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照一中教師趙霞教學秘笈,校長為她點贊

近日, 在日照一中“冬學、冬研、冬練”系列活動中, 趙霞老師在教師論壇上分享了英語教學心得體會, 受到了老師們廣泛好評, 校長為她點贊!

校長傅強推薦辭: 課堂對於教師來講, 就像醫生的手術室、演員的舞臺、農民的田地, 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 沒有課堂, 就沒有教師;沒有成功的課堂, 就沒有成功的教師;沒有卓越的課堂, 就沒有卓越的教師。 基於這樣的思考, 我一直宣導老師們要“敬畏課堂”, 要“上學生喜歡的課,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要在備課、上課、聽評課和教學反思等各個環節中下一番“繡花功夫”,促進教育教學品質再向前推進一步。

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 求知欲強, 視野開闊, 知識面寬, 我們日照一中的學生更是如此。 正如趙霞老師在《關於英語教學的幾點認識和做法》中所說的:“有些學生特別善於自學, 英語水準相當高。

個別學生的口語水準和表達能力甚至會高於任課老師。 這樣, 英語教師上課變得不再那麼輕鬆, 只是單純的講明白, 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 ”不僅英語學科, 在今後的教學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情況在各個學科會越來越普遍, 我們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同時,我們的教師也要增強緊迫感、危機感, 俯下身子、潛下心來, 加強學習, 加強研究, 真正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學養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佩、愛戴, 贏得家長和同行們的贊許。

趙霞老師的《關於英語教學的幾點認識和做法》正是基於對課堂的敬畏, 對教師職業的敬畏, 在教學中真正下了“繡花功夫”, 她的課也贏得了學生的喜愛。 她的這篇文章值得老師們認真讀一讀。

我相信, 大家能夠從這篇文章中受益。

《禮記·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 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我相信, 咱們日照一中的老師們都能在與學生攜手同行、共同成長的道路上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關於英語教學的幾點認識和做法

趙霞

一、我對英語學科特點的認識

我認為,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 不需要學生擁有多高多強的抽象思維能力, 學生只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努力, 就能夠學好英語。 一些學生雖然數理化成績非常突出, 但是英語卻沒有學好, 這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語言天賦, 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英語給予足夠的重視。 相對於數理化學科, 他們在英語上花的功夫可以說是比較少的。

二、我對英語教學的認識

以前, 英語教師只需要把該講的東西比如單詞和語法講明白, 學生只要聽明白、記住, 使用熟練了, 就能將英語學好。

隨著英語高考改革不斷推進, 小學從三年級就開設英語課, 家長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英語已經成為許多課外輔導班的必設課程。 這樣, 學生接觸到英語的途徑越來越多,有些學生又特別善於自學, 英語水準相當高。 個別學生的口語水準和表達能力甚至會高於任課老師。 這樣, 英語教師上課變得不再那麼輕鬆, 只是單純的講明白, 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 有些英語老師會產生很強烈的無力感和緊迫感。

在此情況下, 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管道搜集備課資料,

也需要我們熟練使用多媒體, 讓課堂變得更豐富、更有趣。

三、敬畏課堂, 精心施教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 如果我們在主陣地上表現不佳, 又何談教學成果?

(一)每三年一屆規劃自己的教學。

每次開始新一輪的教學, 我都會首先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水準, 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2010年之前, 學生英語整體水準較低、考試難度不大。 鑒於這種情況, 我帶領學生在高一高二時學習課本的一至六冊, 而用高三一整年的時間進行多輪複習, 迎接高考。 2010年之後, 學生的英語水準越來越高, 原來的六冊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 我把學習內容擴展為八冊, 並進一步挖掘教材, 將教材後半部分的workbook作為課文來學習。 它選用的材料內容往往是一些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這為學生開眼看世界創造了良好的機會。由於是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學生學起來,不僅興趣盎然,也能夠體會到英語的語言之美。

從高二起,我擔任文科重點班的英語教師。這個班學生總體水準比較高,因而學習進度就快一些。我想,如果在高三將單純的語言基礎知識複習貫穿整個學年,學生就容易產生倦怠感。所以,我跟學生溝通並達成了共識:在高三複習中加入第九和第十冊的學習。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九冊的學習,不僅讓學生瞭解了更多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文化,而且以新材料為依託進行的語言基礎知識複習也變得有趣起來。

當然,這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一方面我要帶領學生進行一輪基礎知識複習,另一方面我還要帶領學生學習新的文本,將複習和新課的學習融合在一起。這樣,我幾乎每天都要設計出一個學案,工作量是巨大的。但是,在這種繁重的備課壓力之下,我每天充滿著新鮮感,而沒有之前教高三時那種因為不斷重複而產生的倦怠感和無聊感。學生們也一樣,無論是單詞識記,還是課文閱讀,都非常的投入。因為他們深切的感受到:所謂“語感”就是在獲取多方資訊和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以學定教,提高教學效率。

重點班的學生水準高於普通班,因而重點班教學就需要“特立獨行”。在執教重點班期間,我一直堅持獨立備課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

關於備課,我所有的教案和課件都是自己精心準備的。在獨立備完每節課之後,我才會去借鑒集體備課中適合融入重點班教學的成果。

關於學案,英語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多動手寫,才能更好的記住英語的基礎---詞彙和句子結構。因此在新授課課堂上,我不使用學案或者很少使用學案,而是堅持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的ppt,讓學生跟隨我的節奏做好課堂筆記。實踐證明: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那些認真記筆記的學生都能把基礎知識掌握得特別牢固。高三時,在學生基礎知識已經比較牢固的前提下,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前後一致,也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我開始使用學案。但是,我所使用的學案是與普通班完全不同的,因為高三時我採取了一輪複習與新授課相結合的複習策略。

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從三個方面來反思自己的課堂:

1.效度。在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多少?

2.深度。學生是否在課堂上獲得了學科知識或啟發了思維?

3.趣度。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是否足夠長?

總之,對任課教師而言,重點班教學既是挑戰,也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的過程。對重點班教學應該不斷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

(三)因材施教,構建生態課堂。

當出現個別學生“不聽講,忙自己事情”的時候,我會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查,並對課堂教學作出調整。我認為“當有學生在課堂上無視我的時候,一定意味著我的教學出了問題。我的課堂,我必須能夠掌控”。

在重點班課堂上“不聽講,忙自己事情”的學生有兩種:一種是學科特優生,另一種是學科後進生。

有的學科特優生不願跟隨老師的進程,往往是因為老師授課的難度低於他的水準,以至於他對這一學科的課堂失去了興趣。對於這種學科特優生,我們不能聽之任之,因為他在課堂上自由散漫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會讓其他學生認為不跟隨老師的步調也依然能學得很好,並加以模仿。

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學科特優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融入課堂。解決的方法就是提高課堂難度,讓他們感受到挑戰性。

但是我們又不能僅僅因為學科特優生的水準較高,就把課堂教學難度提得特別高。所以,在適當提高課堂教學難度的同時,我們要發揮學科特優生的示範帶動作用。

在我任教的班級裡,有一位學生英語特別好。他的媽媽是大學英語教授。他從小耳濡目染,英語學得特別棒。在我看來,他的口語表達能力已經高於普通的中學英語教師。這位學科特優生,一開始還跟隨著老師的教學進度,等發現課堂沒有挑戰性的時候,就開始在英語課堂上做其他學科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調整了課堂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加入了“名人演講稿背誦”的環節。我要求學生每天背兩個自然段,但是這位學生半個小時之內就能夠背過五六個自然段,而且無論語音語調還是斷句都特別自然。他還嘗試著模仿演講者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所以每次在檢查其他同學背誦之前,我都先讓他來表演示範,帶動其他學生背誦名人演講稿的熱情。同時,我又讓他幫助大家對演講稿中的長句和複雜句進行結構分析。所以,每天檢查背誦的時候,他都第一個示範背誦或者是為大家講解複雜句式結構。這位學生的水準很高,但是要去正確分析這些英美名人演講稿的句子時,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他在嘗試分析這些句子的過程中,也意識到自己的英語水準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樣,他對英語課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雖然我採取了不同措施吸引學科特優生的興趣,但我依然發現他們有時候會在課堂上無所事事。在這種情況下,我採取了新措施——給予他們適度自主學習的自由,同時要求他們注意對周圍同學的影響。我允許他們在完成課堂任務之余,選擇適合自主學習的英語資料在課堂上自學。實踐證明:在這些學科特優生的帶動和激發下,其他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重點班學生整體能力和水準相對較高,課堂教學的難度設置相應較大。這樣一些學科後進生就會感覺吃力。如果長時間無法與其他同學齊頭並進,他們就會對這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並逐漸失掉對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我堅信重點班英語學科後進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只是由於某些主客觀因素導致英語學科稍弱。如果加以正確引導,他們的英語成績也會趕上來。

對英語學科後進生,我重點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加大課堂提問力度,尤其是對剛剛講完的問題進行提問。二是加大與他們課後交流的頻率,瞭解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給予及時指導甚至是單獨輔導。課後的交流指導不僅有助於學生在學科學習上的提高,而且學生覺得受到關注和重視,加深了師生情誼,最終產生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當學優生不會因為“吃不飽”而去學習其他學科,影響其他同學,當學科後進生不會因為跟不上節奏而自暴自棄的時候,一個良好的課堂生態環境就形成了。

四、在教學中育人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知識,也要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奧巴馬的開學演講稿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需要你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天賦、技能和才智,來解決我們所面對的最困難的問題。假如你不這麼做——假如你放棄學習——那麼你不僅是放棄了自己,也是放棄了你的國家。” 當我們分析這一段話的時候,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一些唱衰中國和詆毀中國的言行。於是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Where is China?”然後,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Where is China? You are China, I’m China, and we are China! ”

此時,班裡一片寂靜,學生們用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當我說出這句話時,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讓我熱淚盈眶。

隨後,學生背這個演講稿的時候,熱情高漲。

它選用的材料內容往往是一些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這為學生開眼看世界創造了良好的機會。由於是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學生學起來,不僅興趣盎然,也能夠體會到英語的語言之美。

從高二起,我擔任文科重點班的英語教師。這個班學生總體水準比較高,因而學習進度就快一些。我想,如果在高三將單純的語言基礎知識複習貫穿整個學年,學生就容易產生倦怠感。所以,我跟學生溝通並達成了共識:在高三複習中加入第九和第十冊的學習。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九冊的學習,不僅讓學生瞭解了更多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文化,而且以新材料為依託進行的語言基礎知識複習也變得有趣起來。

當然,這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一方面我要帶領學生進行一輪基礎知識複習,另一方面我還要帶領學生學習新的文本,將複習和新課的學習融合在一起。這樣,我幾乎每天都要設計出一個學案,工作量是巨大的。但是,在這種繁重的備課壓力之下,我每天充滿著新鮮感,而沒有之前教高三時那種因為不斷重複而產生的倦怠感和無聊感。學生們也一樣,無論是單詞識記,還是課文閱讀,都非常的投入。因為他們深切的感受到:所謂“語感”就是在獲取多方資訊和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以學定教,提高教學效率。

重點班的學生水準高於普通班,因而重點班教學就需要“特立獨行”。在執教重點班期間,我一直堅持獨立備課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

關於備課,我所有的教案和課件都是自己精心準備的。在獨立備完每節課之後,我才會去借鑒集體備課中適合融入重點班教學的成果。

關於學案,英語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生必須多動手寫,才能更好的記住英語的基礎---詞彙和句子結構。因此在新授課課堂上,我不使用學案或者很少使用學案,而是堅持精心準備每一節課的ppt,讓學生跟隨我的節奏做好課堂筆記。實踐證明: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那些認真記筆記的學生都能把基礎知識掌握得特別牢固。高三時,在學生基礎知識已經比較牢固的前提下,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前後一致,也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我開始使用學案。但是,我所使用的學案是與普通班完全不同的,因為高三時我採取了一輪複習與新授課相結合的複習策略。

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從三個方面來反思自己的課堂:

1.效度。在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多少?

2.深度。學生是否在課堂上獲得了學科知識或啟發了思維?

3.趣度。在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是否足夠長?

總之,對任課教師而言,重點班教學既是挑戰,也是一個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的過程。對重點班教學應該不斷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

(三)因材施教,構建生態課堂。

當出現個別學生“不聽講,忙自己事情”的時候,我會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查,並對課堂教學作出調整。我認為“當有學生在課堂上無視我的時候,一定意味著我的教學出了問題。我的課堂,我必須能夠掌控”。

在重點班課堂上“不聽講,忙自己事情”的學生有兩種:一種是學科特優生,另一種是學科後進生。

有的學科特優生不願跟隨老師的進程,往往是因為老師授課的難度低於他的水準,以至於他對這一學科的課堂失去了興趣。對於這種學科特優生,我們不能聽之任之,因為他在課堂上自由散漫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會讓其他學生認為不跟隨老師的步調也依然能學得很好,並加以模仿。

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學科特優生的積極性,讓他們融入課堂。解決的方法就是提高課堂難度,讓他們感受到挑戰性。

但是我們又不能僅僅因為學科特優生的水準較高,就把課堂教學難度提得特別高。所以,在適當提高課堂教學難度的同時,我們要發揮學科特優生的示範帶動作用。

在我任教的班級裡,有一位學生英語特別好。他的媽媽是大學英語教授。他從小耳濡目染,英語學得特別棒。在我看來,他的口語表達能力已經高於普通的中學英語教師。這位學科特優生,一開始還跟隨著老師的教學進度,等發現課堂沒有挑戰性的時候,就開始在英語課堂上做其他學科的作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調整了課堂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加入了“名人演講稿背誦”的環節。我要求學生每天背兩個自然段,但是這位學生半個小時之內就能夠背過五六個自然段,而且無論語音語調還是斷句都特別自然。他還嘗試著模仿演講者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所以每次在檢查其他同學背誦之前,我都先讓他來表演示範,帶動其他學生背誦名人演講稿的熱情。同時,我又讓他幫助大家對演講稿中的長句和複雜句進行結構分析。所以,每天檢查背誦的時候,他都第一個示範背誦或者是為大家講解複雜句式結構。這位學生的水準很高,但是要去正確分析這些英美名人演講稿的句子時,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他在嘗試分析這些句子的過程中,也意識到自己的英語水準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這樣,他對英語課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雖然我採取了不同措施吸引學科特優生的興趣,但我依然發現他們有時候會在課堂上無所事事。在這種情況下,我採取了新措施——給予他們適度自主學習的自由,同時要求他們注意對周圍同學的影響。我允許他們在完成課堂任務之余,選擇適合自主學習的英語資料在課堂上自學。實踐證明:在這些學科特優生的帶動和激發下,其他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重點班學生整體能力和水準相對較高,課堂教學的難度設置相應較大。這樣一些學科後進生就會感覺吃力。如果長時間無法與其他同學齊頭並進,他們就會對這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並逐漸失掉對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我堅信重點班英語學科後進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只是由於某些主客觀因素導致英語學科稍弱。如果加以正確引導,他們的英語成績也會趕上來。

對英語學科後進生,我重點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加大課堂提問力度,尤其是對剛剛講完的問題進行提問。二是加大與他們課後交流的頻率,瞭解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困難,給予及時指導甚至是單獨輔導。課後的交流指導不僅有助於學生在學科學習上的提高,而且學生覺得受到關注和重視,加深了師生情誼,最終產生了“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當學優生不會因為“吃不飽”而去學習其他學科,影響其他同學,當學科後進生不會因為跟不上節奏而自暴自棄的時候,一個良好的課堂生態環境就形成了。

四、在教學中育人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知識,也要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奧巴馬的開學演講稿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需要你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天賦、技能和才智,來解決我們所面對的最困難的問題。假如你不這麼做——假如你放棄學習——那麼你不僅是放棄了自己,也是放棄了你的國家。” 當我們分析這一段話的時候,我聯想到社會上有一些唱衰中國和詆毀中國的言行。於是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Where is China?”然後,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Where is China? You are China, I’m China, and we are China! ”

此時,班裡一片寂靜,學生們用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當我說出這句話時,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讓我熱淚盈眶。

隨後,學生背這個演講稿的時候,熱情高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