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法語喜劇《愛情偶遇遊戲》透露,18世紀就開始講女權

2016年, 莎士比亞逝世400年, 上海大劇院推出多部英國戲劇, 讓觀眾領略到英國戲劇的傳統魅力。 今年, 上海大劇院首度嘗試引進法國戲劇作品, 3月21日和22日, 法國古典喜劇大師馬里沃代表作《愛情偶遇遊戲》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上演。 作品曾在阿維尼翁戲劇節上演出超過30場, 深受觀眾喜愛。

18世紀法國戲劇極盛一時, 更是喜劇的黃金時代。 作為18世紀法國古典喜劇泰斗, 皮埃爾·德·馬里沃早年在義大利劇團工作的經歷, 讓他擺脫傳統喜劇的束縛。 觀眾們習慣用“愛的驚喜”評價他的作品, 他以特有的語言描述男女主角複雜的心理變化,

由此誕生“馬里沃式風格”, 專指“沙龍式優雅的談情說愛、細膩的感情分析”。

《愛情偶遇遊戲》對大多數觀眾而言是個陌生劇碼, 事實上它被改編的次數並不低。 賴聲川話劇作品《愛朦朧、月朦朧》便來源於此。 《愛情偶遇遊戲》講述一個在愛情中互相“試探”的故事——女主人公西爾維婭是貌美可愛的富家小姐, 父親私自為她定下了一樁“完美”婚事。 男主人公德拉特正是眾人口中的“完美”人選, 但西爾維婭並不願輕易順從父親意志, 任人擺佈。 她決定和僕人麗塞特互換身份, 一探前來拜訪的“完美情人”到底如何。 巧合的是, 德拉特也不尋常, 他讓自己的僕人喬裝打扮成自己, 看看對方是不是一個熱愛物質的輕浮女子。

故事大結局:主人愛上主人、僕人愛上僕人, 皆大歡喜。

在《愛情偶遇遊戲》中, 馬里沃通過細膩描寫、精緻語言, 製造出趣味橫生的交鋒, 同時不忘渲染出其不意的莊嚴感。 劇中對白簡短而緊湊, 臺詞環環相扣、你來我往。 評論家將《愛情偶遇遊戲》視為法國女權主義先驅之作, 西爾維婭的一言一行與普世設定背道而馳,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顯得荒誕, 卻極具批判性和現代性。 與此同時, 《愛情偶遇遊戲》富有獨立精神卻不憤世嫉俗, 反而充滿浪漫和甜蜜, “女權主義”褪去尖銳和犀利的外衣, 在整部戲劇裡顯得幽默而富有智慧。 馬里沃筆下人物流露的複雜心境, 令現代觀眾產生認同與共鳴, 因此成為他最受歡迎、也是演出最多的作品之一。

亮相上海大劇院的《愛情偶遇遊戲》, 由法國新銳戲劇人菲力浦·卡爾沃裡奧導演, 他同時在劇中飾演角色。 卡爾沃裡奧在巴黎接受科班表演訓練, 1996年成立了自己的劇團, 製作和導演了30多件作品。 對於《愛情偶遇遊戲》, 卡爾沃裡奧醉心于馬里沃劇本中的精妙玄機, 在遵照原作精神和語言樣貌基礎上, 還打破常規, 將馬里沃筆下徹頭徹尾的“惡作劇”與法國流行音樂明星賽日·甘斯布旋律相結合, 讓這個原本就具有現代精神的作品附著上了時髦的色調。

菲力浦·卡爾沃裡奧在2013年完成《愛情偶遇遊戲》, 演出已超過300場, 其中包括200場巡演。 該作在世界三大戲劇節之一的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上演時, 觀眾評價它“新鮮清爽,

風趣詼諧、活力四射”。

文/諸葛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