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

豬病毒性腹瀉的綜合防治策略(豬訊網)

在冬春季, 各地豬場常見豬病毒性腹瀉(俗稱:冬季腹瀉或豬胃流輪)主要由豬傳染性胃腸炎 (TGE) 、豬流行性腹瀉 (PED) 和豬輪狀病毒引起;該病以嘔吐、腹瀉、脫水為主要症狀。 是冬春季節豬群通常多發的傳染性疾病。 且這三種疾病在流行病學、臨床症狀上十分相似, 基本都具有發病突然、傳播迅速、流行範圍廣以及各年齡豬只均可感染的特點。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 尤其對仔豬群造成的死亡率極高, 如果說“能給自繁自養豬場帶來滅頂之災”恐怕也不為過。 對我國養豬業造成極其嚴重經濟損失,

同樣也困擾著世界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豬訊網作者經過十多年的臨床實踐, 也積累和學習了若干經驗與業內分享, 希望能給養豬業及豬場技術員或基層獸醫工作者對於該病防治有所幫助。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1

一、病原特性:

1、豬傳染性胃腸炎 (TGE) 、豬流行性腹瀉 (PED)均屬於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的成員, 呈多形的球形, 直徑在60~190nm;低溫下可以長期存活, 糞便中的病毒在20℃乾燥、腐敗狀況下10天內死亡, 在37℃4天全部死亡。 臨床防控的重點在於:該病原在低溫環境長期存活, 高溫環境存活時間短!通過提高豬場飼養管理水準, 豬舍內環境溫度提升工作很有必要性, 特別是產房和保育階段的豬舍是重中之重!病原對光很敏感, 可被常用消毒防腐劑如:氫氧化鈉(俗稱:火堿)、含氯或碘的消毒劑、季胺鹽類化合物等滅活。

2、輪狀病毒(RV)病是屬人畜共患病範疇, 該病毒呈車輪狀外觀, 直徑在70nm左右。 輪狀病毒在環境中相當穩定, 對溫度、pH、化學物質和常用消毒劑有耐受性。

在pH 3~9時(酸堿環境)都穩定, 糞便中的輪狀病毒在60℃時可耐受30分鐘, 在18℃~20℃時可耐受7~9個月, 該病原相對較為頑固, 臨床防控的重點只能放在加強飼養管理、環境消毒和對豬群疫苗免疫上。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2

二、發病機制

根據業內專家及科研人員的大量試驗研究資料表明:人工發病試驗, 豬口服PEDV和TGEV後, 潛伏期一般為20小時至3天。 在實驗室, 新生仔豬最早有接種8小時後就開始發病的, 病毒在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繁殖, 在16~30小時達到最大量。 對哺乳仔豬而言, 就不能消化乳中的乳糖和蛋白質, 使腸內產生高滲, 液體在腸內滯留, 甚至從組織內吸收液體, 進而導致腹瀉和脫水, 酸中毒而死亡。 如新生仔豬接種輪狀病毒後, 也產生上述的情況, 但14日齡以上的豬人工攻毒一般不會發病。

豬訊網提示:“由於病毒的入侵, 病毒在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繁殖, 小腸上皮細胞變性、絨毛脫落, 導致小腸內酶活性明顯下降, 擾亂了消化及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電解質,

引起急性吸收不良。 ”這些研究結論資料對該病臨床治療意義極其重大, 如何修復和加強或提升豬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功能是促進病後豬群能夠痊癒之重點!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3

三、流行爆發

1、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都有嚴格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11月-下年4月期間。特別在春節前後是該病爆發的高峰期(大家可以想一下,該病一爆發,有多少豬場管理者都過不好年,為之焦慮!)。

2、豬輪狀病毒病

輪狀病毒主要存在於病豬及帶毒豬的消化道以及和被污染的環境中(飼料、飲水、墊草及土壤),經消化道途徑使易感豬感染。因病豬及帶毒豬排毒時間可持續數天,加之病毒對外界環境有頑強的抵抗力,可嚴重污染環境,並在豬場長期紮根。在流行地區,發病豬多是8周齡以下的仔豬,日齡越小的仔豬,發病率越高。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4

四、臨床症狀

1、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

在致病原上它們是不相同的,但臨床上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卻很難區別,只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相比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症狀還要嚴重一些。發病開始時厭食,以後腹瀉,並且以水樣的噴射狀腹瀉為特徵,豬舍四周牆上和地面沾滿了水糞,有一股特別的臭味。體溫一般不升高。大豬一般7~10天自行康復,但抵抗力弱、有併發症的時會死亡,新生仔豬由於嚴重脫水,加上母豬發病時奶水減少甚至無奶時,死亡率可高達100%。10日齡以上仔豬死亡率較低。總的規律是豬只的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乳豬除腹瀉外,往往嘔吐,特別在吃奶後很快出現。有的母豬流產,有時流產率達25%。

2、豬輪狀病毒病

是仔豬的一種疾病,在自然情況下,7日齡以下的新生仔豬很少發生,一般發生在13~39日齡的仔豬,平均20日齡,初產母豬產的仔豬較易感染病毒。潛伏期12~24小時,開始出現厭食、不安、偶爾有嘔吐。嚴重的在1~4小時後發生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到白色,含絮狀物。腹瀉可持續3~5天,在腹瀉2~5天后可能有死亡。隨著年齡的增大死亡率降低,14日齡以上的豬很少死亡。中大豬和母豬多為隱性感染,沒有症狀。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5

六、解剖與診斷

解剖這三種病毒性腹瀉的病豬,病變常局限在胃腸道。吃奶仔豬胃內充滿凝乳塊,胃黏膜充血。小腸內充滿黃色液體,並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腸壁變薄呈半透明。

在普通顯微鏡下可以見到絨毛萎縮,腸淋巴結水腫,其他臟器看不到病變。但TGE可能在肺部有炎性反應。

根據流行病學,發病季節。厭食、水瀉、嘔吐。所有豬發病,大豬一般不死,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變主要在腸道,傳播迅速,抗菌藥物治療不理想(排除仔豬球蟲病時)等基本上可以確定為病毒性疾病。7日齡以下不發病在13~39日齡發病的仔豬一般為輪狀病毒病,7日齡以內發病死亡的往往是TGE或PED。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6

據業內專家及研究人員總結的診斷方法:

1、糞便酸性:細菌腹瀉的糞便一般為鹼性,病毒腹瀉的糞便基本呈酸性(pH試紙測)。

2、實驗室診斷:送檢發病未死乳豬(或其小腸),到化驗診斷(有技術能力或資質)的實驗室,其中用螢光抗體診斷技術可在2小時內可給出診斷結果。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7

六、綜合防制

豬訊網建議:應根據自己豬場的實際情況,實施加強飼養管理,制定全面的疫病防疫、消毒計畫,才能收到良好的防制效果。

1、豬場應提高飼養管理水準;冬季要相應提高飼料配方中玉米(能量飼料)的比重,對豬群在低溫環境生長更有利;防範賊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時在中午氣溫稍高時,兼顧通風換氣,實踐證明提高豬舍溫度對降低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很有效,通風換氣對降低豬呼吸道感染情況;改善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不留死角圈,糞尿及垃圾要天天清除,消毒劑可配製或選用2%氫氧化鈉、生石灰粉(5%~10%石灰乳)、季胺鹽類,能相對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減少致病原微生物二次污染或傳播的機會。

2、因國內外對病毒病的治療暫無特效方法,推薦疫苗防疫為主,對豬群採用“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輪狀病毒三聯疫苗(俗稱豬胃流輪三聯苗)”進行防疫,具有“打一防三”、省時省力、降低工作量、減少豬群應激次數;具體用法用量可在獸醫師指導下使用。據相關試驗資料表明,免疫母豬後其仔豬的被動保護率在95%以上,肉豬的主動免疫保護率在90%左右;大規模生產試用,免疫母豬後其仔豬的被動保護率在85%~95%,肉豬的主動免疫保護率在70%~90%。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8

3、對發病豬場為防止繼發感染和脫水造成的衰竭,降低死亡率和促進康復,可採取對症治療,以最大限度降低豬場經濟損失,這也是必要的。

3.1發病初期豬群:有條件豬場用豬白細胞介素(或者康復豬血清)肌注。據業內技術人員推薦分享,也可用雞新城疫Ⅰ系苗(500羽份)1瓶加注射用水50毫升,每頭每次注射5-10毫升,肌肉注射或交巢穴注射,隔日1次,重症連用兩次;其治療原理是把新城疫Ⅰ系苗作誘導劑,誘導豬體自身產生干擾素。

3.2對發病豬群,應適度減少餵料量,配製“口服補液鹽”溶液供豬群飲用,以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調節豬體酸堿平衡,緩解豬體的脫水狀態,降低死亡率。豬訊網作者溫馨提示:這點也很重要,做好能保命!因為患豬病毒性腹瀉時,體液流失很快,大多數仔豬死亡都是因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機體功能衰竭等造成的死亡!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9

3.3防止繼發感染:可根據情況選用其一如:乙醯甲喹粉(痢菌淨)、喹乙醇粉、硫酸新黴素可溶性粉、硫酸粘桿菌素可溶性粉、恩諾沙星微囊製劑等拌料,進行輔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也有一定幫助,可在獸醫師指導下應用。

3.4中藥治療:根據豬群病情和採食量,白頭翁散按1~3%的比例添加飼料拌勻飼喂,也可用白頭翁散用開水浸泡後飲水,白頭翁散藥渣拌料方式給藥,臨床有一定治療效果。

另外據報導:肉桂10 g,板藍根10 g,槐花12 g,大青葉10 g,赤石脂15 g,茛菪子5 g,粉碎並混勻。每日1劑,小豬酌減,連服3 d,效果顯著。

3.5功能性飼料添加劑輔助治療:如包膜丁酸鈉、甜菜堿等對腸粘膜細胞有修復或保護作用,合理添加有利於維護胃腸道的正常功能,並對死亡率降低有所益處。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之豬訊網

1、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

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都有嚴格的季節性。主要集中在11月-下年4月期間。特別在春節前後是該病爆發的高峰期(大家可以想一下,該病一爆發,有多少豬場管理者都過不好年,為之焦慮!)。

2、豬輪狀病毒病

輪狀病毒主要存在於病豬及帶毒豬的消化道以及和被污染的環境中(飼料、飲水、墊草及土壤),經消化道途徑使易感豬感染。因病豬及帶毒豬排毒時間可持續數天,加之病毒對外界環境有頑強的抵抗力,可嚴重污染環境,並在豬場長期紮根。在流行地區,發病豬多是8周齡以下的仔豬,日齡越小的仔豬,發病率越高。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4

四、臨床症狀

1、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

在致病原上它們是不相同的,但臨床上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卻很難區別,只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相比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症狀還要嚴重一些。發病開始時厭食,以後腹瀉,並且以水樣的噴射狀腹瀉為特徵,豬舍四周牆上和地面沾滿了水糞,有一股特別的臭味。體溫一般不升高。大豬一般7~10天自行康復,但抵抗力弱、有併發症的時會死亡,新生仔豬由於嚴重脫水,加上母豬發病時奶水減少甚至無奶時,死亡率可高達100%。10日齡以上仔豬死亡率較低。總的規律是豬只的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乳豬除腹瀉外,往往嘔吐,特別在吃奶後很快出現。有的母豬流產,有時流產率達25%。

2、豬輪狀病毒病

是仔豬的一種疾病,在自然情況下,7日齡以下的新生仔豬很少發生,一般發生在13~39日齡的仔豬,平均20日齡,初產母豬產的仔豬較易感染病毒。潛伏期12~24小時,開始出現厭食、不安、偶爾有嘔吐。嚴重的在1~4小時後發生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到白色,含絮狀物。腹瀉可持續3~5天,在腹瀉2~5天后可能有死亡。隨著年齡的增大死亡率降低,14日齡以上的豬很少死亡。中大豬和母豬多為隱性感染,沒有症狀。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5

六、解剖與診斷

解剖這三種病毒性腹瀉的病豬,病變常局限在胃腸道。吃奶仔豬胃內充滿凝乳塊,胃黏膜充血。小腸內充滿黃色液體,並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腸壁變薄呈半透明。

在普通顯微鏡下可以見到絨毛萎縮,腸淋巴結水腫,其他臟器看不到病變。但TGE可能在肺部有炎性反應。

根據流行病學,發病季節。厭食、水瀉、嘔吐。所有豬發病,大豬一般不死,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變主要在腸道,傳播迅速,抗菌藥物治療不理想(排除仔豬球蟲病時)等基本上可以確定為病毒性疾病。7日齡以下不發病在13~39日齡發病的仔豬一般為輪狀病毒病,7日齡以內發病死亡的往往是TGE或PED。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6

據業內專家及研究人員總結的診斷方法:

1、糞便酸性:細菌腹瀉的糞便一般為鹼性,病毒腹瀉的糞便基本呈酸性(pH試紙測)。

2、實驗室診斷:送檢發病未死乳豬(或其小腸),到化驗診斷(有技術能力或資質)的實驗室,其中用螢光抗體診斷技術可在2小時內可給出診斷結果。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7

六、綜合防制

豬訊網建議:應根據自己豬場的實際情況,實施加強飼養管理,制定全面的疫病防疫、消毒計畫,才能收到良好的防制效果。

1、豬場應提高飼養管理水準;冬季要相應提高飼料配方中玉米(能量飼料)的比重,對豬群在低溫環境生長更有利;防範賊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時在中午氣溫稍高時,兼顧通風換氣,實踐證明提高豬舍溫度對降低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很有效,通風換氣對降低豬呼吸道感染情況;改善豬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不留死角圈,糞尿及垃圾要天天清除,消毒劑可配製或選用2%氫氧化鈉、生石灰粉(5%~10%石灰乳)、季胺鹽類,能相對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減少致病原微生物二次污染或傳播的機會。

2、因國內外對病毒病的治療暫無特效方法,推薦疫苗防疫為主,對豬群採用“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輪狀病毒三聯疫苗(俗稱豬胃流輪三聯苗)”進行防疫,具有“打一防三”、省時省力、降低工作量、減少豬群應激次數;具體用法用量可在獸醫師指導下使用。據相關試驗資料表明,免疫母豬後其仔豬的被動保護率在95%以上,肉豬的主動免疫保護率在90%左右;大規模生產試用,免疫母豬後其仔豬的被動保護率在85%~95%,肉豬的主動免疫保護率在70%~90%。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8

3、對發病豬場為防止繼發感染和脫水造成的衰竭,降低死亡率和促進康復,可採取對症治療,以最大限度降低豬場經濟損失,這也是必要的。

3.1發病初期豬群:有條件豬場用豬白細胞介素(或者康復豬血清)肌注。據業內技術人員推薦分享,也可用雞新城疫Ⅰ系苗(500羽份)1瓶加注射用水50毫升,每頭每次注射5-10毫升,肌肉注射或交巢穴注射,隔日1次,重症連用兩次;其治療原理是把新城疫Ⅰ系苗作誘導劑,誘導豬體自身產生干擾素。

3.2對發病豬群,應適度減少餵料量,配製“口服補液鹽”溶液供豬群飲用,以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調節豬體酸堿平衡,緩解豬體的脫水狀態,降低死亡率。豬訊網作者溫馨提示:這點也很重要,做好能保命!因為患豬病毒性腹瀉時,體液流失很快,大多數仔豬死亡都是因脫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機體功能衰竭等造成的死亡!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圖9

3.3防止繼發感染:可根據情況選用其一如:乙醯甲喹粉(痢菌淨)、喹乙醇粉、硫酸新黴素可溶性粉、硫酸粘桿菌素可溶性粉、恩諾沙星微囊製劑等拌料,進行輔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也有一定幫助,可在獸醫師指導下應用。

3.4中藥治療:根據豬群病情和採食量,白頭翁散按1~3%的比例添加飼料拌勻飼喂,也可用白頭翁散用開水浸泡後飲水,白頭翁散藥渣拌料方式給藥,臨床有一定治療效果。

另外據報導:肉桂10 g,板藍根10 g,槐花12 g,大青葉10 g,赤石脂15 g,茛菪子5 g,粉碎並混勻。每日1劑,小豬酌減,連服3 d,效果顯著。

3.5功能性飼料添加劑輔助治療:如包膜丁酸鈉、甜菜堿等對腸粘膜細胞有修復或保護作用,合理添加有利於維護胃腸道的正常功能,並對死亡率降低有所益處。

冬春季豬病毒性腹瀉(豬胃流輪)的綜合防治策略之豬訊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