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超市里的心理細節之價格詭計

你可知道, 超市里商品的陳列是有很多道道的, 它完全抓住了我們的消費心理, 往往讓走進超市的人買一些本來我們不想買的東西。 如何去識別這些超市中的心理細節, 做好反銷售, 保護我們的錢包?

除了被曝光的價格欺詐之外, 超市里其實還有一整套複雜的價格策略。 比如, 大型超市宣傳的重點始終圍繞“低價”, 你可能在許多超市里看到什麼“天天低價”、“5公里範圍內最低”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標語, 而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超市首先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 它們會精心選擇部分生活必需品(食品、日雜等), 定價確實低一些, 由於生活必需品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買的這樣就會形成這家超市的確比較便宜的印象。

一旦有了這樣的影響之後, 我們就會不自覺地以為這家超市所有東西都便宜。 錯!超市正是利用人們這種心理, 將別的物品定價較高, 把損失彌補回來。

價格到底便宜不便宜, 關鍵要看單位價格, 超市不但不標明單位價格, 反而利用單位價格計算比較複雜搞亂消費者。 比如, 1瓶1.2升橙汁27.4元, 3瓶放在一起“特價”81.3元, 算下來每瓶27.1元。 許多消費者一看特價以為省很多, 其實他們算清這筆帳之後完全不願意為了省3毛錢一次買3瓶,

拎著重、家裡也沒地方放。 尤其要注意, 很可能馬上要過保質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