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地文學獲獎作家走進觀音山暢論文學

南方網訊人間四月芳菲豔, 文學之花始盛開。 8日, 東莞觀音山迎來了一陣文學春風, 2017花地文學榜年度獲獎作者和東莞當地文學大咖、文學愛好者齊聚觀音山采風, 並舉行了以“文學創作中的自然情懷”為主題的座談會。

座談會上, 眾大咖各抒己見, 對“文學創作中的自然情懷”進行了探討。 《揚子江詩刊》編輯、著名詩人胡弦先生從自己經歷的山水詩創作角度解答, 在他看來, 人和自然的關係從古至今集中體現在山水詩上, 但如今山水詩遇到很大危機——山水這幾年和古時不同, 已然變成了景點。 而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全國青聯中央委員祝勇先生則從山水畫的角度進行了闡述,

他表示, 與其說自然情懷不如說是山水情懷, 山水是中國人精神理想中的世界, 而不是客觀存在的世界。 山水詩如此, 山水畫同樣如此。 “富春山居圖, 去富春江比對是對不出來的。 山水詩畫體現的是中國人的哲學觀, 是一個抽象的世界。 中國山水畫不是風景畫”。

活動終於到了提問階段, 現場的文學愛好者早已躍躍欲試。 一名中學生大膽提問, “文學究竟是什麼”,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洪子誠先生和文學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先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

洪子誠先生表示, 文學的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現代的概念比較傾向於小說、散文等四大類, 都是西方來的, 現在還有網路文學等。

格非先生說:“沒有人能對文學下定義, 我贊同洪子誠說的, 文學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20世紀後, 最核心的文學定義是, 文學是對日常生活邏輯的冒犯。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