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1969年蘇聯集結110萬大軍上萬輛坦克,但為何最終不敢南下中國?

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以前, 中國和前蘇聯的關係是相當好的, 前蘇聯也一直以“老大哥”的身份對中國進行援助幫扶, 但是到了60年代,

兩國的關係急轉直下, 1960年, 蘇聯突然撤回了援助中國的全部專家, 並將所有圖紙銷毀, 而到了1968年, 雙方甚至走向了對抗,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1968年, 蘇聯在東部地區大量增兵, 部署的兵力達到20個師將近40萬人, 1200架飛機和200枚導彈, 此外, 在外蒙古和遠東地區還集結了55個師70萬人的兵力,

其集結的總兵力超過75個師, 110萬人, 戰機數量更是超過3400架, 防空導彈裝置3500部, 坦克裝甲車數萬輛。

此外還有33個中程導彈基地的導彈也對準了該區域, 可以發射的導彈數量達到上千枚, 但是即便如此, 前蘇聯最後仍然沒有揮師南下,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 當時的我國有一支規模龐大、戰鬥經驗的軍隊, 數量超過500萬, 全軍處於隨時都可以調動的戰備狀態, 此外還有數量龐大的民兵隊伍堪稱最好的後備力量, 我國在北方地區還構建了防守完備的戰略縱深, 想要層層突破幾乎成為不可能, 當時我國還展開了浩浩蕩蕩的“深挖洞, 廣積糧”運動。

此外, 我國相繼試爆了原子彈和氫彈, 震懾作用非常明顯, 前蘇聯不得不考慮下自身有可能遭遇到的重大損失。

其次, 遠東地區距離前蘇聯核心地區距離遙遠, 交通不便, 對軍隊的後勤彈藥補給更是相當困難, 如果不能速戰速決, 就將被拖入無休止的拉鋸戰中, 到時候不僅其力量完全會被牽制住, 而且也無法保證獲得增援力量, 後勤運輸更是困難重重, 這是其無法承擔的風險。

最後,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 被蘇視為頭號威脅的美國在各方面的發展相當迅速, 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武器裝備都要優於蘇聯, 並且其還要應對來自歐洲方面的壓力, 一旦發生不測, 美國就有可能趁虛而入, 成為最大的贏家, 當時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已經開始緩和, 前蘇聯對此也有所顧忌, 所以只能按兵不動, 最後放棄了任何相關的想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