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河北阜平的扶貧足跡

導語:“一定要想方設法儘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2年寒冬, 在阜平縣走村串戶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留下的諄諄囑託。 時至今日, 已有5年過去了。 5年時間裡, 阜平走過了哪些扶貧足跡, 有哪些經驗可供學習?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巍巍太行紅色阜平曾陷貧困維谷

阜平縣整個縣域面積近2500平方公里, 山地面積占到了全縣土地面積的8成以上, 荒山多、耕地少的土地利用難題讓無數阜平百姓望山“悲歎”。 目前, 全縣總人口在23萬人左右, 人均可耕地面積不足1畝。

山脈綿延的阜平縣亦是革命老區。

1931年,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在此建立了華北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 隨著抗日戰爭形勢的變化, 聶榮臻元帥以阜平縣為中心, 在1937年開創了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後來還被毛澤東親筆授予“模範抗日根據地”的榮譽稱號。 據統計, 在抗日戰爭時期阜平縣人口不足9萬人, 其中2萬餘人參軍參戰, 5000餘人浴血犧牲。

戰爭硝煙中, 紅色基因深深融入了這片革命熱土。 和平年代, 山路漫漫的革命老區卻一直拔不掉窮根、摘不下窮帽。 “窮根”到底在哪?山多道路不暢, 人走不出去思想閉塞;可耕地少、土質貧瘠, 自然耕作無法豐產;礦產資源缺乏、工業基礎薄弱……一項項說下來, 是老區人民對於不利發展壞境沉甸甸的無奈。

“在‘十二五’初期, 阜平縣的貧困發生率為54%, 是省內貧困人口比例最高的一個縣, 也是脫貧任務最艱巨的地方。 ”河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規劃處處長郭良才介紹。

2012年12月, 習總書記頂著凜冽冬風, 走“親戚”來到了阜平縣的貧困村——龍泉關鎮駱駝灣村。 當時通向村莊的是蜿蜒沙土路, 村民仍然是靠天“吃飯”, 以種植玉米、土豆為生, 家裡的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 整村常住人口不到在籍總人口的一半, 人均年收入剛過1000元, 貧弱留守家庭成了這裡的常態家庭模式。

不久後, 在阜平縣被確定為“燕山—太行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時, 全縣共有164個像駱駝灣村一樣的貧困村, 占全部行政村的78.5%, 過半阜平人口掙扎在貧困線以下。

阜平脫貧有方向

習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這是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看望唐榮斌老人一家。 圖片來源於新華網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 考察扶貧開發工作。 他強調,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對困難群眾, 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 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 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29日下午, 習近平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嚴寒, 驅車300多公里來到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 阜平是革命老區, 是當年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 阜平縣也是全國重點貧困縣。 習近平對老區幹部群眾十分掛念, 元旦前特地來到這裡看望。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到阜平縣調研

2017年11月15日至16日,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到阜平縣調研, 親切看望幹部群眾, 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指導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 這是王東峰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看望慰問脫貧戶唐榮斌一家, 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圖片來源於河北日報

2017年11月15日至16日,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到阜平縣調研, 親切看望幹部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凝聚信心鬥志和力量,創新方式方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和貧困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阜平脫貧有支持

209個幫扶工作組 駐村幫扶

阜平縣從縣直單位和鄉鎮抽調骨幹力量,組成了209個幫扶工作組,脫離原單位,駐村開展幫扶工作。鄉鎮副科以上幹部每人分包20戶貧困戶,其餘鄉鎮幹部分包5戶以上貧困戶。工作組成員分包縣領導和鄉鎮幹部包戶之外的所有貧困戶和農戶。

發展產業別愁沒本 脫貧致富保險兜底

“發展產業,別愁沒本兒;脫貧致富,保險兜底兒。”2013年以來,河北省阜平縣抓住創建金融扶貧示範縣的契機,探索“保險+貸款”的金融扶貧模式,下活全縣脫貧致富“一盤棋”。

在省扶貧辦、省金融辦指導下,阜平組建縣金融服務中心,健全縣鄉村三級網路,助農取款服務點行政村覆蓋面達到100%。縣政府同時成立註冊資金1.3億元的縣惠農擔保公司,按照“村推薦、鄉初審、縣惠農擔保公司和銀行聯合審查”的工作流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合作社、農戶提供貸款支援。企業、合作社、農戶按時償還貸款利息後,縣財政給予50%貼息。

規劃先行、建檔立卡 打下扶貧攻堅基礎

阜平不能再等了,阜平人民不願再等了。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是習總書記在駱駝灣村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留下的殷切希望。“聽到總書記這句話,我們心中特別熱乎,頓時有了脫貧致富的幹勁。”駱駝灣村村民們憶起往事,無不喜上眉梢。2013年,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阜平縣立足縣情確定了“三年大見成效、五年穩定脫貧、八年建成小康”的奮鬥目標,正式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進軍。

同年,阜平縣編制完成了《燕山—太行山片區阜平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並在規劃基礎上聘請了清華同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等32家規劃設計單位,先後編制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126項覆蓋全領域的系列規劃,為縣域發展與脫貧攻堅提供了指引藍本。

脫貧,是阜平縣幹群戮力,誓要摘掉的最大“帽子”。2013年,扶貧幹部齊上陣,逐門逐戶調查摸底,共精准識別貧困戶4.44萬戶、10.81萬人,全部實現建檔立卡。“區分無脫貧致富能力、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生存條件惡劣等不同情況,找到‘窮根’,再因村、因戶‘開方子’,實現精准幫扶。”阜平縣扶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耿利紅說,“給有脫貧致富能力的人提供政策或資金,對不具備脫貧致富能力的人,政策兜底也會跟上,這樣就保證了沒有一個困難戶在脫貧中掉隊。”

天塹變通途 闖出條條致富路

“早前我們就是坐個三輪車、顛著小土路出村出山,哪個不是一臉土一身灰。現在這個新修的環村柏油公路能並排過兩輛汽車,光腳走在上面都舒服。”年近八旬的駱駝灣村村民孫大爺閒時就愛坐在村頭的石墩上曬太陽,看著來往車輛臨村駛過。

面對山多路少導致村莊閉塞、發展緩慢的難題,阜平縣推進了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之前從阜平縣到保定市區要驅車4個小時,高速公路修好後1小時就能到,極大縮短了縣城與外界的溝通距離。”截至目前,阜平縣建成總投資31.2億元,共26條291.3公里的公路建設專案,真正打通群眾脫貧的“致富路”。

除了交通建設投入,阜平縣還整體提升水利工程、電力設施、通訊網路、縣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教育醫療事業等建設,使縣內人居環境逐步改善。

阜平扶貧有辦法

劉強東當“村長”

11月28日,阜平縣平石頭村村民委員會正式聘請劉強東擔任平石頭村“名譽村主任”。圖片來源於網路

食用菌產業精准扶貧

近年來,河北省阜平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精准扶貧“一號”富民產業培育,探索出一條“政府+金融機構+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六位元一體的發展模式,真正讓小蘑菇為廣大貧困群眾撐起了脫貧大“傘”。

為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管道,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目標,阜平縣在借鑒其他地區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多種資金補貼、貼息貸款、價格損失保障險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兜住經營風險,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新模式促食用菌產業扶貧“散熱”

2015年,阜平確立以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支柱產業之一,創新打造政府+金融+科研+企業+園區+農戶“六位一體”產業聯盟,棚室、品種、菌棒、技術、品牌、銷售六統一,農戶分戶經營“六統一分”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經營管理模式。

“政府出規劃設計、統籌全域,金融機構出貸款,科研院所引進技術,農戶在園區集中生產,龍頭企業負責生產菌棒、產品收購,阜平食用菌產業緊密聯合產業發展要素形成產業聯盟。”阜平縣農業局局長張強說。

電商扶貧助力打造農產品新零售模式

交通不暢、資訊閉塞,曾讓阜平縣黑崖溝村村民長期處於閉塞狀態,經濟基礎十分落後。可生長在這裡的櫻桃樹,呼吸著優良的新鮮空氣,享受著充足的太陽光照,吸收著純淨可口的山泉水,果品口味甘甜,個頭十足。

為打開櫻桃銷路,6月20日,阜平縣黑崖溝村舉辦與“阜禮”區域公用品牌深度結合的黑崖溝櫻桃開園節,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果農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將自己種植的櫻桃利用互聯網銷售到全國各地。

黑崖溝村櫻桃開園節現場。圖片來源網路

當前,黑崖溝村組建了多個產業種植合作社,黑崖溝村櫻桃基地共吸納了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預計今年可以帶動這56戶增收30萬元左右。同時,櫻桃園還就地增加了工作崗位,直接吸收村內20多個貧困群眾在園區就業,初步估計,這20多個群眾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

健康扶貧的“阜平之路”

如何讓貧困人口“健康脫貧”——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得病?記者走進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尋找“藥方”。無論是“大病”救治,還是特殊慢性病管理,從2015年到2016年阜平縣先後試行對參加新農合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進行再補償,建立了農村60歲以上老人縣內住院合規費用100%報銷機制。今年阜平縣還建立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兜”住了醫療費用的底,更“兜”起了困難群眾的日子。健康扶貧的“全國難題”,太行山裡的阜平人先行先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長城24小時用戶端據人民網、長城新媒體、河北日報等綜合報導)

親切看望幹部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凝聚信心鬥志和力量,創新方式方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和貧困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阜平脫貧有支持

209個幫扶工作組 駐村幫扶

阜平縣從縣直單位和鄉鎮抽調骨幹力量,組成了209個幫扶工作組,脫離原單位,駐村開展幫扶工作。鄉鎮副科以上幹部每人分包20戶貧困戶,其餘鄉鎮幹部分包5戶以上貧困戶。工作組成員分包縣領導和鄉鎮幹部包戶之外的所有貧困戶和農戶。

發展產業別愁沒本 脫貧致富保險兜底

“發展產業,別愁沒本兒;脫貧致富,保險兜底兒。”2013年以來,河北省阜平縣抓住創建金融扶貧示範縣的契機,探索“保險+貸款”的金融扶貧模式,下活全縣脫貧致富“一盤棋”。

在省扶貧辦、省金融辦指導下,阜平組建縣金融服務中心,健全縣鄉村三級網路,助農取款服務點行政村覆蓋面達到100%。縣政府同時成立註冊資金1.3億元的縣惠農擔保公司,按照“村推薦、鄉初審、縣惠農擔保公司和銀行聯合審查”的工作流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合作社、農戶提供貸款支援。企業、合作社、農戶按時償還貸款利息後,縣財政給予50%貼息。

規劃先行、建檔立卡 打下扶貧攻堅基礎

阜平不能再等了,阜平人民不願再等了。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是習總書記在駱駝灣村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留下的殷切希望。“聽到總書記這句話,我們心中特別熱乎,頓時有了脫貧致富的幹勁。”駱駝灣村村民們憶起往事,無不喜上眉梢。2013年,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阜平縣立足縣情確定了“三年大見成效、五年穩定脫貧、八年建成小康”的奮鬥目標,正式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進軍。

同年,阜平縣編制完成了《燕山—太行山片區阜平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並在規劃基礎上聘請了清華同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等32家規劃設計單位,先後編制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126項覆蓋全領域的系列規劃,為縣域發展與脫貧攻堅提供了指引藍本。

脫貧,是阜平縣幹群戮力,誓要摘掉的最大“帽子”。2013年,扶貧幹部齊上陣,逐門逐戶調查摸底,共精准識別貧困戶4.44萬戶、10.81萬人,全部實現建檔立卡。“區分無脫貧致富能力、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生存條件惡劣等不同情況,找到‘窮根’,再因村、因戶‘開方子’,實現精准幫扶。”阜平縣扶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耿利紅說,“給有脫貧致富能力的人提供政策或資金,對不具備脫貧致富能力的人,政策兜底也會跟上,這樣就保證了沒有一個困難戶在脫貧中掉隊。”

天塹變通途 闖出條條致富路

“早前我們就是坐個三輪車、顛著小土路出村出山,哪個不是一臉土一身灰。現在這個新修的環村柏油公路能並排過兩輛汽車,光腳走在上面都舒服。”年近八旬的駱駝灣村村民孫大爺閒時就愛坐在村頭的石墩上曬太陽,看著來往車輛臨村駛過。

面對山多路少導致村莊閉塞、發展緩慢的難題,阜平縣推進了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之前從阜平縣到保定市區要驅車4個小時,高速公路修好後1小時就能到,極大縮短了縣城與外界的溝通距離。”截至目前,阜平縣建成總投資31.2億元,共26條291.3公里的公路建設專案,真正打通群眾脫貧的“致富路”。

除了交通建設投入,阜平縣還整體提升水利工程、電力設施、通訊網路、縣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教育醫療事業等建設,使縣內人居環境逐步改善。

阜平扶貧有辦法

劉強東當“村長”

11月28日,阜平縣平石頭村村民委員會正式聘請劉強東擔任平石頭村“名譽村主任”。圖片來源於網路

食用菌產業精准扶貧

近年來,河北省阜平縣把食用菌產業作為精准扶貧“一號”富民產業培育,探索出一條“政府+金融機構+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六位元一體的發展模式,真正讓小蘑菇為廣大貧困群眾撐起了脫貧大“傘”。

為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管道,增加農民收入,真正實現“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目標,阜平縣在借鑒其他地區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多種資金補貼、貼息貸款、價格損失保障險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兜住經營風險,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

新模式促食用菌產業扶貧“散熱”

2015年,阜平確立以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支柱產業之一,創新打造政府+金融+科研+企業+園區+農戶“六位一體”產業聯盟,棚室、品種、菌棒、技術、品牌、銷售六統一,農戶分戶經營“六統一分”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經營管理模式。

“政府出規劃設計、統籌全域,金融機構出貸款,科研院所引進技術,農戶在園區集中生產,龍頭企業負責生產菌棒、產品收購,阜平食用菌產業緊密聯合產業發展要素形成產業聯盟。”阜平縣農業局局長張強說。

電商扶貧助力打造農產品新零售模式

交通不暢、資訊閉塞,曾讓阜平縣黑崖溝村村民長期處於閉塞狀態,經濟基礎十分落後。可生長在這裡的櫻桃樹,呼吸著優良的新鮮空氣,享受著充足的太陽光照,吸收著純淨可口的山泉水,果品口味甘甜,個頭十足。

為打開櫻桃銷路,6月20日,阜平縣黑崖溝村舉辦與“阜禮”區域公用品牌深度結合的黑崖溝櫻桃開園節,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果農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將自己種植的櫻桃利用互聯網銷售到全國各地。

黑崖溝村櫻桃開園節現場。圖片來源網路

當前,黑崖溝村組建了多個產業種植合作社,黑崖溝村櫻桃基地共吸納了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預計今年可以帶動這56戶增收30萬元左右。同時,櫻桃園還就地增加了工作崗位,直接吸收村內20多個貧困群眾在園區就業,初步估計,這20多個群眾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左右。

健康扶貧的“阜平之路”

如何讓貧困人口“健康脫貧”——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得病?記者走進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尋找“藥方”。無論是“大病”救治,還是特殊慢性病管理,從2015年到2016年阜平縣先後試行對參加新農合大病患者及特殊慢性病患者進行再補償,建立了農村60歲以上老人縣內住院合規費用100%報銷機制。今年阜平縣還建立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兜”住了醫療費用的底,更“兜”起了困難群眾的日子。健康扶貧的“全國難題”,太行山裡的阜平人先行先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長城24小時用戶端據人民網、長城新媒體、河北日報等綜合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