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巴旗農信社助農惠牧模式」“福農卡”是怎樣煉成農牧戶貸款“標杆品牌”的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作者 | 朱沛慶 淩志勇 高猛

實習編輯 | 王勝昔

巴林左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北部,

是“富河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源地。 擁有交相輝映的南北二塔, 氣勢恢宏的召廟石窟, 峰巒疊嶂、環境優雅的遼代祖陵, 全國獨一無二的遼代石屋等多處名勝古跡, 這裡是觀光旅遊的絕佳聖地。 全旗總面積6644平方千米, 總人口36萬人。 耕地面積155萬畝, 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 其中笤帚苗子種植是巴林左旗的特色種植業, 十三敖包鎮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草牧場面積達484萬畝, 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草資源, 是東北地區較大的絨毛、皮革集散地;全旗馬鹿存欄達4600多隻, 以內蒙古健元鹿業集團和林園鹿業公司為龍頭的馬鹿養殖及鹿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全旗特色產業之一,
鹿產品深加工和馬鹿飼養繁殖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巴林左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是一家旗縣級法人金融機構, 現有從業人員392名, 下設營業網點30個。 近年來, 該聯社在自治區聯社以及上級監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 深化改革、主動創新, 各項經營指標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存貸款業務更是實現了新的歷史性突破。 該聯社“福農卡”授信業務, 作為農牧戶貸款的主要組成部分、“標杆品牌”, 是以“福農卡”為載體, 將以往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全面升級改造的信貸產品, 是一款為轄內農牧戶提供金融資本, 以滿足其經營、生產、消費等方面需要的信貸產品, 其核心理念是“整村推進、逐戶調查、集中授信、授用分離”, 具有“一次核定,

隨用隨貸、額度控制, 迴圈使用”的特色, 旨在滿足農牧戶生產生活信貸資金需求, 為旗域農牧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援。

發展“福農卡”授信業務的背景

第一, 實現“社農雙贏”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農村信用社始終將農牧區金融業務定位為生存發展的根基和主陣地, 源于農村信用社因農而生、為農而改、靠農發展, 離開了“三農”, 丟掉了“農”字, 其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縱觀轄內金融市場, 在各鄉鎮均保留物理網點的僅有農村信用社一家, 配有專職的信貸人員, 並設有村組助農服務點, 面向廣大農牧民客戶開辦存、貸、匯等金融業務。 其運作成本之高, 人員工作量之大有目共睹。 長期以來, 左旗聯社一直致力於鞏固和拓展農牧區信貸市場,

充分認識到只有以結構調整為主線, 將資金完全融入農牧區信貸市場, 才能充分發揮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 才能不斷提升內部抗風險能力, 才能實現各項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才能開創“社農雙贏”的有利局面。 2017年, 巴林左旗聯社深入貫徹落實“三支銀行”發展戰略, 結合上級監管部門對農牧戶集中授信工作的指導意見, 以“惠農、便農、利農”為出發點, 以“紮穩築牢農村金融主陣地, 實現農牧戶信貸服務全覆蓋”為目標, 確立打造“集中授信”惠農建設工程。

第二, 符合農牧業生產經營週期的資金需求。 農牧區現有的“杠杆式扶貧貸款、青年創業貸款、農戶保證貸款、抵押貸款”等貸款品種, 儘管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農牧戶的資金需求,

但其也具有較強的局限性, 主要體現為受理主體固定, 手續繁瑣且均為一次性合約, 貸款還清後再借需要重新辦理手續, 這極大地增加了農戶使用貸款的難度。 據統計, 全旗農牧業人口戶數120940戶, 其中, 常住戶77180戶, 占比63.82%, 而且90%以上的常住戶與信用社有業務關係。 由於巴林左旗地區農牧業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生產週期較為固定, 信貸資金需求主要集中在4-9月份, 特點為“短、小、頻”, 具體表現形式為短在期限、小在額度、頻在次數。 這需要一款切合農牧戶實際資金需求的惠農信貸品種, 避免借一次做一次手續, 擺脫生產週期內用款不便的困境。 以“富民一卡通”為載體的福農卡授信貸款, 具有“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額度控制,迴圈使用”的特色,額度分為黃金戶10-50萬元、特級戶10萬元(含)、一級戶6-9萬元、二級戶4-6萬元、三級戶1-4萬元(含),其等級額度的設定,完全能夠滿足農戶實際資金需求;授信期內到期日均設定為一年以內,切合農牧業生產週期。據不完全統計,“福農卡”業務用信餘額1-10萬元不等,用信少的在千元以下,單戶分筆用信最高紀錄為19筆,真正實現了“閒置忙用”的效果。規定凡符合授信條件的常住戶,均可憑福農卡隨時到信用社借還貸款,不僅免去了重複做手續的麻煩,更降低了用款人的利息成本。

第三,有助於提高內部風險管理水準。作為獨立法人的農村金融機構,“包袱重、底子薄、抵禦風險能力差”的現狀仍未完全擺脫。在信貸領域,由於以往缺乏地域限制,農戶貸款出現了許多跨鄉鎮受理的情況,主要集中在農戶保證貸款,且額度相對較大。截止8月末,全轄存量不良農戶貸款共計531筆,總金額達3539.87萬元。其中,農戶保證貸款169筆,共計2333萬元;這169筆中有43筆,共計507.39萬元屬跨區跨片受理的貸款,借款人或保證人幾乎都不是屬地信用社所轄鄉鎮戶籍。此部分貸款除日常管理難度大以外,到逾期後極易形成不良貸款,清收化解難度陡然加大,這也是農區網點不良貸款清收難的通病所在。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面向千千萬萬的農牧民客戶,這就更需要對借款人、保證人有嚴格的地域限制。政策已明確,凡符合條件的轄區常住農牧戶,均可辦理福農卡授信貸款,凡不在管轄區信用戶範圍之內的均不予受理信貸業務。“福農卡”貸款,除少數優質黃金戶以外,額度均在10萬元以下,在滿足農戶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農戶家庭負債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貸款風險。據統計,一季度新發放的“福農卡”貸款欠息223筆,金額僅3.7萬元,其中,6個鄉鎮結息率達到100%,現已全部結清。

第四,有利於開闢新的業務發展和盈利空間。早在2013年初,巴林左旗聯社理事會就提出了由“放貸款”向“做市場”轉變的總思路,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信貸產品。“三支銀行”發展戰略出臺後,以涉農貸款為主營業務的左旗聯社,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水準,找准服務物件,細分轄內市場,明確提出信貸業務發展絕不能追求“高、大、上”,而應是走“短、小、快、高”的常態之路。當前,“福農卡”授信業務特色鮮明,勢頭強勁,優勢凸顯。在全轄各項貸款呈下降態勢的情況下,“福農卡”貸款則保持了高速增長。截止2017年8月末,各項貸款餘額32.4億元,較年初增加8.4億元,增速38.07%,轄內金融機構占比46%。“福農卡”授信貸款累計發放33953筆,共計11.10億元,用信餘額達9.22億元,較年初增加6.09億元,1246科目在各項貸款中占比28.49%,較年初增長15.45個百分點。僅三個月時間,完成了全旗145個行政村和580個自然村的調查、授信、簽約工作,評級授信40233,授信總金額達27.04億元,累計簽約髮卡19103筆。通過“福農卡”授信業務,不僅鞏固和主導了農牧區信貸市場,挖掘和拓展了潛在的黃金客戶,更為實際的是將利率更優惠、手續更簡便的信貸產品送入了千家萬戶。

“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客戶資訊不對稱,等級額度評定依據少。目前,農戶資訊採集主要採取管片社信貸員下鄉入戶填制《客戶基本情況表》,所有資訊大部分均來自農戶口述,資料資訊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另外,由於農村信用體系還不健全,加之部分農戶很少從正規的金融機構貸款,因此缺少信用記錄,這就對借款人的分類和管理上造成了阻礙。在具體對貸款物件等級評定中,對其個人信用情況、以往的還款記錄、所從事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內容、經營能力以及還款能力等各項指標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實際操作中,信貸人員需要對每一個農戶進行信用評級,工作量相當大,必然會造成工作中的懈怠行為,同時信貸人員對農戶具體情況不夠瞭解的情況下會依賴于村民代表和村幹部,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勢必會存有地方保護和麵情私心,造成額度等級評定過程出現關係化、人情化;評定標準存在片面性和隨意性。由於農戶數量龐大,各項資訊無法一一複查,於是在評定過程中評定人員往往憑藉主觀意識判斷,導致評定結果難免失真。另外,無法系統對農戶業務檔案進行統計,農戶生產經營狀況往往反映的是某一時點而不是某一個時期,導致後續管理難度和工作量加大。

第二,日常管理跟不上,制約機制尚不健全。“福農卡”授信貸款具有覆蓋面大、金額小、交易量大的特徵,超大的工作量與信貸人員少、管理手段落後的矛盾造成具體操作過程中費時費力。需要經過相關人員的宣傳、調查、核實、建檔、放貸、催收等一系列艱苦細緻的工作。同時要對“福農卡”授信貸款進行系統的管理,僅僅靠員工艱苦細緻的硬性操作還是遠遠不夠的。部分信用社在建立農戶經濟檔案時不願深入調查,部分調查表不能反映出農戶家庭資產、負債、業務收支以及信譽情況,於是造成農戶經濟檔案不權威。有的信用社風險意識不強,操作過程中不按規範程式進行,調查核定工作中回避相關部門與群眾的支持和配合,缺少社會監督,盲目鼓勵農戶用“福農卡”授信貸款開展項目,把其作為自己的尋租工具,造成貸款的人情化。簽訂富民一卡通合約、最高額保證合同的客戶憑藉其“福農卡”和身份證就可以貸到一定額度內的貸款,表面看上去手續嚴密,但具體操作中就會出現“貸款用途挪用、高息放貸、轉借他人”等情況,貸款一旦不能及時歸還就容易形成貸款風險。另外,“福農卡”發放容易出現信用額度的違規交易,例如,一些不需要資金但有信貸能力和需要資金但卻沒有信貸能力的農戶之間進行私下交易,影響了正常的信貸發放,加大了貸款風險。過於鬆懈的責任追究制度,使得放款人有權無責,或有責無究,勢必會縱容內部違規行為,影響“福農卡”授信貸款的及時收回。而過於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則會導致信貸員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造成“俱貸”“惜貸”現象,影響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降低推廣效果。在實際運行管理中,管理“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的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缺乏明確的運營計畫和發展戰略,在內部管理上仍無有效的、專門的大資料資訊登記查詢系統。

第三,政策扶持不穩定,持續發展後勁堪憂。對農村信用社而言,作為地方性的金融企業,擁有著眾多的物理網點、人員,要想使其開展“福農卡”授信貸款具有足夠的積極性,那就必須使其成為一項有盈利空間的核心業務,而政策扶持是關鍵問題,其制定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著農村信用社財務可行性,關係著“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開展的可持續性。據報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17年6月13日發佈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而10萬元以下農戶小額貸款免稅政策,設定僅為兩年期限,極可能停擺,一旦徵收此部分增值稅,這將造成發放“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的財務可持續性不強,盈利空間狹窄。截止8月末,左旗農信社10萬元以下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高達9.22億元,如果徵收這部分利息收入增值稅,對農信社而言將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和負擔。另外,農村信用社的一部分支農資金是來自于中國人民銀行的支農再貸款,一旦該項政策發生變化,支農工作很難落實,農村信用社本身也將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福農卡”授信業務常態化發展的對策

第一,創新資訊採集方式,維護等級評定的權威。當今互聯網大資料時代已然形成,面對更加前衛的引領者,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有所回應,主要還是在觀念轉變上下功夫,再做文章,可以借鑒和引進同行業微貸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資料資訊採集必須從採集農牧戶以往某一時點資訊,向採集農牧戶某一時期資訊轉變,重點採集農牧戶生產經營週期內的資料資訊,有效利用貸後檢查,並形成常態化維護機制。內部主管部門和科技部門協作開發相應的內部資訊錄入系統,將採集的資訊逐項錄入到系統中,以此便於後續資訊查詢和年度更新。信用等級評定上,要始終堅持以第一還款來源為主要依據,重點考量以前年度信用狀況、生產週期資訊,分析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本人結息情況。貸款發放後要及時在登記系統中,為借款人建立信用檔案,記錄每筆貸款的結息時間、還款數額、資金使用等相關資料,為三年一次的推廣授信提供第一手資料,確保等級評定的權威性。

第二,提升行銷管理水準,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行銷管理上應做年度計畫,農牧區網點應主要考核轄內貸款行銷投放任務,杜絕發放跨區域貸款。應充分考慮資金需求的低谷期和高峰期,根據農區社所在鄉鎮經濟發展水準,上一年度農戶貸款日均餘額以及農牧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合理分配行銷指標。聯社制定的責任追究制度應針對“福農卡”授信貸款細分免責條款,設定不良率區間考核指標,視情況給予容忍度。要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瞭解和掌握貸款發放的情況,確保貸款發放公正、合理,防止以貸謀私,比如人情貸款和違規貸款。對發放人情貸款違規貸款,以貸謀私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並查處。各社要對小額貸款實行整村貸後檢查,分別撰寫用信戶、授信簽約戶、授信未簽約戶調查報告,分析農戶小額貸款發放、使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並加強指導。通過嚴格管理,定期檢查,使“福農卡”貸款真正為農服務,為百姓服務。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審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的內部審計檢查制度,審計部門在年中、年終進行信貸資產全面稽核,增加內部審計檢查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尤其要加強對新發放小額信貸容易發生風險的重點社,加大檢查的深度、廣度和頻率,提高檢查效率。另外,要在審計和業務崗位中並行責任追究制度,層層制約,層層防範,將風險降到最低,確保“福農卡”授信貸款成果。

第三,培育和淨化信用環境,逐步構建信用工程。“福農卡”授信貸款要與淨化信用環境,打造信用工程有機結合。首先,要從強化客戶經理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入手,重點排查信貸管理中存在的衙門作風、以貸謀私、人情貸款等問題,堅決杜絕信貸員把信貸權利當作炫耀資本、地位象徵以及把廣大農戶擺到對立面等現象發生,讓每一名從事信貸工作人員明白,沒有了老百姓客戶,喪失了農村主陣地,農信社的前路將異常艱難,甚至無路可走。因此作為信貸人員必須誠實守信、一諾千金,讓客戶感受到“信用相伴,合作共贏”不是一句空話。其次,要從強化客戶信用意識入手,印製風險提示卡,提示客戶做到“貸款不挪用、不外借、不高息放貸、按期還本付息”。對違約者給予制裁,堅決取消其信用戶資格。同時篩選評定信用村,各社按季度考核所轄各村的還本、結息率,年度評出信用村。對信用村給予優惠政策,動態管理信使用者等級,對還本付息不用催、生產經營前景好、收入來源比較穩定的信用戶,按一定比例逐年升級額度等級。如此將極大提升廣大農牧戶的信用意識,增強借款人的還款意願,減少對借款人的信用管理成本,逐步構建起信用工程。

第四,延續必要的扶持政策,加強可持續發展動力。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其他商業銀行受利益驅動,均已不在農區設立網點,他們所開辦的每一項金融業務都在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在利率市場化的大潮下,作為“老百姓自己的銀行”的老字型大小,農村信用社的主營業務必然遭受衝擊,生存空間必然被動壓縮。以往給予的扶持政策一旦叫停,農信社將背負更沉重的擔子,支農惠農的拳腳施展起來將異常艱難,上級部門應充分權衡農村信用社支農、盈利、競爭等因素,不僅應延續扶持政策,還應制定出臺更多更好的扶持政策,以利於農村信用社在競爭中可持續發展,毫無顧慮地精耕細作農村金融田。

“福農卡”授信貸款作為滿足農戶生產經營需要的一種方式,使得信用良好的農戶能夠在不提供抵押物的情況下得到信貸支援,滿足資金需求,這是巴林左旗金融史上一份不可磨滅的貢獻。巴林左旗地區以農業為主,農業基礎仍很薄弱,農村經濟發展水準低,農牧民仍不富有,這三大難題困擾著地區經濟發展。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等大型政策性目標的提出,農業的發展對於資金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由於農戶“分散、面廣、文化水準低”等特點,農戶很難在其他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援,農村信用社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小額信貸支持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在小額信貸的運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小額信貸已經進入到了常態化發展階段,在未來農村經濟發展中,“福農卡”授信貸款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朱沛慶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赤峰市中心支行

淩志勇、高猛供職于巴林左旗信用聯社

戳連結,更有料!

【深度調查】內蒙古“互聯網+”如何實現助農三級連跳(完全版)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一】惠農支付小支點 撬動金融普惠大發展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二】在壩區:山那邊喊話 山這邊繳納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三】騎著摩托拿著卡:這邊金融“掃盲” 那邊自助取錢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四】在山區:哼著小調“款款”——轉出去 取回來

具有“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額度控制,迴圈使用”的特色,額度分為黃金戶10-50萬元、特級戶10萬元(含)、一級戶6-9萬元、二級戶4-6萬元、三級戶1-4萬元(含),其等級額度的設定,完全能夠滿足農戶實際資金需求;授信期內到期日均設定為一年以內,切合農牧業生產週期。據不完全統計,“福農卡”業務用信餘額1-10萬元不等,用信少的在千元以下,單戶分筆用信最高紀錄為19筆,真正實現了“閒置忙用”的效果。規定凡符合授信條件的常住戶,均可憑福農卡隨時到信用社借還貸款,不僅免去了重複做手續的麻煩,更降低了用款人的利息成本。

第三,有助於提高內部風險管理水準。作為獨立法人的農村金融機構,“包袱重、底子薄、抵禦風險能力差”的現狀仍未完全擺脫。在信貸領域,由於以往缺乏地域限制,農戶貸款出現了許多跨鄉鎮受理的情況,主要集中在農戶保證貸款,且額度相對較大。截止8月末,全轄存量不良農戶貸款共計531筆,總金額達3539.87萬元。其中,農戶保證貸款169筆,共計2333萬元;這169筆中有43筆,共計507.39萬元屬跨區跨片受理的貸款,借款人或保證人幾乎都不是屬地信用社所轄鄉鎮戶籍。此部分貸款除日常管理難度大以外,到逾期後極易形成不良貸款,清收化解難度陡然加大,這也是農區網點不良貸款清收難的通病所在。農村信用社的業務面向千千萬萬的農牧民客戶,這就更需要對借款人、保證人有嚴格的地域限制。政策已明確,凡符合條件的轄區常住農牧戶,均可辦理福農卡授信貸款,凡不在管轄區信用戶範圍之內的均不予受理信貸業務。“福農卡”貸款,除少數優質黃金戶以外,額度均在10萬元以下,在滿足農戶資金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慮了農戶家庭負債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貸款風險。據統計,一季度新發放的“福農卡”貸款欠息223筆,金額僅3.7萬元,其中,6個鄉鎮結息率達到100%,現已全部結清。

第四,有利於開闢新的業務發展和盈利空間。早在2013年初,巴林左旗聯社理事會就提出了由“放貸款”向“做市場”轉變的總思路,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信貸產品。“三支銀行”發展戰略出臺後,以涉農貸款為主營業務的左旗聯社,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水準,找准服務物件,細分轄內市場,明確提出信貸業務發展絕不能追求“高、大、上”,而應是走“短、小、快、高”的常態之路。當前,“福農卡”授信業務特色鮮明,勢頭強勁,優勢凸顯。在全轄各項貸款呈下降態勢的情況下,“福農卡”貸款則保持了高速增長。截止2017年8月末,各項貸款餘額32.4億元,較年初增加8.4億元,增速38.07%,轄內金融機構占比46%。“福農卡”授信貸款累計發放33953筆,共計11.10億元,用信餘額達9.22億元,較年初增加6.09億元,1246科目在各項貸款中占比28.49%,較年初增長15.45個百分點。僅三個月時間,完成了全旗145個行政村和580個自然村的調查、授信、簽約工作,評級授信40233,授信總金額達27.04億元,累計簽約髮卡19103筆。通過“福農卡”授信業務,不僅鞏固和主導了農牧區信貸市場,挖掘和拓展了潛在的黃金客戶,更為實際的是將利率更優惠、手續更簡便的信貸產品送入了千家萬戶。

“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客戶資訊不對稱,等級額度評定依據少。目前,農戶資訊採集主要採取管片社信貸員下鄉入戶填制《客戶基本情況表》,所有資訊大部分均來自農戶口述,資料資訊的真實性有待考證。另外,由於農村信用體系還不健全,加之部分農戶很少從正規的金融機構貸款,因此缺少信用記錄,這就對借款人的分類和管理上造成了阻礙。在具體對貸款物件等級評定中,對其個人信用情況、以往的還款記錄、所從事具體生產經營活動內容、經營能力以及還款能力等各項指標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實際操作中,信貸人員需要對每一個農戶進行信用評級,工作量相當大,必然會造成工作中的懈怠行為,同時信貸人員對農戶具體情況不夠瞭解的情況下會依賴于村民代表和村幹部,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勢必會存有地方保護和麵情私心,造成額度等級評定過程出現關係化、人情化;評定標準存在片面性和隨意性。由於農戶數量龐大,各項資訊無法一一複查,於是在評定過程中評定人員往往憑藉主觀意識判斷,導致評定結果難免失真。另外,無法系統對農戶業務檔案進行統計,農戶生產經營狀況往往反映的是某一時點而不是某一個時期,導致後續管理難度和工作量加大。

第二,日常管理跟不上,制約機制尚不健全。“福農卡”授信貸款具有覆蓋面大、金額小、交易量大的特徵,超大的工作量與信貸人員少、管理手段落後的矛盾造成具體操作過程中費時費力。需要經過相關人員的宣傳、調查、核實、建檔、放貸、催收等一系列艱苦細緻的工作。同時要對“福農卡”授信貸款進行系統的管理,僅僅靠員工艱苦細緻的硬性操作還是遠遠不夠的。部分信用社在建立農戶經濟檔案時不願深入調查,部分調查表不能反映出農戶家庭資產、負債、業務收支以及信譽情況,於是造成農戶經濟檔案不權威。有的信用社風險意識不強,操作過程中不按規範程式進行,調查核定工作中回避相關部門與群眾的支持和配合,缺少社會監督,盲目鼓勵農戶用“福農卡”授信貸款開展項目,把其作為自己的尋租工具,造成貸款的人情化。簽訂富民一卡通合約、最高額保證合同的客戶憑藉其“福農卡”和身份證就可以貸到一定額度內的貸款,表面看上去手續嚴密,但具體操作中就會出現“貸款用途挪用、高息放貸、轉借他人”等情況,貸款一旦不能及時歸還就容易形成貸款風險。另外,“福農卡”發放容易出現信用額度的違規交易,例如,一些不需要資金但有信貸能力和需要資金但卻沒有信貸能力的農戶之間進行私下交易,影響了正常的信貸發放,加大了貸款風險。過於鬆懈的責任追究制度,使得放款人有權無責,或有責無究,勢必會縱容內部違規行為,影響“福農卡”授信貸款的及時收回。而過於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則會導致信貸員所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稱,造成“俱貸”“惜貸”現象,影響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降低推廣效果。在實際運行管理中,管理“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的組織機構不健全,沒有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缺乏明確的運營計畫和發展戰略,在內部管理上仍無有效的、專門的大資料資訊登記查詢系統。

第三,政策扶持不穩定,持續發展後勁堪憂。對農村信用社而言,作為地方性的金融企業,擁有著眾多的物理網點、人員,要想使其開展“福農卡”授信貸款具有足夠的積極性,那就必須使其成為一項有盈利空間的核心業務,而政策扶持是關鍵問題,其制定的合理與否直接關係著農村信用社財務可行性,關係著“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開展的可持續性。據報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17年6月13日發佈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而10萬元以下農戶小額貸款免稅政策,設定僅為兩年期限,極可能停擺,一旦徵收此部分增值稅,這將造成發放“福農卡”授信貸款業務的財務可持續性不強,盈利空間狹窄。截止8月末,左旗農信社10萬元以下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高達9.22億元,如果徵收這部分利息收入增值稅,對農信社而言將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和負擔。另外,農村信用社的一部分支農資金是來自于中國人民銀行的支農再貸款,一旦該項政策發生變化,支農工作很難落實,農村信用社本身也將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福農卡”授信業務常態化發展的對策

第一,創新資訊採集方式,維護等級評定的權威。當今互聯網大資料時代已然形成,面對更加前衛的引領者,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有所回應,主要還是在觀念轉變上下功夫,再做文章,可以借鑒和引進同行業微貸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資料資訊採集必須從採集農牧戶以往某一時點資訊,向採集農牧戶某一時期資訊轉變,重點採集農牧戶生產經營週期內的資料資訊,有效利用貸後檢查,並形成常態化維護機制。內部主管部門和科技部門協作開發相應的內部資訊錄入系統,將採集的資訊逐項錄入到系統中,以此便於後續資訊查詢和年度更新。信用等級評定上,要始終堅持以第一還款來源為主要依據,重點考量以前年度信用狀況、生產週期資訊,分析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本人結息情況。貸款發放後要及時在登記系統中,為借款人建立信用檔案,記錄每筆貸款的結息時間、還款數額、資金使用等相關資料,為三年一次的推廣授信提供第一手資料,確保等級評定的權威性。

第二,提升行銷管理水準,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行銷管理上應做年度計畫,農牧區網點應主要考核轄內貸款行銷投放任務,杜絕發放跨區域貸款。應充分考慮資金需求的低谷期和高峰期,根據農區社所在鄉鎮經濟發展水準,上一年度農戶貸款日均餘額以及農牧業生產季節性的特點,合理分配行銷指標。聯社制定的責任追究制度應針對“福農卡”授信貸款細分免責條款,設定不良率區間考核指標,視情況給予容忍度。要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瞭解和掌握貸款發放的情況,確保貸款發放公正、合理,防止以貸謀私,比如人情貸款和違規貸款。對發放人情貸款違規貸款,以貸謀私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並查處。各社要對小額貸款實行整村貸後檢查,分別撰寫用信戶、授信簽約戶、授信未簽約戶調查報告,分析農戶小額貸款發放、使用、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並加強指導。通過嚴格管理,定期檢查,使“福農卡”貸款真正為農服務,為百姓服務。日常管理中要建立審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的內部審計檢查制度,審計部門在年中、年終進行信貸資產全面稽核,增加內部審計檢查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尤其要加強對新發放小額信貸容易發生風險的重點社,加大檢查的深度、廣度和頻率,提高檢查效率。另外,要在審計和業務崗位中並行責任追究制度,層層制約,層層防範,將風險降到最低,確保“福農卡”授信貸款成果。

第三,培育和淨化信用環境,逐步構建信用工程。“福農卡”授信貸款要與淨化信用環境,打造信用工程有機結合。首先,要從強化客戶經理的責任意識、信用意識入手,重點排查信貸管理中存在的衙門作風、以貸謀私、人情貸款等問題,堅決杜絕信貸員把信貸權利當作炫耀資本、地位象徵以及把廣大農戶擺到對立面等現象發生,讓每一名從事信貸工作人員明白,沒有了老百姓客戶,喪失了農村主陣地,農信社的前路將異常艱難,甚至無路可走。因此作為信貸人員必須誠實守信、一諾千金,讓客戶感受到“信用相伴,合作共贏”不是一句空話。其次,要從強化客戶信用意識入手,印製風險提示卡,提示客戶做到“貸款不挪用、不外借、不高息放貸、按期還本付息”。對違約者給予制裁,堅決取消其信用戶資格。同時篩選評定信用村,各社按季度考核所轄各村的還本、結息率,年度評出信用村。對信用村給予優惠政策,動態管理信使用者等級,對還本付息不用催、生產經營前景好、收入來源比較穩定的信用戶,按一定比例逐年升級額度等級。如此將極大提升廣大農牧戶的信用意識,增強借款人的還款意願,減少對借款人的信用管理成本,逐步構建起信用工程。

第四,延續必要的扶持政策,加強可持續發展動力。在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其他商業銀行受利益驅動,均已不在農區設立網點,他們所開辦的每一項金融業務都在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在利率市場化的大潮下,作為“老百姓自己的銀行”的老字型大小,農村信用社的主營業務必然遭受衝擊,生存空間必然被動壓縮。以往給予的扶持政策一旦叫停,農信社將背負更沉重的擔子,支農惠農的拳腳施展起來將異常艱難,上級部門應充分權衡農村信用社支農、盈利、競爭等因素,不僅應延續扶持政策,還應制定出臺更多更好的扶持政策,以利於農村信用社在競爭中可持續發展,毫無顧慮地精耕細作農村金融田。

“福農卡”授信貸款作為滿足農戶生產經營需要的一種方式,使得信用良好的農戶能夠在不提供抵押物的情況下得到信貸支援,滿足資金需求,這是巴林左旗金融史上一份不可磨滅的貢獻。巴林左旗地區以農業為主,農業基礎仍很薄弱,農村經濟發展水準低,農牧民仍不富有,這三大難題困擾著地區經濟發展。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等大型政策性目標的提出,農業的發展對於資金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由於農戶“分散、面廣、文化水準低”等特點,農戶很難在其他金融機構獲得資金支援,農村信用社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小額信貸支持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在小額信貸的運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小額信貸已經進入到了常態化發展階段,在未來農村經濟發展中,“福農卡”授信貸款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朱沛慶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赤峰市中心支行

淩志勇、高猛供職于巴林左旗信用聯社

戳連結,更有料!

【深度調查】內蒙古“互聯網+”如何實現助農三級連跳(完全版)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一】惠農支付小支點 撬動金融普惠大發展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二】在壩區:山那邊喊話 山這邊繳納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三】騎著摩托拿著卡:這邊金融“掃盲” 那邊自助取錢

【雲南惠農支付服務業務探尋四】在山區:哼著小調“款款”——轉出去 取回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