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PLOS ONE王座不保,誰可取而代之

作者:葉子

在科研界PMOS四大神刊的名聲如雷貫耳。 不過別看表面風光, 其中幾家的日子近年來並不好過。 首先是2015年Medcine影響因數大跳水,

從2014年的5.723直接腰斬到了2.133, 去年更是只有1.803。

在今年9月Oncotarget不再被MEDLINE收錄, Oncotarget上的文章以後很難在PubMed上找到, 這對引用量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 而PLOS出版社11月公佈了2016年的財報, 虧了170萬美元, 且拱手讓出了“第一大期刊”的寶座。

PLOS收入大減, 虧損170萬美元

上個月, 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公佈了其2016年的財報。 報告顯示, 去年這家“非營利性出版商” 虧損170萬美元。

從這幾年的財報來看PLOS的虧損並不意外, 在2015年, PLOS幾乎沒有盈虧, 扣除開支後收入約為50萬美元, 遠遠低於2014年的近500萬美元, 更別說2013年它的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

PLOS不是一個財務多元化的公司。 它幾乎完全依賴單一期刊(PLOS ONE)的單一收入模式(APC )。 這使得發行商非常容易受到市場變化, 和多元化出版商競爭的影響。

PLOS的收入幾乎完全依靠文章處理費(APC), 這就要求旗下期刊發表更多的論文來保證收入增長。 但實際情況是, PLOS期刊發文量在2013年達到了頂峰, 之後逐年下降。 以王牌期刊PLOS ONE為例, 2016年的發文量比2015年少了6000餘篇, 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 極大的影響了出版社年度收入。

PLOS旗下期刊2007-2016發表的研究文章(資料:PLOS)

PLOS ONE的主編Joerg Heber 認為, 期刊規模萎縮受到了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作者的論文提交數下降;另一方面, 期刊接受率也越來越低(廢話, 今年影響因數都破3了, 再不提高接收標準等著被踢啊)。

至於說PLOS ONE這兩年發文量的下跌是因為很多科研機構不承認“四大神刊”的文章, 在申請基金時, 也被當做負面因素, 而導致中國作者投稿量急劇減少。 這個說法並沒有事實依據, 從SCI資料庫找到近幾年PLOS ONE中國文章, 發現其總占比一直低於20%。 2014年最大(19.52%), 2015年跌到了18.19%, 到了2016年更是只有15.97%, 遠低於美國的28.66%。

Heber認為, 這種情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OA期刊的井噴,

出版業競爭的加劇給PLOS帶來了挑戰, 包括文章提交和出版量減少, 同時伴有收入減少。

長江後浪推前浪, Sci Rep成最大贏家

今年早些時候, PLOS ONE的重要對手, 另一本神刊Springer Nature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就超過了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期刊。

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中發表的研究文章(到2017年10月)

Scientific Reports相對PLOS ONE來說絕對是個後輩,而且兩者的文章處理費用(APC)都是1495美元。

在Scientific Reports發佈之時,許多學者都懷疑除了PLOS ONE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多學科OA期刊的生存空間。但現在啪啪被打臉,Scientific Reports不但好好的活了下來,並且取代了之前PLOS ONE第一的位置。那是哪些因素促成了Scientific Reports的成功呢?

影響因數

最新的2016年JCR給出的報告中,Scientific Reports的IF是4.2565,而PLOS ONE則是2.8059。對於中國博士畢業來說,IF>=3就是個門檻,因此PLOS ONE已經不在國內很多博士的考慮範圍內了。此外,從2013到2015年,Scientific Reports連續三年保持在5分以上,PLOS ONE則是在3分左右。

儘管許多編輯和出版商放棄了影響因數這個指標,但根據Nature Research對於作者的調查來看,大多數科學家們還是認為IF是決定是否投稿的重要因素。

另外,中國學者對投Scientific Reports的熱情比投PLOS ONE要高得多的多。這是因為,科研機構對於在各級各類期刊上發文的科學家制定了詳細的獎勵辦法。CNS當然是最高等級,獎勵多則數百萬,但這個難度……

所以退而求其次,將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上發表的論文也放在比其它SCI期刊重要得多的位置,獎勵相應地也高很多倍。很多機構都把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Scientific Reports認作是Nature 子刊進行重獎。

從2011-2015年,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在該刊的發文量的增長為25-35倍,而中國作者在此刊的發文量從2011年的19篇迅速增加至 2015年的4277篇,增長了255倍。2015年,中國作者在該刊的發文量占約40%。

對於資料公開的態度

2014年,PLOS對旗下所有期刊都制定了實驗資料強制可用的政策,要求作者“使其論文中描述發現的所有資料完全公開,沒有限制,除了少數例外”。所有PLOS手稿必須包含資料公開性聲明,還強烈建議作者在出版前將其資料提供給公共資料庫……

而Scientific Reports就好的多,只是說,作者應該分享實驗資料。相關研究表明,作者共用資料的意願和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下降,雖然資料開放的支持者提倡全面的資料透明,但生物醫學界存在相當大的阻力,沒有特別情況一般不會要求公開資料。

出版速度鬥勇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在科研人員的口碑中,Scientific Reports比PLOS ONE出版論文更快。為了證實這一點,可以在每本期刊上找發表的100篇論文,計算了從投稿到接收,再到發表的時間。

結果是,Scientific Reports接收的時間(中位數= 99天 [ IRQ:78-146])要比PLOS ONE(中位數=132天[IRQ:100-173])少了一個月。不過在接收後,PLOS ONE(19天[IRQ:14-23])比Scientific Reports(27天[IRQ:25-28])更快的發表論文。總體來說,從投稿到發表的平均時間,Scientific Reports是126 天,PLOS ONE為151天,相差約3周。

由於這兩個大型多學科的OA期刊具有相似的編輯結構和出版成本,作者當然會選擇影響因數更高,發佈時間更短,資料可用性政策更寬鬆的期刊發表。

而且相比於PLOS出版社僅僅依靠單獨期刊APC的收入,Springer Nature擁有龐大而多樣化的期刊和收入來源,一本期刊的年度收入波動不會讓Springer Nature陷入經濟困境,使他們能夠通過Scientific Reports進行長期戰略。

歡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Scientific Reports相對PLOS ONE來說絕對是個後輩,而且兩者的文章處理費用(APC)都是1495美元。

在Scientific Reports發佈之時,許多學者都懷疑除了PLOS ONE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多學科OA期刊的生存空間。但現在啪啪被打臉,Scientific Reports不但好好的活了下來,並且取代了之前PLOS ONE第一的位置。那是哪些因素促成了Scientific Reports的成功呢?

影響因數

最新的2016年JCR給出的報告中,Scientific Reports的IF是4.2565,而PLOS ONE則是2.8059。對於中國博士畢業來說,IF>=3就是個門檻,因此PLOS ONE已經不在國內很多博士的考慮範圍內了。此外,從2013到2015年,Scientific Reports連續三年保持在5分以上,PLOS ONE則是在3分左右。

儘管許多編輯和出版商放棄了影響因數這個指標,但根據Nature Research對於作者的調查來看,大多數科學家們還是認為IF是決定是否投稿的重要因素。

另外,中國學者對投Scientific Reports的熱情比投PLOS ONE要高得多的多。這是因為,科研機構對於在各級各類期刊上發文的科學家制定了詳細的獎勵辦法。CNS當然是最高等級,獎勵多則數百萬,但這個難度……

所以退而求其次,將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上發表的論文也放在比其它SCI期刊重要得多的位置,獎勵相應地也高很多倍。很多機構都把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Scientific Reports認作是Nature 子刊進行重獎。

從2011-2015年,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在該刊的發文量的增長為25-35倍,而中國作者在此刊的發文量從2011年的19篇迅速增加至 2015年的4277篇,增長了255倍。2015年,中國作者在該刊的發文量占約40%。

對於資料公開的態度

2014年,PLOS對旗下所有期刊都制定了實驗資料強制可用的政策,要求作者“使其論文中描述發現的所有資料完全公開,沒有限制,除了少數例外”。所有PLOS手稿必須包含資料公開性聲明,還強烈建議作者在出版前將其資料提供給公共資料庫……

而Scientific Reports就好的多,只是說,作者應該分享實驗資料。相關研究表明,作者共用資料的意願和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下降,雖然資料開放的支持者提倡全面的資料透明,但生物醫學界存在相當大的阻力,沒有特別情況一般不會要求公開資料。

出版速度鬥勇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在科研人員的口碑中,Scientific Reports比PLOS ONE出版論文更快。為了證實這一點,可以在每本期刊上找發表的100篇論文,計算了從投稿到接收,再到發表的時間。

結果是,Scientific Reports接收的時間(中位數= 99天 [ IRQ:78-146])要比PLOS ONE(中位數=132天[IRQ:100-173])少了一個月。不過在接收後,PLOS ONE(19天[IRQ:14-23])比Scientific Reports(27天[IRQ:25-28])更快的發表論文。總體來說,從投稿到發表的平均時間,Scientific Reports是126 天,PLOS ONE為151天,相差約3周。

由於這兩個大型多學科的OA期刊具有相似的編輯結構和出版成本,作者當然會選擇影響因數更高,發佈時間更短,資料可用性政策更寬鬆的期刊發表。

而且相比於PLOS出版社僅僅依靠單獨期刊APC的收入,Springer Nature擁有龐大而多樣化的期刊和收入來源,一本期刊的年度收入波動不會讓Springer Nature陷入經濟困境,使他們能夠通過Scientific Reports進行長期戰略。

歡迎投稿

tougao@helixlife.com.cn

合作微信:helixlife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