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國藩:讀書則可變其氣質

網路上流行一句話“主要看氣質”, 那麼氣質是什麼呢?馮友蘭先生認為一個人的“氣質”, 在過去, 又可稱之為“氣概”、“風度”、“氣度”。 用現代話語來說, 就是“人格”、“人格美”。 “氣質”主要是與自然環境以及遺傳相關, 是一種人格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質。 故而人們普遍認為, 氣質性情不像德性、智性那樣, 與知識學問有著密切的聯繫。 可以說氣質是無形的, 是“含而不漏”“隱而不顯”的人格內在魅力。

近人曾國藩在學問與性情的關係方面有一個獨特的思想, 就是肯定人的性情氣質與學問知識具有某種關聯。 他說“人之氣質, 由於天生, 很難改變, 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 古之精於相法者, 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依曾國藩所說, “氣質”也可在後天的成長中去培養和塑造, 曾國藩寫給兒子的家信說明了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情操和價值觀的道理。 這或許能給我們浮躁的現代人一些啟示。

我們中一些人也許都有一種改變自己習性的願望, 但總是難於達成, 而依然繼續按照原來的生活習慣思考和行事, 這並非是我們心裡不願意改進, 而是實在因為變化太難、也許在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之前, 我們就已經徹底放棄了, 相對於其他人來說, 我們也只不過是“五十步而笑百步”而已。

曾國藩的一生辦過很多大事, 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 連他的對手石達開也不得不佩服道:雖不以善戰名, 而能識拔賢將, 規劃精嚴, 無間可尋, 大帥如此, 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梁啟超:“豈惟近代, 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 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青年毛澤東在1917年寫給黎錦熙的信中談到“愚於近人。

獨服曾文正”。

再加上《曾國藩家書》對近代士人以至現代人家庭教育和個人修養方面的影響, 曾國藩可以稱得上是接近儒家最高境界“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讀書人。 但年輕時候的曾國藩並非完人, 在這些稱讚和榮譽之後, 是曾國藩不斷反省和自強的艱辛奮鬥之路。

讀書變換氣質

首先曾國藩的智力並不及中人, 他自己也常說“吾生平短於才”、“秉質愚柔”。 他說“余性魯鈍, 他人目下二三行, 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 他人頃刻立辦者, 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 ”這並不完全是謙詞。 湘鄉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 說是曾國藩在家讀書, 一篇短短的文章, 朗誦了多少遍還背不下來。 一個小偷本想等他睡了之後偷竊, 可是左等右等, 就是不見他睡。 小偷忍無可忍, 跳出來大叫:“這種笨腦袋, 還讀什麼書!”

這個笑話並非空穴來風, 曾氏一族的天資並不出色。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笨得出名, 一生考了17次秀才, 一直到43歲才勉強過關。 曾國藩的幾個兄弟雖然也都經歷過十年寒窗, 卻沒有一個達到舉人的功名。

曾國藩本人從14歲起參加縣試, 前後考了7次, 到23歲才考上秀才。 放到今天很多人, 或許會早就放棄讀書而選擇更有“前途”的事業了。

雖然曾國藩比較“愚拙”, 但曾國藩有自己的讀書心得。 他強調讀書要讀經典, 而且要熟讀, 沒有讀完一本書, 最好不要讀下一本書。他教導自己的子女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他還強調要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要“略作劄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

“慎獨”的工夫

就是這樣一個“笨拙”的曾國藩還有很多常人的毛病甚至喝花酒等不道德的行為。道光二十二年,曾國藩的朋友陳源袞新納了小妾,人稱貌若桃花。曾國藩心中豔羨不已,便登門一睹芳顏。到朋友家後,曾國藩先聊了點學問,接著就誇朋友豔福不淺。這還不算,曾國藩還要一睹芳顏,朋友心中萬般不願,但耐不住曾國藩強說,便將小妾喊了出來。曾國藩見了大贊其美貌,還說了些挑逗的話,令人很難堪。

回家後,曾國藩在《日記》中寫到:“猥褻大不敬。”後來,曾國藩又和其他朋友聊起調戲之事,因此和陳源袞鬧翻。回家他又在日記當中寫到:“真禽獸矣。”曾國藩通常夜深人靜的時候,用儒家“慎獨”的工夫對自己白天所思所做,進行反省和懺悔。雖然心有所“蕩漾”,但要時刻警醒自己,所以他在日記中記載道“不為聖賢,則為禽獸”。

雖然曾國藩比較“愚拙”,但曾國藩有自己的讀書心得。他強調讀書要讀經典,而且要熟讀,沒有讀完一本書,最好不要讀下一本書。他教導自己的子女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他還強調要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要“略作劄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

養生與為學並重

曾國藩年輕時候體質虛弱,又“心血積虧太過”,但後來他卻能在繁忙的軍旅生涯中保持精力旺盛,則與他注重治身養心有很大關係。他說:“凡沉屙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志帥氣,一曰以靜制動。人之疲憊不振,由於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強調要用“持志養氣”的方法要對抗生理的疾病,做到我強則病弱,否則是病強則我弱。

曾國藩養生治心之二法,是養生與為學並進。他提出“養生六事”,他說:“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勵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又說,“養生與為學,二者兼營並進,則志強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對我們現代人一得病就想著找名醫吃貴藥的治病心理是極好的警示。

曾國藩更注重“養生以治心為主,以不藥二字為准。”他追求的聖賢人格理想,一方面具有宋儒那種戒慎、恭敬的人格特質,另一方面又明顯具有剛勇、豪邁的氣質。所以曾國藩這樣一個愚笨又有著不良習性和體弱多病的“平庸之人”,之所以能夠做出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是肯定有其過人之處的。

最好不要讀下一本書。他教導自己的子女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他還強調要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要“略作劄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

“慎獨”的工夫

就是這樣一個“笨拙”的曾國藩還有很多常人的毛病甚至喝花酒等不道德的行為。道光二十二年,曾國藩的朋友陳源袞新納了小妾,人稱貌若桃花。曾國藩心中豔羨不已,便登門一睹芳顏。到朋友家後,曾國藩先聊了點學問,接著就誇朋友豔福不淺。這還不算,曾國藩還要一睹芳顏,朋友心中萬般不願,但耐不住曾國藩強說,便將小妾喊了出來。曾國藩見了大贊其美貌,還說了些挑逗的話,令人很難堪。

回家後,曾國藩在《日記》中寫到:“猥褻大不敬。”後來,曾國藩又和其他朋友聊起調戲之事,因此和陳源袞鬧翻。回家他又在日記當中寫到:“真禽獸矣。”曾國藩通常夜深人靜的時候,用儒家“慎獨”的工夫對自己白天所思所做,進行反省和懺悔。雖然心有所“蕩漾”,但要時刻警醒自己,所以他在日記中記載道“不為聖賢,則為禽獸”。

雖然曾國藩比較“愚拙”,但曾國藩有自己的讀書心得。他強調讀書要讀經典,而且要熟讀,沒有讀完一本書,最好不要讀下一本書。他教導自己的子女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他還強調要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要“略作劄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

養生與為學並重

曾國藩年輕時候體質虛弱,又“心血積虧太過”,但後來他卻能在繁忙的軍旅生涯中保持精力旺盛,則與他注重治身養心有很大關係。他說:“凡沉屙在身,而人力可以自為主持者,約有二端:一曰以志帥氣,一曰以靜制動。人之疲憊不振,由於氣弱。而志之強者,氣亦為之稍變。”強調要用“持志養氣”的方法要對抗生理的疾病,做到我強則病弱,否則是病強則我弱。

曾國藩養生治心之二法,是養生與為學並進。他提出“養生六事”,他說:“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養生六事勵兒輩:一曰飯後千步,一曰將睡洗腳,一曰胸無惱怒,一曰靜坐有常時,一曰習射有常時,一曰黎明吃白飯一碗,不沾點菜。此皆聞諸老人,累試毫無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諸侄試行之。”又說,“養生與為學,二者兼營並進,則志強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興之象。”對我們現代人一得病就想著找名醫吃貴藥的治病心理是極好的警示。

曾國藩更注重“養生以治心為主,以不藥二字為准。”他追求的聖賢人格理想,一方面具有宋儒那種戒慎、恭敬的人格特質,另一方面又明顯具有剛勇、豪邁的氣質。所以曾國藩這樣一個愚笨又有著不良習性和體弱多病的“平庸之人”,之所以能夠做出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是肯定有其過人之處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