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家寶藏》:央視本年度最強綜藝黑馬 到底為什麼這麼火?

12月3日央視播出的《國家寶藏》一經播出, 便引發了無數網友的熱議, 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3分。 這是一個怎樣的節目?到底為什麼這麼火?

《國家寶藏》其實是文博探索類綜藝節目, 但不同以往的鑒寶類節目, 這次節目裡的27件文物, 都是9大國家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全都是貨真價實的無價之寶。

這檔節目一共10期, 每期90分鐘, 每期節目聚焦一家博物館, 展現三件鎮館國寶。 最後由觀眾參與投票, 從27件國寶中選出9件, 以《國家寶藏》為主題在故宮特展。

主持人張國立

節目旨在讓文物活起來, 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吸引更多年輕人走入博物館。 節目拋開了央視以往的嚴肅莊重感, 反而綜藝感十足, 但內容又能甩別人十條街。

嘉賓走入博物館實地接觸文物

通過明星小品演繹+專家巨匠解讀的方式, 讓27位元藝人和27位素人分別講述國寶的前身今生, 以更為娛樂化的方式, 帶大家瞭解國寶感受歷史。

27位明星“護寶人”

節目裡每一件國寶都有一位藝人擔任守護人, 以演講和小品表演的形式, 扮成歷史人物直接演一段國寶故事。 27位守護請到了李晨、易烊千璽、撒貝南、王凱、梁家輝、劉濤、蔡國慶、王剛、秦海璐、段奕宏、馬蘇等等!這個環節是節目中娛樂性最強的一個環節。

李晨演繹《千里江山圖》

梁家輝飾演司馬遷

最有綜藝感的要數撒貝南演繹的那段,

不但內容出彩而且表演滑稽。 最深刻的是梁家輝先生的深情演繹, 拍《垂簾聽政》時走遍故宮每一個角落的他, 對故宮石鼓的演繹飽含深情。 王凱演繹的乾隆十分可愛, 在夢中被愛豆王羲之、黃公望等diss了一番, 感覺都乾隆被玩壞了。

視頻載入中...

第一期就請到了李晨、王凱、梁家輝,第二期是王剛、撒貝南、段奕宏,今晚播出的第三期請到了劉濤、蔡國慶父子、雷佳音。

每期三個藝人,不僅吸引住年輕人的眼球,還帶領受眾瞭解國寶,一點都不讓人反感,反而這種新穎的模式吸引了一大批年輕觀眾。

27位素人守護團

國寶的今生故事由素人守護團來講述,說是素人其一點都不平凡,邀請的都是與文物發生過故事的人。例如故宮的講解志願者、著名的考古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故宮文物南遷的“故宮世家”、青年編鐘樂團等等。

青少年編鐘樂團

其中請到的考古學家陳振裕,可謂是最重量級也是我們最該記住的人物。他的一生,參與了各種震驚世界考古活動,見證了越王勾踐劍、雲夢睡虎地秦簡等文物的出土。

右二:二十世紀知名考古學家陳振裕陳振裕

27件國寶級文物

其實節目真正的主角,永遠是這些國寶,所以最花心思的便是國寶的挑選。節目組與9大博物館從一大堆的備選名單中,反復研究精心挑選,才推選出了這27件國寶。

每件都是實景取材拍攝,給觀眾呈現出最真實的國寶。現場360°的3維效果展現,加上仿製品的現場展示,讓觀眾全方位地看清每一件國寶。

另外加上前世今生的故事講述,讓文物“活了起來”,不但讓觀眾認識了文物,還讓觀眾能對這些文物產生興趣,這是十分成功的。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北宋 藏於故宮博物院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12米巨幅長卷描繪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各種釉彩大瓶

各種釉彩大瓶, 清乾隆 藏於故宮博物院。享有“中華瓷王”“瓷母”的美稱,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堪稱中國瓷器技術流頂峰。

陳倉石鼓

陳倉石鼓 ,先秦 藏於故宮博物院。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稱為“中華第一古物”,一共10塊鼓,石鼓上刻有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組文字。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春秋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劍刃至今依舊鋒利無比。

雲夢睡虎地秦簡

雲夢睡虎地秦簡, 戰國-秦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竹簡寫下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占書。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 戰國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器,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它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9位館長點評團

節目的另一個亮點就是由9位國家級博物館館長組成的點評團,在節目的第二現場對國寶進行點評。9位館長分別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九大館長

《國家寶藏》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打造了優質內容的同時,創造了新的節目形式。

由國家級的文物當主角,明星陣容打造新形式,素人故事豐富節目內容,加上9大博物館的館長坐鎮點評。通過這些創新的形式,讓擺在博物館裡的寶貝都“活了過來”,使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東西,而是有故事有溫度的文物,為我們瞭解文物瞭解歷史提供了平臺。

正如網友所說的:“千里江山圖不是畫,而是中華沃土;瓷母不是瓶,是神州海納百川的胸襟;石鼓不是石鼓,而是中華文字;越王勾踐劍不是劍,是華夏尚武精神;秦簡不是秦簡,而是律法;編鐘不是樂器,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通過這樣的節目,瞭解文物,瞭解歷史。至少下次走進博物館,不再是走個過場,而是能夠認出幾個文物,還會有興趣去瞭解其他文物,這有何不可呢?

第一期就請到了李晨、王凱、梁家輝,第二期是王剛、撒貝南、段奕宏,今晚播出的第三期請到了劉濤、蔡國慶父子、雷佳音。

每期三個藝人,不僅吸引住年輕人的眼球,還帶領受眾瞭解國寶,一點都不讓人反感,反而這種新穎的模式吸引了一大批年輕觀眾。

27位素人守護團

國寶的今生故事由素人守護團來講述,說是素人其一點都不平凡,邀請的都是與文物發生過故事的人。例如故宮的講解志願者、著名的考古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故宮文物南遷的“故宮世家”、青年編鐘樂團等等。

青少年編鐘樂團

其中請到的考古學家陳振裕,可謂是最重量級也是我們最該記住的人物。他的一生,參與了各種震驚世界考古活動,見證了越王勾踐劍、雲夢睡虎地秦簡等文物的出土。

右二:二十世紀知名考古學家陳振裕陳振裕

27件國寶級文物

其實節目真正的主角,永遠是這些國寶,所以最花心思的便是國寶的挑選。節目組與9大博物館從一大堆的備選名單中,反復研究精心挑選,才推選出了這27件國寶。

每件都是實景取材拍攝,給觀眾呈現出最真實的國寶。現場360°的3維效果展現,加上仿製品的現場展示,讓觀眾全方位地看清每一件國寶。

另外加上前世今生的故事講述,讓文物“活了起來”,不但讓觀眾認識了文物,還讓觀眾能對這些文物產生興趣,這是十分成功的。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北宋 藏於故宮博物院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12米巨幅長卷描繪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

各種釉彩大瓶

各種釉彩大瓶, 清乾隆 藏於故宮博物院。享有“中華瓷王”“瓷母”的美稱,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堪稱中國瓷器技術流頂峰。

陳倉石鼓

陳倉石鼓 ,先秦 藏於故宮博物院。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被康有為稱為“中華第一古物”,一共10塊鼓,石鼓上刻有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組文字。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春秋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劍刃至今依舊鋒利無比。

雲夢睡虎地秦簡

雲夢睡虎地秦簡, 戰國-秦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竹簡寫下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占書。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 戰國 藏於湖北省博物館。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器,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它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9位館長點評團

節目的另一個亮點就是由9位國家級博物館館長組成的點評團,在節目的第二現場對國寶進行點評。9位館長分別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九大館長

《國家寶藏》之所以這麼火,是因為打造了優質內容的同時,創造了新的節目形式。

由國家級的文物當主角,明星陣容打造新形式,素人故事豐富節目內容,加上9大博物館的館長坐鎮點評。通過這些創新的形式,讓擺在博物館裡的寶貝都“活了過來”,使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東西,而是有故事有溫度的文物,為我們瞭解文物瞭解歷史提供了平臺。

正如網友所說的:“千里江山圖不是畫,而是中華沃土;瓷母不是瓶,是神州海納百川的胸襟;石鼓不是石鼓,而是中華文字;越王勾踐劍不是劍,是華夏尚武精神;秦簡不是秦簡,而是律法;編鐘不是樂器,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通過這樣的節目,瞭解文物,瞭解歷史。至少下次走進博物館,不再是走個過場,而是能夠認出幾個文物,還會有興趣去瞭解其他文物,這有何不可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