你還需要維生素D3,也就是膽鈣化醇。維生素D3主要由人體自己製造,而這個製造的過程是需要陽光的。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這差不多算是一條養生常識了。但是幾十年前,人們對此還是一頭霧水。鈣是人體支架的磚瓦,缺乏對鈣的瞭解,很多人的體質以及生活品質會受到嚴重影響。

德國科學家阿道夫·溫道斯(Adolf Windaus)是最先讓人們瞭解維生素D3、陽光和人體鈣代謝關係的科學家。這一發現讓他獲得了192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溫道斯出生在柏林,最早因為赫爾曼·費舍爾(Hermann Emil Fischer)的化學課而“入坑”。有趣的是,這位費舍爾本人就是一位元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而溫道斯日後的愛徒阿道夫·布特南特(Adolf Butenandt)也得了諾貝爾獎。

左圖:溫道斯的啟蒙老師,19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舍爾;

右圖:溫道斯的得意門生,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特南特

④資訊科學探路者查普:用飯鍋完成資訊編碼的人

克勞迪·查普(法國發明家)

生日:1763年12月25日

成就:電報方案的最早提出者和實踐者

在智慧手機人手一部的現代,電報是個老古董。然而,從科學史的角度看,電報顯然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這是最早讓普通人脫離飛鴿和快馬的遠距離通信手段。為了讓資訊高效傳送,電報將人類的自然語言編碼成了不易丟失的簡單符號。任設備更新,技術發展,編碼一直都是資訊科學的一大關鍵。電報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以一種全新的思路向人們打開了新科學的大門。

作為一個嘗試者,最早提出和實踐電報方案的法國科學家克勞迪·查普(Claude Chappe)也在資訊科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查普最早的電報系統中,傳遞資訊靠的居然是狠狠敲擊飯鍋發出的聲音。從這個簡陋的系統起步,查普的電報至少經過了兩次重要升級。他最終的設計可以讓資訊跨越將近200公里,從巴黎傳遞到里爾。就這樣,起步時看起來完全不靠譜的東西,最終讓法國擁有了歐洲第一個電報網路,也為後來的資訊科學大家提供了無限靈感。

查普設計的電報台

⑤人人都知道的牛頓

以撒·牛頓(英國科學家)

生日:1727年12月25日

成就:近代物理學奠基人

以撒·牛頓,大名一出,如雷貫耳。牛頓是科學領域的一位巨星。他的成就橫跨數學、物理等多個領域。他用三條定律為力學領域撐起了基礎,用一個種引力讓人類觸摸了宇宙萬物的奧義。他做過皇家學會的會長,也當過皇家鑄幣廠廠長。他出生在小村莊,長眠在西敏寺,享受國葬待遇,還有全世界科學家的敬仰和追思。

同時,牛頓也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位科學家。牛頓被蘋果砸到,卻受到啟發進而總結了萬有引力的——這個故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了。甚至有人說,三個蘋果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一個是亞當吃下的禁果,一個是喬幫主的蘋果品牌,還有一個就是砸在牛頓腦袋上的蘋果。不過,大家如此熟悉的科學家也背負著一則“冷知識”:根據目前的史料,牛頓是第一個在耶誕節出生的科學家。

劍橋三一學院的蘋果樹,這棵樹的種子就來自那棵啟發了牛頓的蘋果樹。

---------------------------------------------------------

備註:本文所有圖片來自維琪百科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訪問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