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上海特色小鎮之金山區楓涇鎮

來自東三省的十個特色小鎮在前文中已經逐一向各位介紹了, 想必大家也跟小編一樣心馳神往。

那麼接下來將為各位介紹上海的三個特色小鎮, 金山區楓涇鎮, 松江區車墩鎮, 青浦區朱家角鎮, 本文將率先帶大家走進第一個特色小鎮, 金山區楓涇鎮。

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是國際大都市——上海的西南門戶, 地處滬浙五區(縣)十鎮(鄉)交界, 是中國南方各省市進入上海的第一站。 全鎮戶籍人口6.3萬, 外來人口近5萬, 鎮區人口3萬, 鎮域總面積91.66平方公里, 其中鎮區面積7.31平方公里。 轄有23個行政村、6個居民區。 楓涇歷史悠久。

歷史沿革

古鎮楓涇曾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 明朝宣德五年楓涇以界河為線, 新中國成立, 南鎮併入北鎮, 劃歸上海市管轄, 統一稱松江縣楓涇鎮, 1966年再劃歸金山縣(金山區)。 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 素有“三步兩座橋, 一望十條港”之稱,

鎮區多小圩, 形似荷葉, 故又稱“清風涇”、“楓溪”, 別號“芙蓉鎮”。 楓涇是馳名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 是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金山農民畫被譽為“世界民間藝術珍品”。 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古鎮楓涇特色文化休閒遊將建有二十多個景點。 古鎮楓涇文化底蘊渾厚, 名人輩出。

2000年前, 這裡已有百姓生息;1500多年前就已形成集市。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建白牛鎮, 明代改稱楓涇鎮。 明宣德五年(1430年)以鎮中市河為界, 分為南北兩鎮, 南鎮屬浙江省嘉善縣管轄, 北鎮為江蘇省松江縣管轄。 1951年3月, 南北鎮合併, 歸屬江蘇省松江縣, 1966年10月劃歸金山縣(1997年5月12日, 金山撤縣建區後, 屬金山區管轄), 1993年12月10日, 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楓涇鎮和楓圍鄉實行撤二建一,

合併建成楓涇鎮。

2005年3月28日, 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楓涇鎮和興塔鎮撤二建一, 組建成現在的楓涇鎮。 2005年9月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命名為上海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5年12月27日被國家愛衛辦命名為“國家衛生鎮”。 2005年8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 2006年9月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古鎮文化

宗教文化

楓涇除伊斯蘭教之外, 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四教齊全, 且歷史悠久。 早在南朝梁初已建有道院(仁濟道院), 至唐貞觀年代最盛;佛教於明清時代盛行。 全鎮有31座寺院廟宇。 清光緒34年(1908年)建造了天主堂。 而用於基督教教務活動的天命堂建於1947年。

楓涇佛教場所主要有性覺禪寺, 道教場所主要有施王廟, 天主教場所主要有楓涇天主教堂, 基督教場所主要有天命堂。 每當這些地方活動之日, 各路信徒紛至遝來, 尤其是性覺寺、施王廟, 更是人頭濟濟, 香火興旺。

地域文化

楓涇是聞名海內外的金山農民畫的主要發祥地,

農民畫與程十發的國畫、丁聰的漫畫、顧水如的圍棋, 被稱之為楓涇的“三畫一棋”。 而值得楓涇人引以為豪的是, 這“三畫一棋”都蜚聲海內外, 為世人所熟悉、所喜愛、所推崇。

農民畫作品曾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獲獎累累;程十發的國畫、丁聰的漫畫更是為國人所熟知, 他們被國人稱為國畫大師、漫畫大師, 顧水如乃有“一代圍棋國手”之稱, 堪稱一代圍棋名師。

民間文化

楓涇的民間藍印花布、傢俱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品等等, 她們所繪製的圖案, 不但有純樸美、粗獷美、意境美, 而且大多是楓涇歷代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和美好願望的表達形式, 堪稱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藝術, 在楓涇也是多姿多彩。廣為普及並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有串馬燈、高蹺、耘稻山歌、小調和講故事等,尤以講故事流傳最廣,楓涇長期保持著一支故事創作、演講隊伍,每年都要創作和演講不少故事,聽眾面廣量大,並廣受歡迎。

風景名勝

丁蹄作坊

“楓涇四寶”中的丁蹄,是列入中國特產精品的著名美食。早在百年前,在江、浙地帶就享有盛名,並且暢銷京城,遠銷南洋,出口歐美,蜚聲海外,曾兩次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為楓涇贏得了市場,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俗語說:“十年磨一劍,百煉始成鋼”,楓涇丁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經歷了150多年不平坦的道路。

丁蹄作坊

火政會

在廊棚一條街的東首,城隍廟橋南堍,生產街124號,是民國期間楓涇東區火政會所在地。這是上海地區僅存的較為完整的一處近代消防機構舊址。

火政會原址建築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門面牆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火政會

古戲臺

楓涇因為南鎮北鎮分治,明代開始,鎮上竟建有兩座城隍廟,位於南鎮的叫南城隍廟,位於北鎮的啊樂城隍廟,因為地處東柵(今和平街浪管所)。這種一鎮有兩城隍廟的現象,恐怕在國內都不多見。

東城隍廟現已毀壞殆盡,而橫跨市河的城隍廟橋和河邊的古戲臺已經恢復重建。

古戲臺

還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我們沒曬出來嗎?歡迎楓涇鎮鄉里鄉親評論互動。

本文內容參考網路,感謝原作者及發佈者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在楓涇也是多姿多彩。廣為普及並為百姓喜聞樂見的有串馬燈、高蹺、耘稻山歌、小調和講故事等,尤以講故事流傳最廣,楓涇長期保持著一支故事創作、演講隊伍,每年都要創作和演講不少故事,聽眾面廣量大,並廣受歡迎。

風景名勝

丁蹄作坊

“楓涇四寶”中的丁蹄,是列入中國特產精品的著名美食。早在百年前,在江、浙地帶就享有盛名,並且暢銷京城,遠銷南洋,出口歐美,蜚聲海外,曾兩次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為楓涇贏得了市場,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俗語說:“十年磨一劍,百煉始成鋼”,楓涇丁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經歷了150多年不平坦的道路。

丁蹄作坊

火政會

在廊棚一條街的東首,城隍廟橋南堍,生產街124號,是民國期間楓涇東區火政會所在地。這是上海地區僅存的較為完整的一處近代消防機構舊址。

火政會原址建築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門面牆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火政會

古戲臺

楓涇因為南鎮北鎮分治,明代開始,鎮上竟建有兩座城隍廟,位於南鎮的叫南城隍廟,位於北鎮的啊樂城隍廟,因為地處東柵(今和平街浪管所)。這種一鎮有兩城隍廟的現象,恐怕在國內都不多見。

東城隍廟現已毀壞殆盡,而橫跨市河的城隍廟橋和河邊的古戲臺已經恢復重建。

古戲臺

還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我們沒曬出來嗎?歡迎楓涇鎮鄉里鄉親評論互動。

本文內容參考網路,感謝原作者及發佈者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