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新發現:中國湖北江陵發現釋迦牟尼騎跨大鵬鳥雕像,來自印度!

江陵天星觀2號墓出土的隨葬品中, “羽人鳳鳥”和“鳳鳥踐蛇蓮花豆”這兩件漆木器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 華中師範大學楚學所教授張正明等人對此研究後, 認為它們是戰國中期曾有佛教造像傳入南楚的實證。 假如這一見解成立, 將導致一系列已經公認的觀點和說法被修正或者推翻, 中國佛教史、中國藝術史乃至印度佛教史、世界文化史因此都需要加以改寫。 而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邵學海則堅信, 戰國中期不可能有佛像傳入楚國, 這兩件漆木雕刻與印度佛教造像沒有內在的聯繫。

在長達3年的時間裡, 雙方就此展開了兩次學術上的交鋒。

第一次交鋒。 張正明等人正式提出“戰國中期即有佛像入楚”這一觀點, 乃是以在《江漢論壇》2001年第8期上發表《戰國中期曾有佛教造像傳入南楚》一文為標誌。 文中指出, 學術界一般認為佛教在東漢早期傳入中國內地,

也有把上限往前推的, 可是沒有確證。 東漢明帝時, 攝摩騰、竺法蘭自西域以白馬馱佛經到洛陽。

現在天星觀2號墓的考古發現可以證明戰國中期曾有佛教造像傳入南楚, 這比“白馬馱經”早了大約4個世紀。 張正明等人認為羽人鳳鳥便是實證之一,

其造型上身為人體, 下身為鳥肢, 雖出土時肩部斷殘, 雙臂已脫落, 兩手分開了, 但看得出兩個掌心毛糙無漆, 本來應該是合掌的。 這件半人半鳥像其實並非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的羽人, 實為佛教的妙音鳥造像。

當佛教在印度初流行時,

就有妙音鳥了。 中國迄今已有若干妙音鳥造像出土, 年代最早的就是天星觀2號墓出土的這一隻, 其造型決非出土于楚國造型藝術的演變。 此前在楚地發現的神、人、禽、獸等雕像和畫像, 基本上是寫實的, 只在某種程度上加以變形, 絕沒有人與鳥一半對一半合體的。 而雙手合十, 是佛教以示敬意的特有儀式。 中國在佛教沒有流行以前, 是沒有合掌這種致敬方式的。 多年前長沙曾出土一幅楚國的人物龍鳳帛畫, 畫上的貴婦也是雙手合掌。 于此可見, 楚人曾見過來自印度的佛教信徒向他們合掌致敬, 而且見過多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