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啟真新論|浙大教授呂有志:新時代中國的國際機遇和挑戰

編者按:資訊爆炸的年代, 我們更加需要傾聽思想的聲音。 浙江大學頭條號特別開闢【啟真新論】 板塊, 收錄浙江大學各領域專家學者獨家觀點。 本期, 我們推出的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呂有志的《新時代我國的國際機遇和挑戰》一文。 觀點的碰撞, 智慧的交鋒, 我們也期待聽到您的聲音!投稿郵箱:zdxmt@zju.edu.cn。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 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前景十分光明, 挑戰也十分嚴峻。 ”筆者認為, 十九大報告的這一重要判斷, 既指明了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的客觀趨勢,

又作出了這一變化意味著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價值判斷;既看到了國際形勢發展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有利的光明前景, 也指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存在十分嚴峻的戰略挑戰這一面。 認真領會十九大報告的這一戰略判斷, 對我們進一步觀察新時代國際形勢, 把握戰略機遇, 應對戰略挑戰, 完成歷史使命, 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機遇”簡單的釋義就是機會;有利的境遇。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上講, 所謂機遇指的是, 事物發展和變化過程中相對有利的時空。

戰略機遇期指得是有利於戰略實施的歷史階段及其大的背景、環境和條件。 那麼, 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來說, 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和條件是什麼?

第一, 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 中國正在走向國際舞臺中心。 新世紀以來, 美國在世界的實力地位明顯下降,

美國社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政治分裂, 美式民主失去了神聖的光環, “美國優先”原則下的“群退”和“經濟民族主義”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嚴重惡化, 美國霸權業已終結。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 全球力量對比更加多元、均衡。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大大增強, 他們已成為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重要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快速增長, 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 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中國與世界聯繫越來越密切, 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快速發展,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正在走向國際舞臺中心並展現其全球領導力, 對此, 美國《時代週刊》不得不說“中國贏了”。

第二, 全球經濟逐步升溫, 經濟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 2016年下半年, 全球經濟逐步升溫,

增速加快。 2017年上半年全球經濟繼續穩定增長, 呈現七年來首次“同步復蘇”局面。 美歐日和一批新興國家的經濟好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5%。 國際貿易和投資繼續回暖, 金融市場穩中有升。 我國對外貿易從2015-2016年負增長轉為今年的正增長。 瑞士達沃斯年會、G20會議、APEC會議上絕大多數國家仍然主張推進經濟全球化, 謀求經濟資源的全球配置。 一些擱置的區域組織談判有可能重新開機。 歐盟一體化進程並沒有因英國脫歐中斷, 默克爾和馬克龍最近達成共識, 德法兩國仍然要繼續推動歐盟一體化進程。 資訊經濟, 數位經濟, 互聯網+, 智慧製造快速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 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這對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結構調整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第三,中美關係走過了“不確定的適應期”,兩國關係總體趨穩。去年底今年初是中美關係的危險期,今年三月後,中美關係出現雨過天晴,兩度習特會兩國元首達成許多共識,確認了中美關係發展方向和原則,雙方認可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特朗普11月訪華,兩國共簽總額高達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定,兩國進出口貿易趨向平衡。對此,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中表達了中國對他和美國利益尊重的感謝。如今,中美雙邊貿易逾6500億美元,雙向直接投資已超過3000億美元,每年有250萬中國人訪問美國,有32萬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兩國政府間建立的新的對話機制開始正常運轉。從近期來看,美國在朝核問題和臺灣、南海問題上相對克制。兩國元首所達成的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的原則基本得到貫徹。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在世界上高高飄揚,國際社會進一步認同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冷戰剛剛結束時,國際社會並不看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走邪路、不走老路,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世界性、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在客觀事實面前,國際社會一批有識之士,如美國赫赫有名的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馬丁·雅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人相繼多次盛讚中國模式。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當代中國外交實踐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檔,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前來中國取經。十九大後,國際社會紛紛點贊中國。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提供巨大的穩定性,為人類社會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注入強大正能量,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第五,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總體順利,國際社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越來越多。三年多來,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的“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進度和成果。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5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共建合作協定。中國企業累計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在2017年5月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全球高峰論壇上,與會國和領導人普遍認為中國正在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重要的公共平臺。美國和日本等國也明確表示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既為世界經濟擺脫衰退和全球經濟治理創造了新平臺,也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國際經濟政治環境。

第六,事關中國安全利益的幾個地區熱點總體處於可控範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趨好。這主要體現在,今年年中發生的中印洞朗地區的邊界衝突得以緩和,兩國領導人在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高峰會議上就發展中印關係達成廣泛共識,同意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印度總理莫迪表示印度願同中方共同努力,確保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在國際事務中加強與中國溝通協調。

隨著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逐漸明朗,中美關係回暖,日本政府在對華態度上也在發生較大的變化,近來安倍一說到日中關係,都是積極正面的話。最近菲律賓召開的第20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10+3”)上,日本與中國和韓國一道共議東亞一體化,這可以說是中日改善關係的明顯勢頭。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進入新階段,自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以來,中國對東盟十國進口的90%以上的產品實現了零關稅。現在,雙邊貿易額已達40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22%。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交易夥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交易夥伴。加上南海問題上自去年7月後有關方都採取了務實的態度,管控分歧。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好,特別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的關係穩步推進。

經過國際社會對朝鮮的非法核子試驗作出集體回應,特別是聯合國所通過的2371號和2375號決議對朝進一步施壓,中國政府根據解決朝核問題三原則和“雙暫停”要求積極多方斡旋,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出現緩和的跡象。朝鮮和美國兩個主要當事國近來相對克制,朝鮮方面在最近兩個月沒有進行挑釁性的核子試驗,特朗普訪問韓國時中途取消了前往三八線的行程,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不以推翻朝鮮政權為目的。各種跡象表明,朝鮮和美國有可能走上政治對話的軌道。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仍然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以上六個方面表明,未來相當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仍然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第一,如何使國際秩序轉型有序推進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戰後國際秩序至今仍得到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但主要戰略力量的實力對比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二戰後形成的世界格局愈來愈趨向兩超多強方向演變,國際秩序的轉型是不可避免的事。一年來,美國相繼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制中退出,WTO、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國際機制內部矛盾不斷加深,一系列事實表明,戰後國際秩序的轉型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失序”也是客觀事實。

不管“修昔底得陷阱”是不是國際政治的基本規律,但基於當今世界的認知水準和一些國家有意無意地炒作,中國的崛起和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這不可避免地觸碰了某些國家的戰略利益。對此,一些國家以“中國威脅論”為由正在積極推動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有鑑於此,能否把秩序轉型控制在競合範圍,避免主要戰略力量之間的對抗,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既維護好以聯合國和國際法為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又繼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這是擺在中國和國際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中美兩國的結構性矛盾還在,美國對華政策轉向的機率仍然存在。雖然今年以來中美兩國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和多領域的互動,兩國關係總體上走向正軌,但兩國間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經貿和網路安全領域的戰略矛盾還在,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管控好戰略分歧,有可能迅速惡化中美關係;由於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對華政策的關注重點和次序的重要調整,超越了美國傳統精英政治底線,一些反華勢力仍然在阻擊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儘管特朗普本人對亞洲之行感到興奮,但他還沒有回國,就遭到美國媒體的狂轟濫炸,批評四起,特朗普的中國之旅變成了“向中國叩頭”;特朗普至今深陷“通俄門”泥潭,美國的建制派以及軍方似乎至今不買特朗普的帳,特朗普有可成為首位“不能總統”;雖然中國主張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主張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但一些美國的精英仍然主張圍堵中國,美國國會中一些不友好人士繼續在臺灣議題上做文章,謀求進一步提升美台關係,美國對華政策轉向的機率仍然存在。

第三,世界增長率總體偏低,世界經濟發展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我國經濟實現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不寬鬆。雖然,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逐步升溫,增速加快,美歐日2017年經濟好過2016年,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有可能超過3.5%。但我們不能不看到,這個速度總體上還是偏低。更為嚴峻的是,近年來逆全球化風潮四起,保護主義有增無減,世界債務沉重,美國加快加息步伐已威脅國際金融市場穩定。這一系列經濟現象必然影響世界經濟資源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要完全結束世界經濟發展的平庸期還需要時日。加上西方國家的政治偏見和利益驅使,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我國經濟實現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不寬鬆,經濟方面的挑戰和壓力仍然巨大。

第四,美朝兩國還未走上政治解決的進程,朝核問題仍然存在失控的危險。朝鮮僵局能否打破關鍵看美國和朝鮮兩家。近來,華盛頓表示“所有選項都擺在桌上”,似乎也不排除非軍事途徑解決朝核問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做出的最新表態是,只要朝鮮停止核導試驗和開發,不出口武器,朝美開展對話就有可能。但美國以壓促變的戰略沒有變,一再與韓國大規模軍演,對朝施加軍事壓力,並將朝鮮扣上“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帽子,這在客觀上給朝鮮半島製造了緊張氣氛,給朝鮮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朝鮮不可能在這樣的氣氛下輕易放棄核導試驗和放鬆軍事鬥爭準備。而從一個時期的經驗來看,朝鮮對外界高度不信任,看上去仍保持著要“勝利完成”核導試驗的決心,最近朝鮮“火星-15”的試驗再次表明了這一點。朝鮮是中國的近鄰。無論是朝鮮擁核還是武力解決朝核問題都會危及中國的安全。如何讓美朝兩國走向政治解決朝核問題的進程還有待於國際社會的努力。

第五,蔡英文當局在台獨的危險道路上越走越遠,和平方式統一的難度加大。蔡英文上臺一年多來,民進黨當局始終不肯承認“九二共識”,也從未推動任何一項有利或促進兩岸交流、互動、合作的政策措施,反而不斷收緊兩岸政策。雖然沒有明目張膽地推動法理台獨,但國際戰略上挾洋自重,企圖借助美國的軍事力量繼續抗拒大陸的統一政策;在經濟上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試圖減少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在文化上全面推動“去中國化”,擴大臺灣和大陸對中國的認知差距;在社會上不斷限縮兩岸民間交流,阻礙兩岸人民的正常交流。所以,至今兩岸對話缺乏政治基礎,兩岸兩會、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協商機制停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以“一國兩制”和平方式統一難度加大,兩岸是和是戰存在不確定性。

第六,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仍然交織,確保我國的非傳統安全面臨新的難題。三年多來,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進度和成果。“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公共平臺。但“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部分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有限,財政支付能力較低,安全上存在諸多問題,對中國來說,如何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化解面臨的安全風險、經濟風險,不能不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西方國家的一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誰來對付中國”的聲音正在西方的一些媒體上發酵。德國《明鏡》雜誌竟然發文苦苦呼籲西方要趕快“醒來”,對崛起的中國要“團結一致應對”。雖然,《明鏡》的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承認中國在很多方面取得成就,但把這些成就巧妙地演繹為對西方的制度和價值威脅,可謂是用心良苦。此外,隨著成建制的IS力量被打垮,一些國家接連發生獨狼式的恐怖主義襲擊。在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中國也面臨嚴峻的形勢。

本文作者:呂有志,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禾穟

這對中國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結構調整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第三,中美關係走過了“不確定的適應期”,兩國關係總體趨穩。去年底今年初是中美關係的危險期,今年三月後,中美關係出現雨過天晴,兩度習特會兩國元首達成許多共識,確認了中美關係發展方向和原則,雙方認可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特朗普11月訪華,兩國共簽總額高達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定,兩國進出口貿易趨向平衡。對此,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中表達了中國對他和美國利益尊重的感謝。如今,中美雙邊貿易逾6500億美元,雙向直接投資已超過3000億美元,每年有250萬中國人訪問美國,有32萬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兩國政府間建立的新的對話機制開始正常運轉。從近期來看,美國在朝核問題和臺灣、南海問題上相對克制。兩國元首所達成的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的原則基本得到貫徹。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偉大旗幟在世界上高高飄揚,國際社會進一步認同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冷戰剛剛結束時,國際社會並不看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中國共產黨人不走邪路、不走老路,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世界性、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在客觀事實面前,國際社會一批有識之士,如美國赫赫有名的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馬丁·雅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人相繼多次盛讚中國模式。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當代中國外交實踐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檔,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前來中國取經。十九大後,國際社會紛紛點贊中國。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提供巨大的穩定性,為人類社會對美好未來的追求注入強大正能量,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第五,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總體順利,國際社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越來越多。三年多來,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的“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進度和成果。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5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共建合作協定。中國企業累計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在2017年5月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全球高峰論壇上,與會國和領導人普遍認為中國正在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重要的公共平臺。美國和日本等國也明確表示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既為世界經濟擺脫衰退和全球經濟治理創造了新平臺,也為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國際經濟政治環境。

第六,事關中國安全利益的幾個地區熱點總體處於可控範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趨好。這主要體現在,今年年中發生的中印洞朗地區的邊界衝突得以緩和,兩國領導人在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高峰會議上就發展中印關係達成廣泛共識,同意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印度總理莫迪表示印度願同中方共同努力,確保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在國際事務中加強與中國溝通協調。

隨著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逐漸明朗,中美關係回暖,日本政府在對華態度上也在發生較大的變化,近來安倍一說到日中關係,都是積極正面的話。最近菲律賓召開的第20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10+3”)上,日本與中國和韓國一道共議東亞一體化,這可以說是中日改善關係的明顯勢頭。

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進入新階段,自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以來,中國對東盟十國進口的90%以上的產品實現了零關稅。現在,雙邊貿易額已達4000多億美元,年均增長22%。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交易夥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交易夥伴。加上南海問題上自去年7月後有關方都採取了務實的態度,管控分歧。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越來越好,特別是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的關係穩步推進。

經過國際社會對朝鮮的非法核子試驗作出集體回應,特別是聯合國所通過的2371號和2375號決議對朝進一步施壓,中國政府根據解決朝核問題三原則和“雙暫停”要求積極多方斡旋,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出現緩和的跡象。朝鮮和美國兩個主要當事國近來相對克制,朝鮮方面在最近兩個月沒有進行挑釁性的核子試驗,特朗普訪問韓國時中途取消了前往三八線的行程,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不以推翻朝鮮政權為目的。各種跡象表明,朝鮮和美國有可能走上政治對話的軌道。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仍然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以上六個方面表明,未來相當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仍然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

第一,如何使國際秩序轉型有序推進是擺在國際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戰後國際秩序至今仍得到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同,但主要戰略力量的實力對比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二戰後形成的世界格局愈來愈趨向兩超多強方向演變,國際秩序的轉型是不可避免的事。一年來,美國相繼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制中退出,WTO、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國際機制內部矛盾不斷加深,一系列事實表明,戰後國際秩序的轉型甚至出現一定程度的“失序”也是客觀事實。

不管“修昔底得陷阱”是不是國際政治的基本規律,但基於當今世界的認知水準和一些國家有意無意地炒作,中國的崛起和中國方案中國經驗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這不可避免地觸碰了某些國家的戰略利益。對此,一些國家以“中國威脅論”為由正在積極推動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有鑑於此,能否把秩序轉型控制在競合範圍,避免主要戰略力量之間的對抗,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既維護好以聯合國和國際法為核心的戰後國際秩序,又繼續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方向發展,這是擺在中國和國際社會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中美兩國的結構性矛盾還在,美國對華政策轉向的機率仍然存在。雖然今年以來中美兩國開展了一系列對話和多領域的互動,兩國關係總體上走向正軌,但兩國間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經貿和網路安全領域的戰略矛盾還在,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管控好戰略分歧,有可能迅速惡化中美關係;由於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對華政策的關注重點和次序的重要調整,超越了美國傳統精英政治底線,一些反華勢力仍然在阻擊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儘管特朗普本人對亞洲之行感到興奮,但他還沒有回國,就遭到美國媒體的狂轟濫炸,批評四起,特朗普的中國之旅變成了“向中國叩頭”;特朗普至今深陷“通俄門”泥潭,美國的建制派以及軍方似乎至今不買特朗普的帳,特朗普有可成為首位“不能總統”;雖然中國主張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主張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但一些美國的精英仍然主張圍堵中國,美國國會中一些不友好人士繼續在臺灣議題上做文章,謀求進一步提升美台關係,美國對華政策轉向的機率仍然存在。

第三,世界增長率總體偏低,世界經濟發展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我國經濟實現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不寬鬆。雖然,2016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逐步升溫,增速加快,美歐日2017年經濟好過2016年,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有可能超過3.5%。但我們不能不看到,這個速度總體上還是偏低。更為嚴峻的是,近年來逆全球化風潮四起,保護主義有增無減,世界債務沉重,美國加快加息步伐已威脅國際金融市場穩定。這一系列經濟現象必然影響世界經濟資源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要完全結束世界經濟發展的平庸期還需要時日。加上西方國家的政治偏見和利益驅使,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我國經濟實現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並不寬鬆,經濟方面的挑戰和壓力仍然巨大。

第四,美朝兩國還未走上政治解決的進程,朝核問題仍然存在失控的危險。朝鮮僵局能否打破關鍵看美國和朝鮮兩家。近來,華盛頓表示“所有選項都擺在桌上”,似乎也不排除非軍事途徑解決朝核問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做出的最新表態是,只要朝鮮停止核導試驗和開發,不出口武器,朝美開展對話就有可能。但美國以壓促變的戰略沒有變,一再與韓國大規模軍演,對朝施加軍事壓力,並將朝鮮扣上“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帽子,這在客觀上給朝鮮半島製造了緊張氣氛,給朝鮮的國家安全造成了威脅,朝鮮不可能在這樣的氣氛下輕易放棄核導試驗和放鬆軍事鬥爭準備。而從一個時期的經驗來看,朝鮮對外界高度不信任,看上去仍保持著要“勝利完成”核導試驗的決心,最近朝鮮“火星-15”的試驗再次表明了這一點。朝鮮是中國的近鄰。無論是朝鮮擁核還是武力解決朝核問題都會危及中國的安全。如何讓美朝兩國走向政治解決朝核問題的進程還有待於國際社會的努力。

第五,蔡英文當局在台獨的危險道路上越走越遠,和平方式統一的難度加大。蔡英文上臺一年多來,民進黨當局始終不肯承認“九二共識”,也從未推動任何一項有利或促進兩岸交流、互動、合作的政策措施,反而不斷收緊兩岸政策。雖然沒有明目張膽地推動法理台獨,但國際戰略上挾洋自重,企圖借助美國的軍事力量繼續抗拒大陸的統一政策;在經濟上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試圖減少對大陸的經貿依賴;在文化上全面推動“去中國化”,擴大臺灣和大陸對中國的認知差距;在社會上不斷限縮兩岸民間交流,阻礙兩岸人民的正常交流。所以,至今兩岸對話缺乏政治基礎,兩岸兩會、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協商機制停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以“一國兩制”和平方式統一難度加大,兩岸是和是戰存在不確定性。

第六,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仍然交織,確保我國的非傳統安全面臨新的難題。三年多來,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取得了超出預期的進度和成果。“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公共平臺。但“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部分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準有限,財政支付能力較低,安全上存在諸多問題,對中國來說,如何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化解面臨的安全風險、經濟風險,不能不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西方國家的一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誰來對付中國”的聲音正在西方的一些媒體上發酵。德國《明鏡》雜誌竟然發文苦苦呼籲西方要趕快“醒來”,對崛起的中國要“團結一致應對”。雖然,《明鏡》的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承認中國在很多方面取得成就,但把這些成就巧妙地演繹為對西方的制度和價值威脅,可謂是用心良苦。此外,隨著成建制的IS力量被打垮,一些國家接連發生獨狼式的恐怖主義襲擊。在防範和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中國也面臨嚴峻的形勢。

本文作者:呂有志,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