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頭條」一家6個民族45口人 同一屋簷下的民族團結情

蒙古族的奶茶和手把肉、回族的油香和饊子、漢族的炒菜和餃子、達斡爾族的柳蒿芽湯、鄂溫克族的奶幹、滿族的沙琪瑪……錯落擺開的4張餐桌上, 堆滿各民族誘人的美食。

精緻的回族繡花帽、華麗的蒙古袍、莊重的鄂溫克袍、豔麗的達斡爾繡花坎肩……身著民族盛裝的4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 各民族語言彙聚一堂, 歡聲笑語飄蕩在小院的上空。

↑這是夏民山。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迎娶夏寶晶的時候, 邵輝花很長的時間瞭解回族的禮儀習俗、信仰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 我不想因為自己的無知而讓老婆不舒服。 ”這位年輕的機械修理師按照回族習俗準備茶葉、糖等提親禮。 而嫁給漢族丈夫的夏寶晶, 也處處照顧著丈夫的習慣愛好, 讓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陳巴爾虎旗的邵輝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6個民族在這些年的相處中求同存異, 還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家規’。

”夏寶晶說。

↑夏民山妹妹夏民菊的回族老伴韓再利在晾曬牛肉幹和夏民山的滿族兒媳婦李恒鑫在自家飯店內。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夏民生, 製作了一輩子蒙古包和牧業生產工具, 是當地蒙古族和鄂溫克族牧民最信賴的鐵匠;夏民菊,

經營著一家回頭客頗多的牛肉幹店, 是蒙古族朋友教會了她製作牛肉幹的技藝;夏民山, 食品廠花樣翻新最多的月餅, 是生活在草原深處的少數民族群眾最青睞的糕點;邵輝, 經營的摩托車修理店, 為進城的蒙古族、鄂溫克族兄弟免費修理摩托車是常有的事;安娜, 工作在陳巴爾虎旗民政部門, 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著各民族的困難群眾……

這個6個民族45口人的大家庭, 在長年累月的生活中, 逐漸形成了團結、友愛、包容的家風。 良好的家風讓夏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雖然民族不同、性格不同, 但家裡每一個成員都以包容的心態去待人接物, 更是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去工作生活。 良好的家風會影響和感染每一個家庭成員和身邊的朋友。

”夏民山說。

與夏家一樣, 在多民族聚集的內蒙古, 平均8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多民族混合家庭, 各民族之間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信任、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這是夏民山(前排右二)家2014年7月拍攝的家庭合影(翻拍照片, 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湖水平靜, 鴻雁就平安。 ”生活在內蒙古的人們深知這句蒙古族諺語的道理。 如果說中華民族大家庭是皎潔星空, 那麼每一個小家庭就是閃爍其間的星辰。 有了一個個像夏家一樣彙聚民族團結大愛的小家庭, 中華民族大家庭才能如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如吸鐵石那樣牢牢吸在一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