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痛風10年用藥無數,中醫一食療方子降酸

雖然傳統中醫認識的痛風和現代醫學意義上的痛風存在一些差異, 但二者在病理病機上仍然有很多相通之處。 更重要的是, 中醫側重于系統論, 強調治未病, 能夠從系統的方面對痛風等慢性代謝性疾病進行診治, 因此, 中醫也是痛風治療的一個有效補充。

清代的程國彭在其《醫學心悟》一書中指出, 痛風的病因為“三陰本虧, 惡邪襲于經絡”、“諸濕腫滿, 皆屬於脾”, 中醫據此認為, 痛風必有濕、有熱、有痰, 互為外邪阻滯, 膠著為患。 且由於濕熱互結, 膠著難解, 故痛風病程多纏綿難愈, 而發病時以夜間為甚, 因“血行于陰也”。

接下來, 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則中醫診治痛風的經典醫案。 醫案中的三次診治分別對應痛風的不同病程, 側重也各有不同, 藥味及劑量均細細斟酌, 精益求精, 故獲良效,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醫在辨症論治上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患某, 男, 49歲, 2016 年8月15日初診。 患者平素嗜酒, 痛風病史十餘年, 每年發作2~3次, 發作時服用秋水仙堿等藥物緩解症狀, 各種痛風降酸藥均有服用但效果不佳。 最近1年來, 發作頻率明顯升高, 且肝腎功能異常。 3天前患者飲酒後, 夜間痛發, 左側第一、第二蹠趾關節紅腫熱痛,

行走困難, 雙手關節僵硬, 活動受限, 可見痛風結節, 腰膝酸軟, 口幹口苦, 夜寐不安, 納食尚可, 夜尿3~4 次, 泡沫尿, 大便正常, 舌質暗紅、苔薄膩, 脈細滑。

查血尿酸573 μmol/L, 肌酐141.7 μmol/L, 尿素氮6.17 mmol/L, 尿蛋白兩個+。

中醫診斷為痛風性關節炎, 證屬腎虛濕滯型, 治以利濕泄濁, 通絡益腎。

組方:菊苣梔子茶, 配方為菊苣3g、梔子3g、葛根3g、桑葉1g、百合1g, 先用溫水浸泡30分鐘, 再大火燒開5分鐘後改文火慢熬35分鐘, 代茶飲, 每天至少3次。 可沖飲袋泡茶, 熱水浸泡5分鐘即可。

一周後二診:患者自訴足趾疼痛明顯減輕, 手關節僵硬程度緩解, 腰膝酸軟, 小腹墜脹,

夜尿3 次, 泡沫尿, 舌質暗、苔薄。 。

半月後三診:患者已無明顯痛風症狀, 局部紅腫消退。 複查血尿酸414 μmol/L, 肌酐117.4 μmol/L, 尿素氮6.05mmol/L, 尿蛋白一個+, 其他症狀基本降至正常。

後以該方加減服用2 月, 諸症好轉。 囑其禁酒, 節制飲食, 注意生活調攝。 隨訪至今, 痛風已一年未再發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