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煤改氣”大家談(5)丨“煤改氣”引起“氣荒”?答案來了!(世界環境)

2017年的11月, 中國“2+26”城市, PM2.5同比下降37%, 改善程度前所未有;北京重污染天數從2016年11月的7天降至2017年的1天, 北京的藍天白雲較往年增加了很多, 這其中“煤改氣”“煤改電”的貢獻功不可沒。

但“氣荒”“氣短”相關消息開始刷屏網路, “煤改氣”導致天然氣需求暴增的聲音喧囂不下, 而此時環保部正在落實各地“煤改氣”的情況, 社會上的這種輿論讓這件政府補貼的惠民“民生工程“變得“模糊”起來, 這也曾困擾為京津冀這片藍天一直“5+2”和“白加黑”的環保工作人員, “氣荒”的真正原因是啥?難道真的是因“煤改氣”?

終於, 有專家出來解釋了!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原熱能工程系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強從中國的能源形勢分析了“氣荒”的癥結, 結論是:需求側超預期規模的增長和供應側始料未及的減少造成的。

有據可查的資料是這樣的:

2017年1~10月, 中國天然氣消費量18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7%, 其中:城市燃氣增長10.1%, 工業增長22.7%, 發電增長27.5%, 化工增長18.2%。 2017年的經濟強勁, 帶動了工業、化肥等用氣的增加, 那麼民用“煤改氣”貢獻了多少呢?到目前為止, “2+26”城市實際有319萬戶完成了“煤改氣”, 加上集中供暖鍋爐改氣, 預計採暖季將新增天然氣需求量為50億立方米左右。 平攤到120天供暖季, 即日均需求增量4200萬立方米。 12月份全國用氣資料顯示, 12月全國日均用氣量為8億立方米, 較去年同期增長20%左右,

也就是日均需求增加1.3億立方米。 可以算出, 新增的1.3億立方米天然氣用量, “煤改氣”僅占30%左右。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 2017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增加的是全方位的, 工業、發電、化工和民用全面增加, 在強勁的經濟勢頭下工業用氣和天然氣發電量的增加比預期迅速。

原來如此!

2017年天然氣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 是需求側超預期規模的增長, 工業用氣和天然氣發電用量異軍突起, 而供應側始料未及的減少造成的。

為何說天然氣供應側的供應減少呢?

供應側, 計畫中的海外資源紛紛掉鏈子。 原定於2017年投運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無法按計劃投產, 減少日供應能力2000-3000萬立方米/日;中亞氣相比合同計畫供應量減少了4000萬~5000萬立方米/日,

使得新投運的陝京四線無法發揮作用, 導致供應短缺, 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

看來, 如果天然氣的供應側不出問題, 民用“煤改氣”的用量是完全可以滿足的。

在天然氣供應短缺的時候, 環保部的壓非保民(壓低非民用氣, 保障民用氣)的基本政策執行的如何?專家對天然氣氣源分配的調研結果顯示, 一些地區未能及時落實和制定嚴格的、詳細的、能落地的“壓非保民”措施, 未能將增加的用氣量用於民用, 而給了工業。

還有一個問題也被揭出來!由於民用氣和非民用氣價格雙軌制, 一些城市燃氣公司“趨利”, 打著民用氣的名義申請到更多天然氣, 之後卻將低價購得的民用氣銷售給出價更高的非民用使用, 賺取差價, 從中牟利,

使本該保障民生的天然氣供給更加緊缺。

那麼, “煤改氣”改是不改?要藍天白雲, 北方必須清潔取暖。

各種研究表明民用散煤確實加劇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霧霾, 從大氣治理取得成功經驗的國家來看, 要藍天白雲 , 必須要清潔取暖。 發達國家治霾經驗之一就是使用清潔能源, 倫敦的大氣治理過程中最為突出的是制定了控制空氣污染的基本法——《清潔空氣法》, 該法案中的“煙塵控制區”對倫敦的煙霧治理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倫敦對於大氣污染排放物的控制主要是通過轉換燃料構成實現, 當時倫敦政府批准的燃料包括煤氣、天然氣或加工的無污染燃料。

現在, 民用“煤改氣”“煤改電”是民生工程, 是為了空氣品質的改善,

這也符合我國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符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實際。

天然氣統籌規劃是個系統工程, 需要各個部門的協作和有序推進。 環保部專門發出檔, 要求在“煤改氣”“煤改電”設施沒有完工的地方, 原有的燃煤取暖設施不能拆除, 同時對於可能出現的天然氣供應問題做好預案。 藍天白雲、群眾供暖都是民生。 要藍天白雲, 必須使用清潔能源;群眾冬日取暖, 要各個部門各級機構通力協作, 不能簡單指責環保的“煤改氣”。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