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關於“蘿蔔章” 企業最應該知道的五件事

印章作為企業對外表明主體身份的重要工具, 堪稱企業的“身份證”, 其被偽造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不容小覷。 關於“蘿蔔章”, 企業最應該知道以下五件事。

什麼章屬於“蘿蔔章”?

“蘿蔔章”, 也就是被偽造的印章, 這裡專指被偽造的企業印章。

一個企業的印章包括法定名稱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內設機構章、分公司章等, 但不論什麼印章, 其製作都需要經過公安機關審批, 並由有資質的刻章機構刻制。 關於刻制印章的法律流程, 各地行政規定並不完全一致。

以北京地區為例, 刻制上述印章需要由企業法定代表人(負責人)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和影本及其有效身份證明,

到公安機關辦理審批手續, 取得《刻制印章通知書》, 然後憑該《刻制印章通知書》到公安機關核發《特種行業許可證》的印章刻制企業刻制。

如果印章的刻制沒有經過上述審批, 即便刻制印章的主體是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股東、董事, 被刻制的印章依然屬於“蘿蔔章”。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就偽造企業印章的行為規定了刑事責任:“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並處罰金。 ”

可見, 認定構成偽造印章罪只要有偽造行為即可, 立法者並不要求行為人實際使用、造成損失或者情節嚴重。

但一般而言,

如果偽造印章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 比如行為人偽造後並沒有使用, 則可以依據《刑法》第十三條, 認定偽造行為不構成犯罪, 僅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的規定, 對行為人進行行政處罰。

誰能製作“蘿蔔章”?

現實中, 偽造印章的行為人多種多樣, 既包括企業的普通員工(如業務員、分公司負責人)、董監高、關聯方, 也包括企業的商業夥伴、掛靠方。

這些人偽造企業印章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有的是為了開展業務的方便, 有的則是為了利用被偽造企業的資質和商譽, 如借被偽造企業的名義開展經營、以被偽造企業的名義申請銀行貸款、為債務提供擔保等。

除此以外, “蘿蔔章”也是企業股東爭奪企業控制權的重要手段,

如部分董事、股東在原法定代表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偽造公司印章, 製作虛假公司決議, 並申請工商變更登記, 變更自己為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其他股東發覺前, 早已“正大光明”地轉移了公司財產。

“蘿蔔章”會給企業

帶來哪些麻煩?

如果偽造者使用“蘿蔔章”對外簽訂合同, 即便企業對該合同的簽訂毫不知情, 其依然有可能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49條規定了表見代理制度:“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 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 該代理行為有效。 ”

另外, 企業印章被冒用還會給企業形象、商譽等帶來負面影響。

企業發現印章被偽造

應該怎麼辦?

1.儘快通知債權債務人

如果企業發現自己的印章被偽造了, 應當儘快通知已經簽訂合同的相對方, 避免其基於對“蘿蔔章”的信賴而繼續履約。 這樣一來, 相對方在接到通知後的後續投入將不再具備基於“信賴利益”被保護的基礎;而對於已經發生的投入, 如果相對方沒有及時採取措施造成了損失進一步擴大, 其也不得就擴大的損失向企業主張賠償。

2.及時報案

企業在發現印章被偽造後, 應當及時報案, 一方面可以通過公安機關的介入儘快查明事實、控制風險;另一方面, 偽造行為被認定為犯罪還可以幫助被偽造印章的企業“撇清”過錯, 反駁相對方的“表見代理”主張。

3.申請更換印章

如果發現被偽造的印章可能已經多次被使用,

或者該被偽造的印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仍然有可能繼續被使用, 企業可以向主管部門申請更換印章(印文應顯著區別于原印章), 並登報聲明原印章作廢。

企業應怎樣預防

印章被偽造?

1.就某一類別只刻制一枚印章, 並加強防偽

實踐中, 有些企業為了方便刻制了多枚印章, 這種行為一方面會造成印章管理混亂, 企業更容易被認定為有過錯而構成表見代理;另一方面, 這種行為本身也可能被認定為偽造印章, 受到行政甚至刑事處罰。

為了降低風險, 企業還可以委託專業刻章機構, 在印面、印油、印泥等方面加強防偽, 從而增加偽造印章的“技術難度”。

2.嚴格審批、專人管理

在印章管理制度上, 企業應當專門管理, 並嚴格用章的審批。 這也可以幫助企業以己方無過錯、偽造風險不可控等理由進行抗辯。

當然,如果用章制度過於繁冗,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業務開展。如何平衡用章制度的“效率”與“風控”,還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

這也可以幫助企業以己方無過錯、偽造風險不可控等理由進行抗辯。

當然,如果用章制度過於繁冗,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業務開展。如何平衡用章制度的“效率”與“風控”,還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