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史為鑒丨怎麼勸說別人?看一人抵百萬雄師

導讀:如今社會, 智商已經不再是評判人的最大標準, 情商越來越受人們重視, 而擁有一副好的口才, 能把自己肚子裡的墨水展現出來, 能在人與人交流中遊刃有餘, 能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 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人之辯, 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 強于百萬雄兵。 ”這可謂是對一個人的口才的最有力的褒獎了。 東周重臣顏率憑一個人的辯論, 在諸侯中保全了周的九鼎, 挽救了國家的尊嚴。 而燭之武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擊退了秦晉聯合的百萬雄師, 保存了鄭國。

西元前603年, 秦晉為了擴張土地, 聯合起來想要攻打鄭國, 在這之前鄭國得罪過晉國:一是當年晉文公逃亡到鄭國時, 鄭國沒有禮遇;二是在城濮之戰中鄭國先是幫助楚國, 在楚國失敗後又討好晉國。 鄭國在如此形勢下極其緊張, 就派年過六旬的燭之武出使秦國。

燭之武不是威風凜凜、聲勢浩大地出鄭國的,

而是“夜縋而出”, 用繩子從城牆上送下去。 他的勸說之辭也是分為了四步:

第一步:到了秦國後, 沒有指責秦國攻打鄭國是不義之戰, 也沒有請求秦穆公放過這麼小的國家。 而是先從對方的立場出發, 坦言說: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 如此,

本來見說客來的秦穆公收緊的戒心稍微了放鬆了下來, 燭之武也避開了秦王的銳氣。

第二步:接著說“滅亡鄭國只對晉國有利, 而對秦國無利”:晉國的土地增加了, 而秦國的土地就減少了。 土地是古代國家是否強大的關鍵之一, 燭之武抓住了對方的利害心理, 強調了秦國、晉國畢竟是兩個國家, 挑撥了兩國的關係, 也動搖了秦晉聯盟的基礎。

第三步:言說如果放棄攻打鄭國對秦國是無害, 而且是有利的:把鄭國作為東邊道路上的主人, 到時就能供給秦國缺少的東西, 對秦國長久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燭之武沒有繼續挑撥兩國間的關係, 而是用利益引誘秦王, 不會引起秦王的戒心, 反而使秦王動心。

第四步:“從長遠看, 秦國有大害。 ”在秦王動心的基礎上, 抓住時機, 陳述攻打鄭國的危害之處:用事實證明晉國曾對秦國忘恩負義, 晉國獲得了鄭國後, 下一步就會攻打秦國;一利一害的對比, 給秦穆公以致命一擊。

最後秦國退兵, 晉國也退兵。

燭之武的一番說辭機具藝術性,

從放下身段、降低對方的戒心, 到一步步的分析利害, 從無利到有利, 從小害到大害, 成功地勸退了秦國的軍隊。 民間評價他說:“五論救弱國, 妙語退秦師。 ”

我們在與人交流過程中, 往往會遇到意見不統一的時候, 不對時要虛心聽取意見, 正確時就要善於圓潤地勸說別人:講究語言的藝術, 把握對方的心理,站在對方立場上,從事實出發,善於利用矛盾、分析利弊,戳中對方的“要害”,同時要做到不卑不亢。

把握對方的心理,站在對方立場上,從事實出發,善於利用矛盾、分析利弊,戳中對方的“要害”,同時要做到不卑不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