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在鄂爾多斯掙大錢,你在外地嫑眼紅!

幾年前, 我每個月賺3000塊錢, 我在鄂爾多斯工作的朋友已經能賺到快上萬了。

現在, 我漲了點兒工資, 樂得屁顛屁顛兒的, 我在鄂爾多斯工作的朋友已經拿年薪了。

當我們羡慕地對身處鄂爾多斯的朋友說“你真能賺錢”的時候。 他回答說:“你們去了也一樣!”這……話說的!

近年來, 鄂爾多斯市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 為人才築通道、搭平臺、優環境, 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人才創新之路。

目前, 該市擁有碩士研究生3900人、博士生258人, 先後引進兩院院士8名, 引進培養國家“千人計畫”9人, 有45名專家學者獲評自治區草原英才, 擁有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高層次人才近200人。

原來鄂爾多斯注重人才, 把人才引進來

前不久, 在鄂爾多斯市政府會議室裡, 來自各領域行業的20多名博士、教授、高級工程師等彙聚一堂, 為新常態下鄂爾多斯的轉型發展出謀劃策。

像這樣的高層次人才座談會, 該市每年要舉辦多次。

鄂爾多斯市堅持以政策優勢集聚人才優勢, 以政策高地支撐人才高地, 高起點、高標準制定高層次人才認定評定實施辦法、優秀人才培養資助實施辦法等21項極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2012年以來累計投入扶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資金3200多萬元, 累獲各類成果200多項。 根據特色產業和行業單位的發展需求, 該市精心組織籌畫, 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結合起來, 採取“請進來”的方式, 連續2年成功承辦內蒙古“草原英才”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會暨呼包鄂人才創新創業周活動, 兩屆創新創業周活動累計簽約項目68個, 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214人, 其中博士81人;引進合作機構、企業65家。

組織各旗區、園區、有關部門和企業, 採取“走出去”方式, 參加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內蒙古·廣東科技合作周”等大型人才交流活動, 搭建人才與產業相融、與企業互動、與專案對接的有效平臺。 至2014年, 該市通過各種活動累計引進各類人才3200人。 好地盤給你了, 盡情發揮吧3年來, 鄂爾多斯市通過各種形式引進各類高層次和緊缺專業人才百餘名, 極大地優化了人才結構。

2011年5月創建的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是集人才引進和科技研發、孵化、產業化為一體的科技型園區, 到目前已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各類科研機構12個, 同時擁有唯一一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鄂爾多斯啟迪創業服務中心。

該市堅持以產業平臺集聚優秀人才, 以優秀人才支撐轉型升級, 重點依託新型煤化工、裝備製造、金融物流、文化旅遊等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按照“專案+團隊+基地+資金”的培養模式, 打造30個條件優越、創新活力迸發的自治區、市2級創新創業基地。 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模式, 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的思路, 採取共建、聯建、自建等方式, 建設了一大批技術創新能力強的研發平臺。

目前, 該市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19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起合作關係, 先後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研發中心6個、國家級企業孵化器和特色產業基地2個、自治區級各類研究機構37個, 初步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市場化的研發集群。

這福利, 誰捨得走?

為優化人才發展軟環境, 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圍繞人才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 鄂爾多斯市累計投入7600多萬元, 對高層次人才給予科研資金、住房補貼等全方位支持。 先後建成高標準專家公寓230余套, 配套建立了專家服務中心, 妥善解決引進人才的戶口遷移、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等問題。

以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為重點, 實施人才關愛工程, 開展“天驕英才”“草原英才”“鄂爾多斯英才”評選、認定和表彰活動, 開展定期組織高層次人才沙龍等活動, 有效激發了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鄂爾多斯市還建立了專家健康體檢和療養休假制度, 每年定期組織專家赴海南等地療養;成立了博士創新協會、歸國留學人員協會等10多個人才交流服務機構, 初步構建起以市旗兩級專家服務中心為核心、各種社會服務組織為主體、各類人才協會為輻射的人才服務網路體系,形成有利於優秀人才大量湧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利用網路技術高效、快捷的優勢,建設了人才就業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於是,當同學聚會時,朋友圈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我們:

鄂爾多斯工作的人:

作者:王玉琢

初步構建起以市旗兩級專家服務中心為核心、各種社會服務組織為主體、各類人才協會為輻射的人才服務網路體系,形成有利於優秀人才大量湧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利用網路技術高效、快捷的優勢,建設了人才就業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於是,當同學聚會時,朋友圈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我們:

鄂爾多斯工作的人:

作者:王玉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