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者活動招募|這個臺灣男人用三十年種了三十萬棵樹……(12.26上海分享會)

做一件事並不難, 難的是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 難的是堅持了三十年, 且還在繼續;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 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明天(12.26)晚上7點, 邀請 “樂活福利會員” 後臺留言姓名+電話+賴桑活動報名, 並現場出示您的會員卡頁面, 一起來赴這場和種樹相關的約定。

來, 先掃描二維碼

綁定成為 “樂活福利會員” ,

即送3000積分!

更多福利、活動資訊請多關注公號資訊

賴桑, 他在臺灣大雪山這一隅, 買下十座山頭, 共一百多甲土地(注:“甲”為臺灣地區土地面積計算單位 1 甲≈ 0.97 公頃)

肖楠、紅檜、牛樟、櫸木、五葉松、扁柏、紅豆杉……這些樹的名字自帶草木馨香, 仿佛僅僅念一遍就能感受到山上清冽的水汽和潮濕的陰涼。

從未想過放棄

賴桑, 三十年, 三十萬棵樹

______

賴桑, 原名賴倍元, 哪怕只是這樣靜靜的看著樹林對他都是極大的滿足

法國作家讓 · 喬諾的短篇《種樹的男人》, 觸動了很多人心底的柔軟, 一個為了種樹而種樹的老人, 僅憑一人之力展示了人類的匠心之力。 這樣的故事在如今的功利社會中總是那麼遙不可及, 然而在臺灣, “種樹的男人” 真的存在。

賴桑今年六十歲了, 頭髮花白, 中等身高, 身材精瘦但肌肉很結實, 可以看得出來是長年做體力勞動的體型。 距離他種下第一棵樹, 已經過去三十年了

原本以為, 能在山上半隱居種樹三十年的人, 應該是沉默寡言, 甚至有些孤僻的, 事實並非如此。

初次見面時, 人們會先注意他的眼睛, 大而有神的眼睛直勾勾看進對方的心思裡;當笑起來的時候,

露出兩排牙齒及深深的法令紋, 仿佛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笑, 讓人不由自主也跟著開心起來。

時間在見證

他照顧了臺灣的未來

______

臺灣大雪山的夕陽

臺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8.5%, 臺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

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 樹木種類近4000種, 其中尤以臺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 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 樟腦和樟油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0%。

臺灣人對自然有一種獨一無二的依賴與羈絆, 在很多臺灣人眼中, 自然和人之間是切實的血脈關係, 是滲透到煙火生活每個角落的日常。

這也是很多島嶼城市和國家都有的類似心理, 因四面環海, 吃穿用度都與島嶼生態緊密聯繫。

從無到有,從一到萬,跟隨著賴桑的腳步,看愚公何以移山,聚沙何以成塔。50萬棵樹的目標已經完成了3/5,奇跡不過是恒久的堅持和始終不變的初心

跟經濟作物果樹不同,這些臺灣原生樹種,每一種樹的生長年限都是百年千年;每一棵,也都是神級的良材。而神木是臺灣特有珍貴古老的樹種,學名叫 “紅檜”,屬松柏科。

種樹,這條路

甘心,吾家有樹初長成

______

支撐他堅持的,正是所預見的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回報

在浩渺的自然面前,賴桑以一人之力,補救人類的罪過,像一個單槍匹馬卻要力挽狂瀾的勇士,一路無數坎坷荊棘,到了賴桑口中,不過輕描淡寫一句:“種樹,是挖洞而已!”

個中艱辛,冷暖自知,只是與這無邊的濃蔭相比,淚汗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片森林裡,已可聽到千百種大自然的聲音

他所做的是一個有目標、有規劃、有執行的宏大事業。幾十年下來,賴桑在種樹事業上得投入已經有二十億新臺幣(約四億人民幣),收穫的是三十萬臺灣珍稀樹種,是荒山變成伽藍地,是曾今離散的親情用更加緊密的方式聯結在一起。

由於這片山坡多是容易崩壞的葉岩,大部分的樹都紮根在六十度以上的陡坡,穿透岩石,緊緊抓著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樹,將來都是根系粗大、抓地涵水力一等一的良木;每一棵,都會成為野生動物們的家。

“ 不砍、不賣、不傳子孫,將財產永存大自然,無林不成山,山有生機,人才能安居。” 賴桑說。這亦是他做這事業的初心與姿態。

他所謂的擁有大歡喜,是生活的簡樸帶來的精神富足;而山林回饋給他的,是新鮮氧氣和生命活力,是大地上永遠留下的印記。

“ 種樹的男人”

《賴桑的千年之約》分享會

______

《LOHAS樂活》邀您共赴

賴桑綠色、未來之約

地址:衡山·和集(徐匯區衡山路880號 Dr.White 3F)

主持:許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

嘉賓介紹

顧西瓜:《LOHAS樂活》編輯主任,多年來關注健康、科學而不失趣味的可持續生活方式。

朱惠雯:中日公益夥伴秘書長、東亞地球市民村策劃人。2001年赴日留學,隨後長期從事和環境保護、社會創新有關的工作,2010年,與李妍焱一起創立中日公益夥伴。現居東京。

王凱:上海根與芽百萬植樹計畫地區事務主管,2012年加入上海根與芽並負責百萬植樹計畫在內蒙古及寧夏的相關協調工作。“農業資源與環境” 專業出身的王凱為專案的生態恢復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張玲玲:環保公益機構寶貝愛藍天創始人、阿拉善SEE基金會2016年度創綠家。

杜晗:上海九久讀書人 編輯

主持人許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編輯

在上海,也有一批公益者在做同一件事,這就是始於2007年的上海根與芽百萬植樹計畫。

該計畫致力於喚起大眾環保意識,號召個人參與行動,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專案通過在內蒙古通遼市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一方面,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參與抵禦全球氣候變化的機會;另一方面,項目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幫助當地居民從中獲益。

目前,專案已經擴展到寧夏靈武市。10年來,上海根與芽已種下200多萬棵樹,以實際行動給當地的自然環境帶來新氣象。

編後記

/

大樹與土地

因聯結而象徵著力量

這是生命最原始

最根基的力量

從無到有,從一到萬,跟隨著賴桑的腳步,看愚公何以移山,聚沙何以成塔。50萬棵樹的目標已經完成了3/5,奇跡不過是恒久的堅持和始終不變的初心

跟經濟作物果樹不同,這些臺灣原生樹種,每一種樹的生長年限都是百年千年;每一棵,也都是神級的良材。而神木是臺灣特有珍貴古老的樹種,學名叫 “紅檜”,屬松柏科。

種樹,這條路

甘心,吾家有樹初長成

______

支撐他堅持的,正是所預見的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回報

在浩渺的自然面前,賴桑以一人之力,補救人類的罪過,像一個單槍匹馬卻要力挽狂瀾的勇士,一路無數坎坷荊棘,到了賴桑口中,不過輕描淡寫一句:“種樹,是挖洞而已!”

個中艱辛,冷暖自知,只是與這無邊的濃蔭相比,淚汗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片森林裡,已可聽到千百種大自然的聲音

他所做的是一個有目標、有規劃、有執行的宏大事業。幾十年下來,賴桑在種樹事業上得投入已經有二十億新臺幣(約四億人民幣),收穫的是三十萬臺灣珍稀樹種,是荒山變成伽藍地,是曾今離散的親情用更加緊密的方式聯結在一起。

由於這片山坡多是容易崩壞的葉岩,大部分的樹都紮根在六十度以上的陡坡,穿透岩石,緊緊抓著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樹,將來都是根系粗大、抓地涵水力一等一的良木;每一棵,都會成為野生動物們的家。

“ 不砍、不賣、不傳子孫,將財產永存大自然,無林不成山,山有生機,人才能安居。” 賴桑說。這亦是他做這事業的初心與姿態。

他所謂的擁有大歡喜,是生活的簡樸帶來的精神富足;而山林回饋給他的,是新鮮氧氣和生命活力,是大地上永遠留下的印記。

“ 種樹的男人”

《賴桑的千年之約》分享會

______

《LOHAS樂活》邀您共赴

賴桑綠色、未來之約

地址:衡山·和集(徐匯區衡山路880號 Dr.White 3F)

主持:許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

嘉賓介紹

顧西瓜:《LOHAS樂活》編輯主任,多年來關注健康、科學而不失趣味的可持續生活方式。

朱惠雯:中日公益夥伴秘書長、東亞地球市民村策劃人。2001年赴日留學,隨後長期從事和環境保護、社會創新有關的工作,2010年,與李妍焱一起創立中日公益夥伴。現居東京。

王凱:上海根與芽百萬植樹計畫地區事務主管,2012年加入上海根與芽並負責百萬植樹計畫在內蒙古及寧夏的相關協調工作。“農業資源與環境” 專業出身的王凱為專案的生態恢復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張玲玲:環保公益機構寶貝愛藍天創始人、阿拉善SEE基金會2016年度創綠家。

杜晗:上海九久讀書人 編輯

主持人許靜: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編輯

在上海,也有一批公益者在做同一件事,這就是始於2007年的上海根與芽百萬植樹計畫。

該計畫致力於喚起大眾環保意識,號召個人參與行動,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專案通過在內蒙古通遼市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一方面,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參與抵禦全球氣候變化的機會;另一方面,項目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幫助當地居民從中獲益。

目前,專案已經擴展到寧夏靈武市。10年來,上海根與芽已種下200多萬棵樹,以實際行動給當地的自然環境帶來新氣象。

編後記

/

大樹與土地

因聯結而象徵著力量

這是生命最原始

最根基的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