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蘇聯的這把手槍士兵們在戰場上使用很容易成為敵方狙擊手的目標

20世紀初期的沙皇俄國使用的標準手槍是一種7.65毫米的傳統型號左輪手槍, 這種手槍是由比利時人設計而成的。 後來蘇聯建立之後繼續使用這種左輪手槍作為軍隊裡的制式武器, 這時候的蘇聯軍隊裡還沒有自動手槍。 直到1933年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費約道爾.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設計出了TT-33手槍。

TT-33手槍是一種半自動手槍, 它的名稱由來是因為蘇聯在1933年正式將該槍作為軍隊制式武器而來的。 TT-33手槍堅固結實在整個二戰期間是蘇聯軍隊使用最為普遍的手槍之一。 TT-33手槍可以說是蘇聯版的柯爾特和勃朗寧手槍。 不過TT-33手槍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它的擊錘彈簧以及其它附屬部件作為一個完整的模組安裝在槍後部的邊緣部分而且可以移動。 這樣在野戰的情況下TT-33手槍更容易進行清理和維修, 事實上TT-33手槍其結實耐用的程度的確讓同類型的武器相形見絀,

這也是讓它成為在戰場上獲得士兵們認可和喜愛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德國在對蘇聯作戰的初期勢如破竹, 在戰爭期間德國也繳獲了大量的蘇式武器, 這裡面德國人繳獲的蘇聯武器裡就有大量TT-33手槍。 由於TT-33手槍性能優越所以當時德國的陸軍部隊和空軍部隊也裝備了大量的TT-33手槍。

德國人之所以裝備大量的TT-33手槍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蘇聯軍隊使用的7.62毫米1930P子彈和德國所使用的7.63毫米毛瑟子彈一模一樣。

TT-33手槍的下部有一個槍帶環, 這種裝飾在戰場上的確顯得過於招搖。

因為這很容易讓敵方錯誤的判斷手持TT-33手槍的作戰人員是一個高級指揮官, 這也就導致了手持TT-33手槍作戰的士兵很容易成為敵方狙擊手首要狙殺的目標。 到了二戰結束之後隨著蘇聯影響力的擴大TT-33手槍被傳到了東歐及其他世界地區得到了更為廣泛的使用。 一些國家也爭相仿造TT-33手槍, 比如波蘭在二戰後也生產了大量的TT-33手槍, 除了供自己國家需求以外波蘭還將TT-33手槍出口到其他國家。 南斯拉夫將自己國家生產的TT-33手槍稱之為M65式手槍, 而生產TT-33手槍最多的國家則是匈牙利, 不過他們對TT-33手槍的口徑進行了變動, 除此之外整體上還是沿用了蘇聯的設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