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准滴灌,輸血更要造血——國網四川電力探索精准扶貧新模式

四川線上消息(胡朝輝 記者 鐘帆)近日,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 百余名彝族村民喜氣洋洋, 扶老攜幼, 從深山中的家裡趕到村委會, 參加“阿吼村首屆閹雞養殖勞動競賽表彰大會”。

當日上午, 隨著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簡稱“國網四川電力”)派駐阿吼村第一書記王小兵一聲招呼, 剛剛滿地跑的孩子, 被家長攬進了懷裡, 正在大聲說話的男人們安靜下來, 安靜地等待村委會公佈競賽結果。 “巴久阿牛莫, 一等獎, 獎勵400元。 ”主持人話音剛落, 一位彝族大姐從人群中站起來走向領獎臺。

這是國網四川電力推進精准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 國網四川電力始終關注著四川農村貧困地區, 在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推進精准扶貧戰略思想的指導下, 有效結合電網企業的行業特性, 探索出“三位一體”模式加“五步走”工作法的扶貧脫貧新路, 扶貧效果顯著。

八年尋路 高石頭村探出新模式

馬邊彝族自治縣所處的大小涼山彝區有35.6萬貧困人口, 儘管貧困人口總量不大, 但扶貧難度卻較大。 2008年12月, 馬邊縣春林村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專案拉開了定點扶貧馬邊的序幕。 2010年, 按照四川省委“掛包幫”(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幫戶)工作部署, 國網四川電力開始對口幫扶高石頭村。

最初採取逢年過節慰問、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

不定期將生產生活用品發放到貧困戶手中, 但實踐證明這種資助方式治標不治本。 同時還採取了“公司+農戶”的分散養殖模式, 但由於農戶的養殖更多是依靠自主管理, 缺乏指導和培訓, 所以扶貧工作走了不少彎路。 經過8年定點扶貧馬邊彝族自治縣, 國網四川電力終於摸索出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精准扶貧新模式:“三位一體”模式加“五步走”工作法。

2014年, 中央詳細規劃了精准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 強調要實施精准扶貧, 瞄準扶貧對象, 進行重點施策。 經過充分調研和思考, 國網四川電力從2015年開始調整扶貧思路, 針對前期扶貧中存在的問題, 著力在“精准”上下工夫, 從改變村民意識入手, 確定了以“五個精准”為主要內容的“造血式”脫貧攻堅工作思路。

為推動“五個精准”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國網四川電力創新推出“建檔案, 抓培訓, 搞競賽, 搭平臺, 建聯盟”的“五步走”工作法, 努力確保識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國網四川電力還著力整合創新了“產業扶貧、愛心扶貧、智力扶貧”三位一體的精准扶貧新模式。 通過狠抓產業扶貧, 在幫扶村積極開展種植和生態雞養殖等專案。 2015年以來, 累計向高石頭村、柏香村、珍珠橋村3個村118戶貧困戶發放雞苗5890只, 並投資建成占地120畝、年產1萬隻雞禽的現代化生態雞養殖基地, 解決了當地6名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 推進智力扶貧, 結合馬邊縣開展生態旅遊的發展思路, 積極聯繫培訓機構對高石頭村適齡勞動力進行泥瓦匠、彝繡等技能培訓,

幫助他們在生態旅遊業發展中發揮一技之長, 並傳承傳播民族文化。

三支金箭 阿吼村扶貧靶向精准

馬邊縣高石頭村扶貧的經驗開始在喜德縣阿吼村推廣。 在對口幫扶阿吼村過程中, 國網四川電力著眼開髮式扶貧, 變間接幫扶為直接參與, 變“輸血”幫扶為“輸血”“造血”同步, 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 提高阿吼村可持續發展能力, 走出了一條特色的開髮式扶貧道路。

阿吼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光明鎮的一個貧困村, 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彝族聚居村, 主要經濟來源卻是外出務工。 2015年, 該村年人均純收入僅1500元左右, 128戶人家的村子裡登記的貧困戶多達53戶。

為解決好當地用電難,

從2006-2015年, 國網四川電力投資26.95億元, 改造升級涼山州827個無電村電網, 解決了國網四川電力供區內10.12萬戶35萬餘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此外, 為解決村民們用電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涼山供電公司開展電力線路改造升級活動, 組織涼山、成都、德陽3支服務隊深入村莊, 70名隊員連續一周奮戰, 完成了阿吼村128戶農戶房屋老舊線路改造升級。 2016-2019年, 國網四川電力將投資8.66億元, 確保478個貧困村供區內貧困群眾用上電、用好電, 助力全面脫貧攻堅。

阿吼村其實並不缺乏資源。 全村擁有耕地7500畝, 出產玉米、馬鈴薯、蕎麥、燕麥等。 然而, 地處高山灌溉條件差, 花椒、核桃、白楊等經濟林木不成規模, 助農增收產業未形成。 這些是阿吼村的現實痛點, 也是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

如何發揮特色優勢,找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國網四川電力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扶貧脫貧的“牛鼻子”,在阿吼村下大力氣培植支撐經濟發展的種植養殖優勢產業。邀請四川省農業大學專家到阿吼村就當地氣候、溫差、土壤、野生動植物生長、種植養殖等情況實地調研,又多次組織工作人員前往周邊縣、市、鄉鎮進行家禽飼養、畜牧業養殖、中藥材種植以及特色水果種植等實地考察,最終形成了阿吼村產業扶貧實施方案,即種植特色藥材羌活、百合,水果雪桃以及養殖山羊、土雞等項目。

觀念變則路子活。2016年6月1日,國網四川電力組織動員阿吼村54戶貧困戶,每戶出資200元,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幫助阿吼村制定農村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入股合作機制。當年8月5日啟動的阿吼村閹雞養殖勞動競賽,將企業的競爭激勵機制引入幫扶工作,激發廣大貧困戶勞動生產積極性。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聯合業內領先的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優勢資源,共同探索出一條阿吼村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阿吼村初步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

兩個標準 確保成果創新和推廣

一方面扶貧要取得實質性成效,另一方面扶貧要扶得有品質,這就是國網四川電力精准扶貧的兩個標準。有成效、有品質的扶貧,才能讓百姓擁有實現夢想的信心。

扶貧成效,不僅是看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數量減少多少,人均收入增加多少,還要看扶貧是否解決了貧困地區的實際問題。國網四川電力在樂山市馬邊縣扶貧,使該縣高石頭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1560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4900元。更為重要的是,讓高石頭村的百姓有了致富的能力。同時,國網四川電力為了更好發揮行業優勢,倡議建立了“扶貧聯盟”,讓電商、其他企業等都參與進來,實現了資源的整合,促進了扶貧的可持續。

有品質的扶貧,讓扶貧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是國網四川電力的努力方向。目前,馬邊的扶貧模式已經被該縣高石頭村之外的柏香村、珍珠橋村,以及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借鑒。該模式進一步創新發展,有望產生更大的價值。

背景

2008年,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定點扶貧縣。2010年,國網四川電力掛點幫扶高石頭村。2016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和樂山市馬邊縣高石頭村、柏香村、珍珠橋村被定為國網四川電力定點幫扶點。

如何發揮特色優勢,找到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國網四川電力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扶貧脫貧的“牛鼻子”,在阿吼村下大力氣培植支撐經濟發展的種植養殖優勢產業。邀請四川省農業大學專家到阿吼村就當地氣候、溫差、土壤、野生動植物生長、種植養殖等情況實地調研,又多次組織工作人員前往周邊縣、市、鄉鎮進行家禽飼養、畜牧業養殖、中藥材種植以及特色水果種植等實地考察,最終形成了阿吼村產業扶貧實施方案,即種植特色藥材羌活、百合,水果雪桃以及養殖山羊、土雞等項目。

觀念變則路子活。2016年6月1日,國網四川電力組織動員阿吼村54戶貧困戶,每戶出資200元,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幫助阿吼村制定農村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入股合作機制。當年8月5日啟動的阿吼村閹雞養殖勞動競賽,將企業的競爭激勵機制引入幫扶工作,激發廣大貧困戶勞動生產積極性。

國網涼山供電公司聯合業內領先的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優勢資源,共同探索出一條阿吼村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阿吼村初步形成了“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

兩個標準 確保成果創新和推廣

一方面扶貧要取得實質性成效,另一方面扶貧要扶得有品質,這就是國網四川電力精准扶貧的兩個標準。有成效、有品質的扶貧,才能讓百姓擁有實現夢想的信心。

扶貧成效,不僅是看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數量減少多少,人均收入增加多少,還要看扶貧是否解決了貧困地區的實際問題。國網四川電力在樂山市馬邊縣扶貧,使該縣高石頭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1560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4900元。更為重要的是,讓高石頭村的百姓有了致富的能力。同時,國網四川電力為了更好發揮行業優勢,倡議建立了“扶貧聯盟”,讓電商、其他企業等都參與進來,實現了資源的整合,促進了扶貧的可持續。

有品質的扶貧,讓扶貧成為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是國網四川電力的努力方向。目前,馬邊的扶貧模式已經被該縣高石頭村之外的柏香村、珍珠橋村,以及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借鑒。該模式進一步創新發展,有望產生更大的價值。

背景

2008年,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定點扶貧縣。2010年,國網四川電力掛點幫扶高石頭村。2016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和樂山市馬邊縣高石頭村、柏香村、珍珠橋村被定為國網四川電力定點幫扶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