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泰安這11處建築你可能不熟 但它們已入選歷史建築名單

中華泰山網記者:秦承嬌 巢晶

為加強我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 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 保留歷史記憶, 彰顯地域特色, 根據歷史建築保護公佈程式, 經市城市規劃委員會2017年第三次會議研究審議, 確定泰震賓館、行車公寓等11處建築為我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據瞭解, 市規劃局於今年7月份就牽頭開展首次歷史建築普查工作, 在泰山區和岱岳區行政轄區範圍內, 面向社會廣泛徵集線索。 根據線索徵集要求, 歷史建築是指建成30年以上(或具有顯著時代特徵及特殊保護價值的建築), 未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

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同時, 參與報名的歷史建築還需要有自身不同尋常的經歷。 具體指, 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著名人物或者重要組織機構有關的建築;建築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和科學研究價值的建築;反映本市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 體現城鄉傳統風貌、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的建築;具有異國建築風格特點的建築;著名建築設計師的代表作品;產業發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鋪、廠房和倉庫等;名人 故居或者其它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築。

經過廣泛徵集、普查和討論審議, 最終確定泰震賓館、行車公寓等11處建築為我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市政府《關於公佈泰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的通知》明確要求,

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 加強歷史建築保護管理宣傳, 落實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措施, 切實做好我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的各項工作。

附名單:

1.泰震賓館:

泰震賓館位於泰山景區羅漢崖2號。 始建於1958年, 建築面積690平方米。 現為辦公居住場所。 建築物主體兩層, 局部三層, 以平屋頂為主, 局部紅色坡屋頂。 建築以泰山石材作為外立面材料, 建築平面靈活多變、因山就勢, 與自然環境完美融為一體, 是泰安市僅存的“三座石樓”之一(其它兩處為:原火車站鐘樓、泰山極頂氣象站),

代表了當時較高的設計與建設水準, 具有很高的保存價值。

2.行車公寓:

行車公寓位於泰山火車站東臨(車站街86號), 始建於民國1920年, 建築面積1418平方米。 曾為旅館建築, 現建築閒置。 建築為二層磚混結構,

紅色小瓦坡屋頂。 為泰山火車站的配套旅館設施, 與火車站同為德國人所建, 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3.奈河渡槽

奈河渡槽位於泰山大橋北側, 橫跨奈河兩岸, 始建於1971年, 面積為105平方米, 長度約50米, 高7.3米, 槽深1.5米, 寬度2.1米。 鋼筋混凝土結構, 原為黃前水庫西幹渠重要組成部分, 現已基本廢棄。

4.傳教士別墅

傳教士別墅位於青年路原新華書店對面胡同裡,始建於民國1920年,建築面積462平方米。是美國人修建的供傳教士居住生活的建築。建築為二層的磚木結構,高度約8米,牆體為青磚,木質門窗。空間佈局合理,施工工藝水準較高,具有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建築閒置多年。

5.孫埠東村民居:

孫埠東村由孫善喜在清朝末年建村。村內的古建築,為清朝末年所建,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風格。建築層數為12層,建築均為磚木結構,屋頂為硬山頂,小黑瓦,牆體為青磚,木質傳統建築門窗。基礎為石頭砌築而成,是僅存的保存較好的民居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6.大汶口特別黨支部:

大汶口特別黨支部位於岱岳區大汶口鎮衛駕莊村,始建於清朝中期,建築面積80平方米。1926年4月,李自珍發展王撝卿、王憲法、王憲均、王淑梅四人為共產黨員,在此建立特別支部,成為泰安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建築為坡屋頂磚木結構,原為3間2層樓房,現僅存1層。該建築保存狀況良好,體現了當地建築的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科學價值。

7.徂徠蘭氏老宅:

蘭氏老宅位於岱岳區徂徠鎮崔家莊村,始建於清朝末年。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建築風格為中國傳統四合院建築風格。建築物為一進院落,一層住宅建築,採用中國傳統民居形式,建築高度46米,建築主體為磚木結構,屋頂為青瓦硬山頂,牆體為青磚及石頭為主,外加白色塗料。大門位於院落南側,大門屋頂為懸山式青瓦頂,施工工藝水準較高,保存較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8.李家泉村知青樓:

李家泉村知青樓位於泰山景區大津口鄉李家泉村,該建築始建於1968年,建成於1975年,建築面積760平方米。磚石結構的二層居住建築,現受自然、人為等因素影響,該建築出現了屋面漏雨、牆體坍塌等不同程度的損壞,泰山管委已組織開展修復性工作。

李家泉村知青樓是現存知青記憶的重要載體,建築巧妙利用地勢,建築材料以當地石材為主,局部採用拱券建築,建築形式美觀、構造獨特,代表了當時較高的建造水準,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

9.道朗鎮知青院:

知青院位於道朗鎮北部,白馬禪寺的西南方向,該建築建於1975年,院落為三進院落,建築為一層,石牆灰瓦,近期曾經歷過整修,但外觀依然如舊。知青院為泰安一建知青所建,後改為養老院,現已進行修繕,租賃給泰山白馬寺旅遊公司。

10.道朗鎮朱家窪村知青樓:

知青樓位於朱家窪村北部,該建築建於1975年,外側門市部為一層,灰牆灰瓦,基本保留原貌,未曾有過較大修繕,外觀依然如舊。院內為知青宿舍樓,二層平屋頂,建築長約20米,高約6米,建築主要用料為石料。現存一棟知青宿舍樓及一棟沿街門市部。知青宿舍樓兩層,有宿舍25間,現已閒置。沿街門市部現正營業中,建築內部還基本保留原貌。

11.6907戰備工程:

“6907”戰備工程是根據最高指示“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指示要求所建,始建1969年7月,占地面積200餘畝,分別為1969年徵用裡峪大隊67.93畝(泰安縣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檔【70】泰革生字第8號檔),1990年徵用18.76畝和99畝建設而成。“6907”戰備工程共有油罐10個、崗樓4座,分東、西兩庫區,油罐均系半地下式存儲。罐體直徑40米,高25米。總庫容5000立方。罐體分3層,內層A3F平爐沸騰鋼;中層混凝土;外層土石結構。使用期間,有官兵執勤管理,2003年棄置。

現已基本廢棄。

4.傳教士別墅

傳教士別墅位於青年路原新華書店對面胡同裡,始建於民國1920年,建築面積462平方米。是美國人修建的供傳教士居住生活的建築。建築為二層的磚木結構,高度約8米,牆體為青磚,木質門窗。空間佈局合理,施工工藝水準較高,具有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建築閒置多年。

5.孫埠東村民居:

孫埠東村由孫善喜在清朝末年建村。村內的古建築,為清朝末年所建,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風格。建築層數為12層,建築均為磚木結構,屋頂為硬山頂,小黑瓦,牆體為青磚,木質傳統建築門窗。基礎為石頭砌築而成,是僅存的保存較好的民居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6.大汶口特別黨支部:

大汶口特別黨支部位於岱岳區大汶口鎮衛駕莊村,始建於清朝中期,建築面積80平方米。1926年4月,李自珍發展王撝卿、王憲法、王憲均、王淑梅四人為共產黨員,在此建立特別支部,成為泰安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建築為坡屋頂磚木結構,原為3間2層樓房,現僅存1層。該建築保存狀況良好,體現了當地建築的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與科學價值。

7.徂徠蘭氏老宅:

蘭氏老宅位於岱岳區徂徠鎮崔家莊村,始建於清朝末年。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建築風格為中國傳統四合院建築風格。建築物為一進院落,一層住宅建築,採用中國傳統民居形式,建築高度46米,建築主體為磚木結構,屋頂為青瓦硬山頂,牆體為青磚及石頭為主,外加白色塗料。大門位於院落南側,大門屋頂為懸山式青瓦頂,施工工藝水準較高,保存較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8.李家泉村知青樓:

李家泉村知青樓位於泰山景區大津口鄉李家泉村,該建築始建於1968年,建成於1975年,建築面積760平方米。磚石結構的二層居住建築,現受自然、人為等因素影響,該建築出現了屋面漏雨、牆體坍塌等不同程度的損壞,泰山管委已組織開展修復性工作。

李家泉村知青樓是現存知青記憶的重要載體,建築巧妙利用地勢,建築材料以當地石材為主,局部採用拱券建築,建築形式美觀、構造獨特,代表了當時較高的建造水準,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與藝術價值。

9.道朗鎮知青院:

知青院位於道朗鎮北部,白馬禪寺的西南方向,該建築建於1975年,院落為三進院落,建築為一層,石牆灰瓦,近期曾經歷過整修,但外觀依然如舊。知青院為泰安一建知青所建,後改為養老院,現已進行修繕,租賃給泰山白馬寺旅遊公司。

10.道朗鎮朱家窪村知青樓:

知青樓位於朱家窪村北部,該建築建於1975年,外側門市部為一層,灰牆灰瓦,基本保留原貌,未曾有過較大修繕,外觀依然如舊。院內為知青宿舍樓,二層平屋頂,建築長約20米,高約6米,建築主要用料為石料。現存一棟知青宿舍樓及一棟沿街門市部。知青宿舍樓兩層,有宿舍25間,現已閒置。沿街門市部現正營業中,建築內部還基本保留原貌。

11.6907戰備工程:

“6907”戰備工程是根據最高指示“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指示要求所建,始建1969年7月,占地面積200餘畝,分別為1969年徵用裡峪大隊67.93畝(泰安縣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檔【70】泰革生字第8號檔),1990年徵用18.76畝和99畝建設而成。“6907”戰備工程共有油罐10個、崗樓4座,分東、西兩庫區,油罐均系半地下式存儲。罐體直徑40米,高25米。總庫容5000立方。罐體分3層,內層A3F平爐沸騰鋼;中層混凝土;外層土石結構。使用期間,有官兵執勤管理,2003年棄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