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象服務助扶貧 財政陽光暖“三農”

黨的十八大以來, 按照中央有關文件提出的“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以下簡稱“兩個體系”)、“發展智慧氣象,

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水準”等要求, 中央財政積極支援氣象服務“三農”和助力扶貧, 取得顯著成效。 2013-2017年, 中央財政通過中國氣象局部門預算安排“三農”服務專項資金14.9億元, 帶動地方財政投入11.7億元, 在全國1341個縣實施“兩個體系”建設。 特別是從2016年起, 將氣象服務與扶貧工作密切結合, 安排資金重點用於支援貧困地區, 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 優先啟動實施“兩個體系”建設。 與此同時, 強化“三農”服務專項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 自2013年起將其列入中國氣象局部門預算績效評價專案。

從財政績效評價結果看, “三農”服務專項資金有效推動了“兩個體系”建設, 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明顯提升。 項目實施縣均建立氣象防災減災或氣象為農服務組織, 解決了氣象資訊發佈“最後1公里”的問題。 截至目前, 全國建成氣象資訊服務站7.8萬個, 氣象資訊員達78.1萬名, 2.8萬個鄉鎮將氣象災害防禦納入政府綜合防災減災體系, 15.47萬個村(屯)制定氣象災害應急行動計畫,

氣象災害防禦基本實現防禦規劃到縣、組織機構到鄉、應急預案到村、預警資訊到戶、防禦責任到人。 各地成立涉農專家聯盟1928個、參與專家人數近1.6萬人, “直通式”服務覆蓋全國98.2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用戶端註冊使用者達240萬個, 探索形成了企業、組織、公眾參與氣象服務“三農”的新模式, 受到地方政府和農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據統計, 2016年農村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達到歷史新高的88.9分。

下一步, 中央財政將按照黨的十九大相關部署和要求, 繼續積極支援氣象服務“三農”, 切實發揮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在貧困地區防災減災工作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小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