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傾聽老百姓的心底聲音 南通虹橋街道群眾評議團推動難事解決

南通網訊 “改造好的光明東村社區花園煥然一新, 原先荒廢的地方補種了花草、圍牆上還繪製了環保宣傳畫。 ”日前, 家住躍龍社區的馮秀雲感慨地說, 在群眾評議團的建議和規劃下, 改造社區花園的事還真辦成了。

在崇川區虹橋街道有一支由群眾自發組織的“評議團”, 成立三年來, 這支團隊堅持以群眾的眼睛發現問題、以群眾的視角評議問題、以群眾的立場解決問題。 不斷加強隊伍建設, 豐富監督內容, 創新監督形式, 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 緊密聯繫黨群幹群, 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自2016年開始, 為提高理論政策水準, 增強監督評議能力, 街道還為群眾評議團代表開展專業知識輔導培訓十餘次。 將原來的街道群眾評議團向社區推廣, 並組織成立了11支社區群眾評議團, 規模由最初的35人發展到現在的200人。

今年, 群眾評議團又融合“走幫服”活動, 豐富監督內容, 擴大了評議範圍, 延伸到監督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 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上, 同時, 在推進“走幫服”深化上, 利用“四單牆”, 也把群眾監督評議貫穿活動始終, 讓群眾代表參與到聽取意見、整改落實的各個環節。 目前, 群眾評議團共收集公共服務需求72件, 監督解決難事實事43件。 根據實地走訪、電話回訪等方式, 群眾滿意度達90%。

一本本民情日記、一樁樁民生小事、一份份整改清單……群眾評議團通過隨機訪、定期巡動態巡訪機制,

掌握民聲民情, 跟蹤各類工程項目進展, 整合轄區民生調解社會組織、平安志願者等各方資訊, 撰寫巡訪日記, 及時回饋。 漸漸地, 群眾評議團成了虹橋老百姓眼中的“欽差大臣”, 也成了社區幹部們心裡的“主考官”。

虹橋街道党工委書記李俊表示, 為確保評議結果落地, 群眾問題解決在一線, 街道將重視群眾評議團作用運用, 年底的幹部評議將把評議團的評議結果納入進去, 讓百姓為社區和社幹們打分, 重整幹部隊伍作風建設, 傾聽基層群眾心底聲音。

通訊員湯佳巨集 記者尤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