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曆中國 | 十月三十 · 食棗

“棗”知今日

更 待何時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本是順應自然的至理。

所以, 人作為自然之子,

到了寒冷的冬季,

同樣需要靜守和滋補,

為來年開春後的忙碌和消耗,

做好養精蓄銳的蟄伏。

秋收後曬乾的大紅棗,

可以說是冬日裡,

滋補人體的仙果。

舊時的一句老話:

“一天三粒棗, 終身不變老。 ”

道出了冬食棗的裨益之處。

大紅棗,

又名紅棗、幹棗,

土生土長起源於中國,

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種植歷史。

自古以來,

紅棗與桃李梅杏並列為 “五果”。

大紅棗作為溫帶作物,

適應性極強,

既耐旱又耐澇,

歷來被農家稱作 “鐵杆莊稼”。

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是其維生素含量非常高,

並富含鈣和鐵質,

有著 “天熱維生素” 的美譽。

紅棗味甘性平,

能調百味。

既可以生食,

更是熬粥、煲湯、

做糕點的 “點心” 之物。

具有益氣養血,

安神潤肺、健脾益智、

滋陰補陽的獨特功效。

宋代詩人王溥有詩曰:

“棗花至小能成實,

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鬥大,

不成一事又空枝。”

大紅棗作為溫帶作物,

適應性極強,

既耐旱又耐澇,

歷來被農家稱作 “鐵杆莊稼”。

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是其維生素含量非常高,

並富含鈣和鐵質,

有著 “天熱維生素” 的美譽。

紅棗味甘性平,

能調百味。

既可以生食,

更是熬粥、煲湯、

做糕點的 “點心” 之物。

具有益氣養血,

安神潤肺、健脾益智、

滋陰補陽的獨特功效。

宋代詩人王溥有詩曰:

“棗花至小能成實,

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鬥大,

不成一事又空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